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叶梦得
草枯马健已高秋,堂上应须早伐谋。传箭犹闻应蜂蚁,控弦那得犯貔貅。
书生会击单于颈,壮士谁舂长狄喉。快使营平归印绶,貂蝉敢望出兜鍪。
登南城
大江南渡是长干,北望清淮岁已寒。废垒至今闻鹤唳,苍山从古自龙蟠。
鬓毛白尽空看镜,髀肉销来尚据鞍。折箠不能笞黠虏,遗民犹有汉衣冠。
菩萨蛮(湖光亭晚集)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 其二
端居探幽奇,自谓略已遍。昨登西山巅,雄绝昔未见。
溪湖莽吞吐,云物纷百变。乃知十年间,尚或遗胜践。
巢成辄弃去,我岂秋社燕。为吾课童仆,开辟尽二面。
莫言羊肠险,径小烦屡转。杖藜不用扶,吾脚犹尔健。
闻边报示诸将
插羽惊传赤白囊,胡行如鬼尚跳梁。颇闻庙算无遗策,但遣封人谨豫防。
送死定知天悔祸,追奔宁使汝争彊。将军剩有封侯印,尽扫无令一镞亡。
浣溪沙(送卢倅)
永遇乐(寄怀张敏叔、程致道)
祈雨 其二
今年淮西蹙胡骑,王师尽扫无馀类。武王伐纣报丰年,今者骄阳岂天意。
东求三茅西采石,塔中至人肯徒视。明朝掣电骇翻盆,妇子犹能饱遗滞。
千秋岁(次韵兵曹席孟惠廨黄梅)
遣晁公昂按行濒江营垒
他日传烽望夕烟,重来老更负戎旃。我言固自平平耳,王事那辞数数然。
转饷未应劳木马,摧锋犹或要戈船。天威本自无多杀,万一征和属此年。
江城子(大雪与客登极目亭)
虞美人(赠蔡子因)
立秋二首 其二
萧关陇水隔天区,壮士何人是破奴。一日顿传三节度,十年空破五单于。
坐谈激烈心犹在,疲俗彫残喘未苏。安得仓箱盈百万,少令天下足军储。
东山图赞 支道林
一世所驱,颠倒轩裳。是身何依,独委支郎。从容三人,亦蹑其后。
人谁无言,联一举手。
临江仙(明日小雨,已而风大作,复晚晴,遂见月,与客再登)
八声甘州(正月二日作是岁闰正月十四才立春)
徐惇立罢吏部郎官出守天台待次卞山旧居因寄
嵇康不作绝交书,出处萧然两裕如。锦帐不妨游省户,草堂还得赋郊居。
倾崖溅水青云上,夹道轻阴落絮馀。亦记旧游聊待我,未须催驾赤城车。
南歌子(四月二十六日集客临芳观)
水调歌头·修眉扫遥碧
三次韵
荒林寂寂鸟飞飞,旧事那容数一圻。山色自怜云泱莽,暮寒犹作雨霏微。
谈馀故喜珠仍在,境胜端知玉有辉。问取塔中黄面老,此生何处是真归。
满庭芳(张敏叔、程致道和示,复用韵寄酬)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198篇诗文
徽宗皇帝挽歌词五首 其一
满庭芳(次旧韵,答蔡州王道济大夫见寄)
虞美人·一声鶗鴂催春晚
水调歌头·江海渺千里
久不饮酒厨人献白醪却之
临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诚过曾存之园亭)
郡斋望蒋山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四首 其二
偶至刘少师园二首 其二
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二
定风波·破萼初惊一点红
水调歌头·渺渺楚天阔
浣溪沙(用前韵再答幼安)
明日复游石头城清凉寺再用前韵
浣溪沙(意在亭)
鹧鸪天(雨后湖上看落花)
为山亭移植冬青等近遂成阴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临江仙(次韵洪思诚席上)
题子因双鸠百叶桃画
又答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 其一
点绛唇·高柳萧萧
应天长 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贺新郎·睡起啼莺语
临江仙(西园右春亭新成)
蔡子因前韵留别再答二首 其二
卜算子(并涧顷种木芙蓉,九月旦盛开)
府中即事 其一
满江红·雪後郊原
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定风波(与干誉、才卿步西园,始见青梅)
章几道将归小饮怀谢城父
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一
闻莫尚书周侍郎已自鄂州过江入汉上
临江仙(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项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
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水调歌头·今古几流转
怀西山
江城子(湘妃鼓瑟)
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
南乡子(自后圃晚步湖上)
水调歌头(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
用前韵送惇立
采桑子(冬至日,与许干誉、章几道饭积善。晚归雪作,因留小饮作 ...
次韵程伯禹赠宗室赵朝请
鹧鸪天(与鲁卿晚雨泛舟出西郭,用烟波定韵)
临江仙(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
徐惇立相过
戏方仁声四绝句 其四
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偶至刘少师园二首 其一
为山亭晚卧
点绛唇 其一 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近复生紫芝十二本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建康旧俗贵重九上巳诸曹皆休务祀神登北山参议马君独不出携诗相过 ...
四次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