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赳罝

赳罝

宋代 安道

肃肃赳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赳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赳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安道赳罝译文

肃肃赳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赳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肃肃赳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赳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肃肃赳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赳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安道赳罝注释

肃肃(suō):整饬貌,密密。罝(jū 居):捕兽的网。
椓(zhuó 浊):打击。丁丁(zhēnɡ 争):击打声。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赳赳:威武雄健的样子。
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制者。
干:盾牌。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者。
逵(kuí 魁):九达之道曰“逵”。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口。
仇(qiú 求):通“逑”。
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林中。
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安道赳罝鉴赏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从首章的“肃肃赳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赳”解为“赳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赳置”,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同时也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令人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于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猛兽情景。这些,都可在此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赳罝”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将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毛诗序》、朱熹《诗集传》以为诗的主旨是讲“后妃之化”、“(周)文王德化之盛”,实在令人感到穿凿牵强,而欧阳修《诗本义》、方玉润《诗经原始》所持的“美武夫忠勇说”、“咏武夫田猎说”差为近之。

安道赳罝创作背景

  先秦时代,狩猎本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这点在《周礼·大司马》中有记载,这首赳罝即是对当时狩猎的情况的记载和对勇武的战士的形象歌颂的诗歌。

安道赳罝赏析二

  从首章的“肃肃赳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赳”解为“赳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赳罝”,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同时也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令人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于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猛兽情景。这些,都可在此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赳罝”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将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诗人安道的古诗

哭倪氏姐

宋代 安道

手思尚右一心悬,鬓已成灰百念捐。岂为侬琼兄弟少,此情虽过是天然。

九骚引 其八 侍月愁

宋代 安道

夫何月色之灿烂兮,凌树影而入罗帏。独倚床而延伫兮,侍女怠而欲归。

仰圆灵其万户兮,窃皦皦之清辉。睹姮娥之纵体兮,扬轻袿之绣裳。

含然诺其欲吐兮,气藞兰而喷香。当长风之飘飘兮,袭罗衣而旁徨。

众鸟栖于茂林兮,翔千仞之凤与凰。悼鸿鹄之坠空兮,羌中道而失偶。

嘉斯鸟之贞洁兮,触我思之悠悠。衷懊咿而不止兮,寄愁怀于沙鸥。

坐兰闺之闲夜兮,聆回飙之飕飕。解垢氛之婴身兮,心翼翼而无尤。

叹三闾之见放兮,增壹郁而怀忧。惟察察之哲人兮,能淈泥而扬清波。

览江汜之淑媛兮,被德化而啸也歌。晞银汉之织女兮,供霓裳而弄金梭。

正衽衿而危坐兮,如衔枚而无语。神英英而内栖兮,思恍惚而登虑。

虚方寸之寂寞兮,安斗室而独处。藏彩翚之佳丽兮,性耿介而内专。

时青阳以告谢兮,肇朱明而心酸。伤十载之鹤化兮,抚幼子而吞熊丸。

酌金垒以弛念兮,善怀托于青编。

望湘人·记归程过半

宋代 安道

记归程过半,家住天南,吴烟越住飘渺,转眼秋冬,几回新月,偏向离人燎皎。急管宵残,疏钟梦断,客衣寒悄。忆临岐,泪染湘罗,怕助风霜易老。
是尔翠黛慵描,正恹恹憔悴,向予低道:念此去谁怜,冷暖关山路杳?才携手教、款语丁宁,眼底征云缭绕。悔不剪、春雨蘼芜,牵惹愁怀多少!

春事

宋代 安道

阳坡春事已全动,阴谷余寒容未收。
花雨一番成蝶梦,柳风十日看莺流。

热釜

宋代 安道

蚕家热釜趁缫忙,火候长存蟹眼汤。多茧不须愁不辨,时时频见脱丝

贺新郎·赤壁吊古

宋代 安道

滚滚东流水。想江头、当歌对酒,逼人豪气。乌鹊歌飞星三五,天净月明似洗。

横槊向、楼船閒倚。天下归心原容易,只吹笙、为纳英雄计。

虽老骥,志千里。

东风为送周郎喜。俯漳流、层台铜雀,也休夸靡。国色二乔何难锁,魂断分香卖履。

况疑冢、迷离难记。盼取西陵知谁某,教佳人、空揾桃花泪。

何处望,作歌吹。

送程孟阳楚游

宋代 安道

自君有楚役,离念日以旋。
今兹遂行迈,那免相迍邅。
接欢已成暂,后会方欲慳。
前夕把君诗,不觉为泫然。
平生相从乐,转为忧所缘。
子性快游览,杖屦本翩翩。
楚中况名胜,山水天下传。
此中亦聊尔,于子良亦便。
风景岁欲暮,放舟枫叶寒。
远寒晕晴颊,微霜点秋颠。
神闲妙磅礴,笔墨烟霞鲜。
胸中芥蒂心,荡尽为长川。
蹇予久落落,触途多拘牵。
终年缩身首,有似蚕营绵。
天地亦大矣,蹙蹙步武间。
人生欲何为,宁不亦可怜。
何当长相从,披云老谿岩。
愿子无他赠,愿子安食眠。
世路今方难,古心空自鞭。

