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皓月鉴丹宫

皓月鉴丹宫

宋代 安道

新秋爽气满瑶京,鸳瓦流辉一色明。耿耿银河流紫禁,溶溶冰镜上丹楹。

素娥佩冷凌风响,金桂香飘合殿清。但愿千秋轮不缺,团圞光彩对常盈。

诗人安道的古诗

蝶恋花 春阴,拟六一

宋代 安道

连日春寒花可数。旋暖旋阴,拟作清明雨。已过清明晴有絮。

花开花落春先暮。

容易肯教春便去。珍重余寒,春是天留住。莫急催花花下鼓。

露英才午看成故。

寄欧从龙侍御

宋代 安道

壮心黄鹄青冥上,旧业苍山楚水南。谁道向来经济略,种畬栽树伴农谈。

府试中元观道流步虚

宋代 安道

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静,中元夜生清。
星辰朝帝处,鸾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倘赐刀圭药,还成不死名。

咏山诗三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灵山蕴丽名,秀出写蓬瀛。香炉带烟上,紫盖入霞生。

雾卷莲峰出,岩开石镜明。定知丘壑里,并伫白云情。

题伊宗启望云思亲图

宋代 安道

朝望云兮云孤飞,暮望云兮无依。云悠悠兮无定山,嗟游子兮胡不归。

却褰裳兮陟岵,山万重兮霭烟雾。虽楚尾兮吴头,水惊渡兮难度。

聊兀坐兮徘徊,见长干兮日暮。忽云去兮空山,我思亲兮如故。

谢人惠茶

宋代 安道

长日燕台正忆家,故人新惠故园茶。茸分玉碾闻兰气,火煖金铛见雪花。

漫道玉川阳羡蕊,还如鸿渐建溪芽。泠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暮春杂咏 其一

宋代 安道

春云澹荡满平湖,渺渺烟波接绿芜。芳甸雨过烟竞笑,画桥风起柳相扶。

莺歌鸟语天然曲,水秀山清自在图。胜景已超尘世界,何须驾海访蓬壶。

一丛花·江南

宋代 安道

一声晓唱杏花担。宝镜正开函。水如碧玉山如黛,这风景、只有江南。

六代风流,不言金粉,此味少人谙。

篾篷小艇破晴蓝。嘉客可清谈。诗筒茗椀高僧伴,白司马、仍是青衫。

何处清歌,发声袅袅,恍惚旧何戡。

答幼春问讯之作 其三

宋代 安道

乞食茫然任所之,言词既拙计工诗。屈原泽畔吟多苦,庾信江南赋甚悲。

归路渴思双马角,鬻身贱值五羊皮。不知七十虞奚老,尚有他时富贵为。

赠诗

宋代 安道

自有安车自不知,劳劳奔走欲何为?回头打紧修工课,似
我南山种豆时。

哭李和之

宋代 安道

少小交游到白头,忽闻哀讣泪滂流。孟郊不副韩公望,李白空贻杜甫愁。

经学一函传菽粟,诗歌千古戛琳璆。伤心何处尤堪痛,旅榇迢迢向首邱。

吊夏贵墓

宋代 安道

享年八十三,而不七十九。呜呼夏相公,万古名不朽!

题卞野夫便面

宋代 安道

翠幕清风小画船,晚凉移近绿阴边。酒酣半倚蓬窗下,閒听吴姬唱采莲。

萧寺养疴焚香枯坐怀人感旧得三十篇柬锦里同人兼寄都门旧友 其二 ...

宋代 安道

旧曲翻金缕,新声续玉台。巫云栖古峡,海水泻深杯。

月冷弹筝急,秋空倚剑来。石□天上种,知尔不凡才。

题赖惠川世兄玉照

宋代 安道

文明人物春潮起,君独翩翩高起视。庾梅嵇鹤羡丰姿,飒爽须眉呈茧纸。

书生结习尽删除,雅咏弦歌傲朱紫。达兼天下穷一身,勉学壶公缩地理。

人生竹帛不垂名,寄身端合画图里。万卷消磨阅世深,亚雨欧风收眼底。

不藉丹青写陶情,襟怀自有佳山水。为问伊谁尺镜中,避世避言奇男子。

送江陵牧次对贰卿

宋代 安道

梦断江湖绝寄声,不图犹寄老成人。
白头未觉相从晚,青眼何繇此会频。
自古荆襄俱重镇,今公羊陆是前身。
六千里地无非郢,宽著恩波浸远人。

宋代 安道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恭挽晋赠中宪大夫崇庆牧理斋常老先生殉节录 其一

宋代 安道

涖政西川越六年,臣心耿耿问苍天。神人共鉴非凡令,士庶咸歌飞舄仙。

仓猝临危气益振,从容就义志犹坚。君王不负忠魂节,更锡恩纶属后贤。

襄阳乡里为诸葛亮谚

宋代 安道

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

题耕图二十三首 其十 第十图

宋代 安道

千畦水泽正瀰瀰,竞插新秧恐后时。亚旅同心欣力作,月明归去莫嫌迟。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