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叶小鸾
柴扉不掩,翠微欲滴,断岸芦花风寂。远峰云树两朦胧,曲径杳、崎岖难觅。
平波澹澹,长松历历,玉洞仙床咫尺。闲来看尽思悠然,恨不得、将身飞入。
蝶恋花 春愁
蓦地东风池上路。绿怨红消,竟是谁分付。不断行云迷楚树。
闭门寒食梨花雨。
雨后斜阳芳草处。闲把情怀,付与东君主。便向西园飘柳絮。
不能飘散愁千缕。
蝶恋花 立秋
屈指西风秋已到。薄簟单衾,顿觉凉生早。疏雨数声敲叶小。
小亭残暑浑如扫。
流水年华容易老。秋月春花,总是知多少。准备夜深新梦好。
露虫又欲啼衰草。
小重山 晓起
春梦朦胧睡起浓。绿鬟浮腻滑、落香红。妆台人倦思难穷。
斜簪玉,低照镜鸾中。
徐步出房栊。闲将罗袖倚、立东风。日高烟静碧绡空。
春如画,一片杏花丛。
河传 七夕
鸾扇。星钿霞钏。暂撇残机。步移。思量去年今夕时。凄其。
未期先惨离。借得嫦娥初月镜。窥瘦影。拂试翠眉整。
驾云霓。河汉西。凄迷。只愁鸡暗啼。
浪淘沙 秋怀近作
青女降枝头。已解添愁。暮蝉声咽冷箜篌。试看暮来多少露,草际珠流。
身世一浮鸥。岁月悠悠。问天肯借片云游。袅袅乘风归去也,直上瀛洲。
菩萨蛮 小窗前梅花一树正开,为风雨狼籍,作此志悼
嫩寒初放枝头雪。倚窗深夜窥花月。晓起卷帘看。飘零满画栏。
飞残千点白。点破苍苔碧。风雨几时休。巡檐索共愁。
蝶恋花 兰花
碧玉裁成琼作蕊。馥郁清香,长向风前倚。楚畹当年思帝子,紫茎绿叶娟娟美。
自道全无脂粉气。笑煞春风,红白匀桃李。幽谷芳菲谁得比,猗猗独寄琴声里。
早春红于折梅花至偶成
迟迟帘影映清宵,日照池塘冻欲消。公主梅花先傅额,美人杨柳未垂腰。
纱窗绣冷留馀线,绮阁香浓绕画绡。试问待儿芳草色,阶前曾长翠云条?
疏帘淡月 秋夜
窗纱欲暮。渐暝色朦胧,暗迷平楚。断雁凄哀点点,远天无数。
苍烟染遍西风路。剪江枫、飘红荻浦。画栏东角,疏帘底畔,徘徊闲伫。
漫赢得、长宵如许。又锦屏香冷,绣帏寒据。满耳秋声,长向树梢来去。
萧萧竹响还疑雨。悄窥人、嫦娥寒兔。壁摇灯影,空阶露结,怨虫相语。
菩萨蛮 初秋
池塘碧浸芙蓉面。莲房怨粉惊团扇。何处一声声。隔溪歌采菱。
轻云流影急。秋入平芜色。寒雁几曾还。一江烟水寒。
春日晓妆(丁卯,十二岁)
虞美人影 春日
海棠睡惹流莺恼。又是清明过了。杨柳水边多少。愁绪萦芳草。
杜鹃枝上东风悄。碧玉栏前人杳。一夜绿娇红老。只恐春归早。
玉楼春 春寒
南园蝴蝶飞无数。满院春寒帘幕护。深深人在小楼中,悄悄花开寒食路。
映阶日色时将午。添得罗衣窗影暮。寂寥孤馆闭闲春,但见斜阳窥绣户。
水龙吟 秋思,次母忆旧之作,时父在都门 之二
芭蕉细雨潇潇,雨声断续砧声逗。凭栏极目,平续如画,云低晚岫。
初起金风,乍零玉露,薄寒轻透。想江头木叶,纷纷落尽,只馀得、青山瘦。
且问泬寥秋气,当年宋玉应知否。半帘香雾,一庭烟月,几声残漏。
四壁吟蛩,数行征雁,漫消杯酒。待东篱、绽满黄花,摘取暗香盈袖。
南柯子 秋夜
门掩瑶琴静,窗消画卷闲。半庭香雾绕阑干。一带澹烟红树、隔楼看。
云散青天瘦,风来翠袖寒。嫦娥眉又小檀弯。照得满阶花影、只难攀。
谒金门 秋雨
秋雨急。酿就晓寒相逼。竹箨凄迷芳径窄。一庭闲翠积。
雁字无人寄得。落叶纷纷如摘。懒捻金针推指涩。绣床连夜湿。
送蕙绸姊(二首)
清平乐 命红于折秋海棠花
断烟撩乱。霁景穿庭院。草色苔痕添一半。染得秋光堪玩。
流苏帐晓花开。海棠几蕊簪来。昨夜熏笼香冷,新寒多上妆台。
菩萨蛮 元宵无月
画楼春弄东风软。灯山处处笙歌满。几点落梅花。侯家醉丽华。
歌声还唤酒。夜色频催漏。云幕掩嫦娥。清光不放多。
鹧鸪天 壬申春夜梦中作五首 其一
一卷楞严一炷香。蒲团为伴世相忘。三山碧水魂非远,半枕清风梦引长。
依曲径,傍回廊。竹篱茅舍尽风光。空怜燕子归来去,何事营巢日日忙。
叶小鸾
叶小鸾(1616~1632) 明末才女。字琼章,一字瑶期,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 67篇诗文
诉衷情 秋夜
浣溪沙 春思
虞美人 看花
鹧鸪香 春怀
河传 秋景
洛阳春 咏柳
满宫花 咏游春人
玉蝴蝶 春愁
凤来朝 春日书怀旧作
浪淘沙 春景
临江仙 端午
别蕙绸姊 其二
忆秦娥 秋思
点绛唇 戏为一闺人代作春怨
浣溪沙 书怀
捣练子 暮春月夜
咏画屏美人(二首)
雨夜闻箫
谒金门 秋晚忆两姊
点绛唇 咏采莲女
雨中花 梨花
踏莎行 忆沈六舅父
浣溪沙 春夜
将授戒再呈泐师
鹊桥仙 题画山水
阮郎归 秋思
水龙吟 秋思,次母忆旧之作,时父在都门
蝶恋花 秋海棠
仙坛奉呈泐师
后庭花破子 夜思
水龙吟 次父六月二十四日作
虞美人 残灯
浣溪沙 早春
昭齐姊约归阻风不至
鹧鸪天 夏日
己巳春哭六舅母墓上(即张倩倩)
洛阳春 柳絮
别蕙绸姊(二首)
碧芙蓉 秋思
浣溪沙·初夏
踏莎行 早春即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