南乡子 见赵对澄《小罗浮馆词别录》

宋代 安道

檐外滴秋霖。逗引离情又上心。游屐如云零散又,愁深。

拥鼻西窗独自吟。

点点和疏砧。雁杳鱼稀锦字沉。待倩梦中联梦雨,萧森。

梦向云山那畔寻。

满江红(小圃玉照堂赏梅,呈洪景庐内翰)

宋代 安道

玉照梅开,三百树、香云同色。光摇动、一川银浪,九霄珂月。幸遇勋华时世好,欢娱况是张灯夕。更不邀、名胜赏东风,真堪惜。
盘诰手,春秋笔。今内相,斯文伯。肯闲纡轩盖,远过泉石。奇事人生能几见,清尊花畔须教侧。到凤池、却欲醉鸥边,应难得。

浣溪沙 花溪归棹

宋代 安道

淡艳山光似画屏。一屏才过一屏迎,短篷斜挂晚风轻。

归路远迷芳草影,沿堤时听嫩莺声。淡黄杨柳送人行。

浪淘沙 吟黄菊

宋代 安道

品性傲秋霜。晚节寒香。迎风带露短篱旁。恰似孤高标正色,胜似春芳。

瘦断俨清妆。狂态无双。怎生描写好秋光。一片金清筛月影,点缀重阳。

鹧鸪天十九首 其十

宋代 安道

群玉山头佩响传。瑶台花影分神仙。东坡芳草朝云伴,西子吴宫夜月前。

消永昼,怯流年。落霞秋水共长天。多缘凤股分钗恨,重试鸾妆对镜圆。

沁园春 垆头送潘镜如归新昌

宋代 安道

弹铗无门,漂泊江南,那不思归。记秋宵把袂,襟期落落;

寒窗染墨,想入非非。北斗金高,三都文贱,冻死谁人为解衣。

君归矣,有南陔白发,绕膝相依。

还期。刷羽骞飞。慢惆怅知音世所稀。任天无老眼,权时蹭蹬;

人刚绿鬓,不久栖迟。我买江鱼,君沽鲁酒,行矣安仁醉莫辞。

销魂处,是桥霜店月,雁阵迷离。

题织图二十三首 其二十三 第二十三图

宋代 安道

已成束帛又缝纫,始得衣裳可庇身。自昔宫庭多浣濯,总怜蚕织重劳人。

龙虎元旨歌 其七

宋代 安道

此宝从来二八传,吉年吉月入炉安。千朝火候依时节,必定芽成汞已乾。

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寒湫

宋代 安道

澄然蓄清浏,百尺往往深。
不放寒沤发,可以观我心。

次韵传道者过香林

宋代 安道

松烟竹蔼细蹊通,清津白石寒珑璁。
艾禅真是甘蔗种,香林再吹薝蔔风。
一溪冷引藩篱外,五老秀蹲怀抱中。
写目轩窗意幽远,淡然消息不雷同。

郑成忠写真求赞

宋代 安道

智不能知,识不能识。
一气轻清,双瞳识碧。
莲开梦觉,十方虚殒於一时;鲲蜕鹏抟,
九万里成乎一息。物我普融,
自他平出。珠受色而不痕,
剑挥空而何迹。须更指响,
弥勒阁开也许是重深;尘刹分身,普贤毛孔也初非迫窄。

送陈伯渊教授归沔阳

宋代 安道

广文金闺身,台城一相见。
壁素悬青灯,花虫蠹书卷。

瑞鹤仙影 梅影

宋代 安道

影儿瘦极,高楼畔、凭他午楼吹笛。绮窗淡伫,前身恍见,者般寒寂。

春人悄立,替伊点宫妆粉额。认南枝、新巢睡鹤,衬得恁昏黑。

清浅横斜处,自遇逋仙,便多踪迹。石湖制曲,又姜家、暗香同拍。

渐觉模糊,料林下么蟾小侧。帐痕疏、水墨几笔,画不出。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