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宏路道中

宏路道中

明代 叶春及

日入虫鸣草露凉,海风吹月月苍苍。邮亭处处看相似,高隔松林十里长。

诗人叶春及的古诗

大王庄行

明代 叶春及

舟泊大王庄,夜饮天津酒。大王泯灭不记名,庄上空馀数株柳。

杨柳青青娿娜垂,樱桃熟时人未归。当时献纳麒麟殿,今日淹留鹦鹉杯。

杯酒沉沉夜将夕,江上茫茫天一色。但恐壶中绿蚁乾,何处为家何处国。

赠玉娥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泉声虢虢石粼粼,罗袜凌波不动尘。借问仙家谁得似,黍珠宫里鲍夫人。

题天池寺步顾东桥壁间韵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谁言凿混沌,我道本如来。钟里千山出,空中一窍开。

非同负芥水,可置坳堂杯。欲共南溟鸟,天池数往来。

送南园郑文学迁荣府教授

明代 叶春及

吾怜郑夫子,白首向王门。桃李庭前树,桑麻海上村。

宦情江汉远,驿路雪霜繁。预想枚乘去,多从赏兔园。

题白鹤峰壁

明代 叶春及

紫府曾通籍,青山每振衣。朅来骑白鹤,清影照江湄。

说法龙潜听,开门鸟独飞。正怜峰顶树,今日更葳蕤。

秋草鹡鸰诗送黄箴卿扶兄榇归闽 其四

明代 叶春及

拊膺终夜起,徒御皆晨餐。秋风何萧瑟,百卉尽凋残。

揽涕策素輀,轻旗自飞翻。虎豹夹路啼,哀猿叫空山。

我行尚粤徼,何时造闽关。闽关归有日,逝者不复还。

仰视云间翔,俯看清水澜。彼此各俦匹,人生多苦颜。

孤影谁与晤,踯躅增长叹。

送侄男兆备兵宁绍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建旄分府领诸侯,万壑千岩亦胜游。山削芙蓉常带雨,寺藏松桂不知秋。

青春草满严陵濑,白露潮生范蠡舟。若到东山一回首,须知小谢最风流。

送丘南安还海康

明代 叶春及

风尘先我解牛刀,万里冥鸿一羽毛。谁信五溪多瘴疠,古来三峡壮波涛。

中原北望浮云尽,函谷西还紫气高。春雨海门寻旧隐,折腰应啸尚儿曹。

送方伯滕公拜大中丞操江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罗浮标粤徼,南海浩无垠。亭亭桄桹树,三蒙君子恩。

昔抱宓生琴,弹向海上村。桑麻被广野,雊雉满平原。

载登清宪台,高步紫微垣。阳涯肃秋霜,阴谷回春温。

流声馥兰芷,六月化神鲲。飁飁扶摇风,荡荡阊阖门。

但愿居鼎衡,毕力奉至尊。王度日清夷,贱子复何言。

陆川县谯楼晚眺呈张明府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雨过峰峦生夕烟,登楼秋色正堪怜。几家城郭苍山里,一县弦歌落照边。

花近烽狼消古戍,叶飞云雁下平田。开樽取醉劳明府,无奈中原别绪牵。

同山人林熙甫父老陈焜诸生陈巽卿陈练游菱溪五云山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彭泽归元亮,眉山起长公。谁知千载后,今日一尊同。

夜色清溪上,岚烟碧涧中。他年传盛事,应识古人风。

送张伯珍赴京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贾勇休誇六郡雄,提戈东望绿林空。可怜诸将封侯尽,白马青袍向北风。

寿李长史

明代 叶春及

董相还家绿满园,何如白首向王门。下帷自草春秋传,入室时窥道德言。

战胜西湖鸦作鬓,寿称北海蚁盈尊。青牛紫气从来盛,况复翩翩李耳孙。

宏路道中

明代 叶春及

日入虫鸣草露凉,海风吹月月苍苍。邮亭处处看相似,高隔松林十里长。

送潘去华侍御还朝去华在粤著书名百六书成而召故次首及之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独树空庭对著书,书成驰传起相如。名山石室非无地,紫气红光看斗墟。

除夕前二日武昌孙大守李别驾韩司刑置酒黄鹤楼席上口占

明代 叶春及

欲乘黄鹤鹤不来,黄鹤仙人安在哉。雪飞楼阁客肠断,岁莫江湖老鬓催。

蜗角误我葛洪洞,骏骨欺人郭隗台。泽上那能歌独醒,为君一饮三百杯。

同山人林熙甫父老陈焜诸生陈巽卿陈练游菱溪五云山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危石盘空上,诸峰入望低。山连三髻北,云起五灵西。

谷静泉逾响,林深鸟乱啼。采菱人不见,芳草自萋萋。

和刘古唐翁论学诗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未发之中不是先,一齐穿纽几前贤。回三未解挥戈舞,吹万何妨隐几眠。

朱陆异同俱有说,周程风月迥无边。明珠欲得惟沧海,却恐求鱼向木缘。

太和道士王思明从登紫霄峰问其泉对曰上善即老子若水者也字之子静 ...

明代 叶春及

一蒲青草自年年,万叠苍山对夕烟。静后观心如止水,高高明月在中天。

送洪将军参将思州

明代 叶春及

将军勇略贯今古,稚子能文君好武。几年血战靖妖氛,四海芳声驰幕府。

岭东昨破岑冈贼,豺狼昼号鲸鲵泣。忽闻诏下调西州,西人举额东人愁。

霓旌月映三江夜,虎帐霜传八桂秋。君不见楼船昔渡蛮溪涨,铜柱今悬霄汉上。

斯人寂寞已千秋,愿君早绘麒麟象。

叶春及

叶春及

(1532—1595)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20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