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叶梦得
章几道将归小饮怀谢城父
中年甚畏别交亲,况复云山旧结邻。涧谷何时同笑语,干戈已结更风尘。
少留对榻聊分坐,多病持杯漫几巡。贾傅长沙知健否,洞庭波浪渺无津。
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临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诚过曾存之园亭)
满江红(重阳赏菊,时予已除代)
次韵程伯禹赠宗室赵朝请
人物相望不并时,使君水鉴有真知。未论理窟倾三语,只斗诗坛自一奇。
扰扰干戈犹战伐,纷纷簿领更喧卑。应须便作高轩过,好德何人佐我仪。
蔡子因前韵留别再答二首 其一
早时物望冠陈留,晚悟禅心更不流。安用前身真阮籍,久知此道得孙休。
千年会有归来鹤,万事元同不系舟。邂逅一庵随地有,不妨衲被对蒙头。
蔡子因前韵留别再答二首 其二
已议营屯列上留,稍欣群盗障横流。三时旧业终应在,万里长征亦少休。
和策但令均挟纩,壮图何用辄焚舟。东都自是兴王地,虎踞宁须问石头。
忆朱氏西涧 其二
忆向中流置竹床,万钱无处买清凉。只今路断无来客,自拨新篘醉几场。
临江仙(席上次韵韩文若)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山间每岁正月望夜梅花正
山头野梅白玉花,月明弄影纷横斜。青天无云万峰立,下有十横幽人家。
年年春归不暇省,但扫雪径寻寒葩。老夫已忘少年事,灯火岂念更繁华。
一杯起步遍空谷,破屋归卧暾朝霞。陪都复来亦何有,凛凛杀气浮高牙。
重关深锁夜漏永,忽记昨梦翻长嗟。景龙门前一月会,金碗赐酒馀雄誇。
神州陆沉近归我,汉节方议通胡沙。天翻地覆那得料,忍复更听渔阳挝。
浣溪沙(重阳后一日极目亭)
送严婿侍郎北使
朔风吹雪暗龙荒,荷橐惊看玉节郎。楛矢石砮传地产,医闾析木照天光。
传车玉帛风尘息,盟府山河岁月长。寄语遗民知帝力,勉抛锋镝事耕桑。
徐惇立相过
茅斋一曲傍寒湾,邂逅终年伴我閒。契阔易惊成岁月,追寻空我望江山。
暂留客枕听疏雨,遥想吾庐掩旧关。落莫归心谁与话,坐谈聊为起衰颜。
减字木兰花(王幼安见和前韵,复用韵答之)
徽宗皇帝挽歌词五首 其一
制作三王旧,忧勤一纪馀。岂惟成礼乐,真欲混车书。
黼扆犹丹陛,飙轮忽紫虚。帝乡归路稳,无复顾楼居。
浣溪沙(许公堂席上次韵王幼安)
蓦山溪(百花洲席上次韵司录董庠)
江城子(大雪与客登极目亭)
三月八日草堂独坐
四年身不到吾庐,底处仍堪话左符。闭阁漫怜公事少,投簪敢左宦情无。
军声早已吞穷寨,使指何时返旧都。故作茅堂开水槛,要知心自在江湖。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198篇诗文
水调歌头·修眉扫遥碧
临江仙(雪后寄周十)
次韵再答子因
鹧鸪天(次韵鲁卿大钱观太湖)
府中即事 其一
偶至刘少师园二首 其二
水调歌头 其三 送八舅朝请
次韵程伯禹用时字韵见寄二首 其二
苦萨蛮(己未五月十七日赠无住道人)
次韵马参议同游蒋山
临江仙(西园右春亭新成)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次韵马参谋新作山亭
永遇乐(寄怀张敏叔、程致道)
戏方仁声四绝句 其四
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
南乡子(池亭新成晚步)
雨后为山亭独卧
立秋二首 其二
菩萨蛮(湖光亭晚集)
水调歌头(湖光亭落成)
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一
建康旧俗贵重九上巳诸曹皆休务祀神登北山参议马君独不出携诗相过 ...
满庭芳(次旧韵,答蔡州王道济大夫见寄)
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将至建康将佐出迓
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三
次韵马参议留别
雨夜西堂独宿
刘太保招抚淮北刘马军屡奏捷
临江仙(次韵洪思诚席上)
点绛唇 其一 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近复生紫芝十二本
雨中花慢(寒食前一日小雨,牡丹已将开,与客置酒坐中戏作)
江城子(湘妃鼓瑟)
题怀隐庵
登南城
徽宗皇帝挽歌词五首 其二
应天长·松陵秋已老
祈雨未应复请于茅山采石庶几遂得之 其二
题晁公耄惠崇溪山
虞美人(二日小雨达旦,西园独卧,寒甚不能寐,时窗前梨花将谢)
偶至刘少师园二首 其一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 其二
虞美人(极目亭望西山)
水调歌头 其五 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
江城子(登小吴台小饮)
临江仙(熙春台与王取道、贺方回、曾公衮会别)
浣溪沙(次韵王幼安,曾存之园亭席上)
应天长(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水龙吟(三月十日西湖宴客作)
闻莫尚书周侍郎已自鄂州过江入汉上
又答
徽宗皇帝挽歌词五首 其三
水调歌头(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
次韵方仁声惠文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