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潘去华侍御还朝去华在粤著书名百六书成而召故次首及之 其二

送潘去华侍御还朝去华在粤著书名百六书成而召故次首及之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独树空庭对著书,书成驰传起相如。名山石室非无地,紫气红光看斗墟。

诗人叶春及的古诗

答真空上人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佛氏生憎五蕴山,须弥原只在人间。我今出世君知否,九万扶摇一日还。

庞子讲堂与赵太史诸公夜谈

明代 叶春及

霸主离宫废,名贤讲席开。山河移万户,俎豆集群材。

坐久黄龙幻,谈高白马来。藏书在何处,知有子长才。

送张伯珍赴京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贾勇休誇六郡雄,提戈东望绿林空。可怜诸将封侯尽,白马青袍向北风。

送周玉虹至江口口号

明代 叶春及

欲别未别梅溪东,千山万山相映红。狎人鸥鸟万多思,背日旌旗来晚风。

世路杯酒共为客,海国音书愁远鸿。南天聚散只云水,莫惜醉系蒹葭中。

句漏洞用壁间韵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昔人乘鹤去,遗洞已千秋。云向苍梧过,仙从紫府求。

风雷喧碧柳,龙虎护丹丘。未遂幽栖志,空令两度游。

送柯广文先生赴建阳

明代 叶春及

传经雪色满罗浮,桃李阴阴出郡楼。衔鳣晚占卿士服,啼莺春伴孝廉舟。

家临龙穴三山近,水到虹桥九曲流。千载方塘云袅袅,为将蘋藻寄沧洲。

白云洞口号

明代 叶春及

洞晚云随入,岩秋雨自飞。莫愁沾野席,犹得涴尘衣。

岁月吾将老,烟霞兴不违。昔年招隐处,丛桂可同归。

太和道士李理雄余字之守雌丏诗赠以绝句

明代 叶春及

蚤向名山学息机,焚香长掩白云扉。雄心一片降应尽,肯逐杨花作雪飞。

阻风女儿港同顺德何紫云严从阳避暑大孤神祠酌酒赋诗

明代 叶春及

系缆依祠下,开尊向水滨。共怜今日醉,犹是昔年身。

风急豚翻浪,樯危燕趁人。烟波正如此,莫负玉壶春。

送大司马刘公晋御史大夫赴南都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金陵佳丽地,翼翼帝皇都。宫阙出浮云,陵寝翔金凫。

貔貅二十万,锬戟鞬雕弧。济济鹓鹭群,蔼蔼王侯居。

信哉丰镐俦,岂彼河洛俱。三条控九市,夹巷罗长衢。

古来游侠窟,白昼惊扬桴。巍巍司宪台,柏树栖群乌。

盛夏厉凝寒,严霜下庭除。豪强莫恣肆,府中有大夫。

藜藿诚足采,虎豹山之隅。南以殿长江,北以巩皇图。

帝载惟汝谐,钟山且斯须。

梅关忆罗浮书屋

明代 叶春及

去年经此长安路,满岸寒枝缀香絮。今从此地故乡归,几阵轻风带微雨。

转头世事不堪论,白猿洞口愁黄昏。侬家正在罗浮下,欲去携家卧白云。

寿李长史

明代 叶春及

董相还家绿满园,何如白首向王门。下帷自草春秋传,入室时窥道德言。

战胜西湖鸦作鬓,寿称北海蚁盈尊。青牛紫气从来盛,况复翩翩李耳孙。

浮丘为赵濲阳太史赋

明代 叶春及

霓裳日侍黄金殿,炎服谁开白玉京。万里风云双凤阙,三山宫观五羊城。

天空环佩朝闻鹤,月到松篁夜听笙。清浅蓬莱真瞬息,请看东畔海潮生。

送大司马刘公晋御史大夫赴南都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且停武溪歌,听我九罭诗。武溪何滔滔,信宿公诗归。

公来觏衮衣,宝剑光陆离。一举象郡平,再举龙川犁。

选徒猎菑翳,狡兔获无遗。溪谷尽黍稷,黍稷何祁祁。

以我章甫冠,易彼鳞介资。白雉效越裳,明珠耀璇题。

吉蠲假烈祖,祝史咸正辞。太常书丕绩,濯濯蛟龙旂。

辅相肃崇班,专席雄百司。我皇求明德,简在固所宜。

梦卜习休祥,爰立诗在兹。耀灵丽中天,宁照一室微。

留别二陈明府

明代 叶春及

西来温水二君稀,城北城南自掩扉。三径云深高士别,万山天迥远帆归。

尊移树影离筵晚,路绕秋声去马迟。两粤古今元接壤,并州回首共依依。

代玉娥答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醉归忘却玉搔头,藤蔓牵衣碧涧流。流到门前尚呜咽,松风萝月两悠悠。

质明谒帝期雨亦往忽然晴朗遂得遍游

明代 叶春及

天门初日照扶桑,雾捲千峰见八荒。遂使冲星朝玉帝,始知遇雨异秦皇。

山连瀛海三神出,水划中原万里长。霁雪开云俱往事,丹梯南望迥苍苍。

题白鹤峰壁

明代 叶春及

紫府曾通籍,青山每振衣。朅来骑白鹤,清影照江湄。

说法龙潜听,开门鸟独飞。正怜峰顶树,今日更葳蕤。

白云洞口号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古洞何年辟,长留宿白云。江山千里尽,风雨半天闻。

芝术堪时往,壶觞到夜分。依依乘月去,猿鹤惜离群。

和刘古唐翁论学诗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未发之中不是先,一齐穿纽几前贤。回三未解挥戈舞,吹万何妨隐几眠。

朱陆异同俱有说,周程风月迥无边。明珠欲得惟沧海,却恐求鱼向木缘。

叶春及

叶春及

(1532—1595)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20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