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画赠方伯滕公 其一 题嘉树长吟

题画赠方伯滕公 其一 题嘉树长吟

明代 叶春及

微垣花隐刺桐深,公暇时为抱膝吟。一曲瑶琴春万里,不知棠树旧成阴。

诗人叶春及的古诗

游黄塘山庄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何处寻芳径,西湖一草堂。山从门外合,花近席前香。

水榭宜风舞,烟萝爱日长。况逢支遁在,林下足徜徉。

打鱼

明代 叶春及

榜人齐击雪花明,春水青芜白浪生。撇去湖心金锁直,到来几上玉梭横。

平摧雨鬣沾沾湿,细切霜鳞冉冉轻。下箸当筵应甚美,独怜残溃重伤情。

送少参归安韩公兵备广右兼怀方伯乔公督学刘公

明代 叶春及

昔余寄薄游,并公宰闽邑。翩翩丹山禽,千仞亦栖棘。

拙劣守故丘,公独崇明德。建节炎海隅,晤言慰畴昔。

昨来祗简书,忽有西瓯役。漓江岂不遥,旬宣美臣职。

胡由事攀留,壶浆望如渴。矫矫云间公,梦寐犹颜色。

刘君鄱阳彦,贱子实亲识。岭树摇心旌,一别云泥隔。

行矣各致辞,努力加餐食。

二瑞诗和刘开府 其一 端州庆云

明代 叶春及

越裳东筑受降城,回首长鲸蹴浪行。非雾远含崧树晓,断虹先报峡山晴。

风雷一驾鼋鼍窟,日月双悬骠骑营。闻道光华歌圣世,将因并入管弦声。

送方伯滕公拜大中丞操江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罗浮标粤徼,南海浩无垠。亭亭桄桹树,三蒙君子恩。

昔抱宓生琴,弹向海上村。桑麻被广野,雊雉满平原。

载登清宪台,高步紫微垣。阳涯肃秋霜,阴谷回春温。

流声馥兰芷,六月化神鲲。飁飁扶摇风,荡荡阊阖门。

但愿居鼎衡,毕力奉至尊。王度日清夷,贱子复何言。

阻风女儿港同顺德何紫云严从阳避暑大孤神祠酌酒赋诗

明代 叶春及

系缆依祠下,开尊向水滨。共怜今日醉,犹是昔年身。

风急豚翻浪,樯危燕趁人。烟波正如此,莫负玉壶春。

直沽

明代 叶春及

复泉卫水还归海,吞吐漕渠是直沽。秦汉黄河非禹迹,幽燕紫气本皇都。

舳舻岁转吴江远,日月天回碣石孤。莫问凄凉元季事,古今形胜仗吁谟。

官舍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官舍千山里,朋游四月中。出门萝石近,旭日柳烟空。

蒲荇沿溪转,桑麻逐径通。不须解簪组,吾已鹿门公。

题白鹤山房

明代 叶春及

主人茅堂秋瑟瑟,留宾柏坞酒常开。山空白鹤何年去,日暮流萤隔幔来。

池草世传鹦鹉赋,海门东瞰凤凰台。黄金白发俱尘土,鸥鸟从君幸不猜。

漫题柬徐弼卿张仲矩二国子陈巽卿洪子崇江惟城三茂才

明代 叶春及

闻道中山有箧书,太行风雨复何如。青春愧我鸣琴后,明月投人按剑馀。

日落阴崖窥罔两,时危沧海满樵渔。凌云彩笔谁无羡,早晚君王问子虚。

龙山为交埤郑君赋

明代 叶春及

交埤叠嶂来天地,蜒蜿龙蟠郑谷隅。石窦云生时作雨,海门月出夜明珠。

风摇老桧苍鳞动,日照平田锦翼敷。高帽山人两蓬鬓,重阳怀古几踟蹰。

赋得海不扬波赠张将军 其四

明代 叶春及

将军白马紫虬髯,海上青山万点尖。夜半高堂罢歌舞,高高山月照疏帘。

祁山人游武夷追送李氏阡即席赋赠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张公湖海士,载酒官道隅。冠盖何缤纷,蔼蔼皆文儒。

客行岂不遥,脱鞅还踟蹰。开尊藉芳草,门有双坟俱。

借问泉下人,富贵今何如。寄语幔亭君,扰扰不可居。

送廖大夫解绶归闽

明代 叶春及

石洞归耕卧白云,幔亭招隐又逢君。举杯闽越飞鸿远,把袂江楼比翼分。

尘世几回伤按剑,北山无复更移文。他年相访渔樵地,九曲溪边对夕曛。

送南园郑文学迁荣府教授

明代 叶春及

吾怜郑夫子,白首向王门。桃李庭前树,桑麻海上村。

宦情江汉远,驿路雪霜繁。预想枚乘去,多从赏兔园。

七月晦日同诸子大雨游三髻山鼓御风之章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秋衣重湿海天寒,秀色三峰雨里看。却恨多情逢佚女,双鬟犹自隔云端。

用韵答林中洲见问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独坐炉薰对雨霏,閒看川逝共云归。主翁欲问惺还否,何处惺惺更问为。

奉送按察马公治兵河东

明代 叶春及

太行北望郁嵯峨,建节人传马伏波。宪府山川雄魏国,油幢霜雪下汾河。

汉庭久拟三旌待,晋史徒誇五利和。猃狁只今须薄伐,期君出塞拥雕戈。

同郑使君游七星岩

明代 叶春及

青山如戟倚云霄,仙去岩空鹤可招。蜃市气澄金阙出,龙宫云閟玉书遥。

风生桂楫时呼酒,月冷松门夜听箫。济世正怜公等在,且谋生计向渔樵。

和刘古唐翁论学诗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未发之中不是先,一齐穿纽几前贤。回三未解挥戈舞,吹万何妨隐几眠。

朱陆异同俱有说,周程风月迥无边。明珠欲得惟沧海,却恐求鱼向木缘。

叶春及

叶春及

(1532—1595)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20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