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隆中半榻图成感述 其六

隆中半榻图成感述 其六

明代 游朴

半榻山中閟白云,孤儿何处仰遗芬。蜀西几堕啼鹃泪,冀北空随市骏群。

明志未能光往烈,鞠躬无术愧前闻。尘途扰扰成何事,日把生绡对落曛。

诗人游朴的古诗

同林参知游岘山逸老堂

明代 游朴

东风已满岘山堂,并辔寻芳客思长。逸老何年遗杖舄,怜春是处有壶觞。

林间疏磬传清梵,草际丰碑卧夕阳。故国菟裘浑未卜,他乡风物且徜徉。

王寿轩使楚迁参藩关中

明代 游朴

三楚輶车未息尘,惊传紫气入关新。姬公勋大还分陕,萧相谋深合饷秦。

太华高悬千嶂月,河流遍入万家春。峰头十丈芙蓉发,何日因风寄所亲。

送张公子翩四明乃翁方入觐 其二

明代 游朴

岷江万里东南流,公子翩翩怜壮游。结束一朝翩故国,知交四海生新愁。

大儿今见孔文举,有父昔之张益州。即看排风接趐起,篱间斥鴳空啁啾。

三日发承天

明代 游朴

结束归装及晚春,劳生今始得闲身。南阳去拂今云榻,东海行随钓雪䑳。

拄策应多萝月伴,荷蓑长作葛天民。郢中父老休垂泣,自古牢忧是楚臣。

李君实自郢游湖南

明代 游朴

古来争说战场文,今日雄名又见君。知己谁为雄颖士,逢人自诧李参军。

来歌郢里坛前雪,去踏衡山顶上云。续得禹碑如鸟迹,傥因回雁一相闻。

恭和先人南阳成室原韵 其一

明代 游朴

蓬蒿径里辟新宫,半榻居然万卷中。高咏更无《梁甫》恨,耦耕真近鹿门风。

升平不似三分世,开济何须八阵功。独抱白云长日卧,南阳随地有人龙。

甲申元日偶成

明代 游朴

几年竽滥佩鱼班,云署优游吏隐关。金马朝回春昼永,玉猊烟静午囱闲。

数杯绿酒欢婪尾,一卷《黄庭》欲驻颜。却笑东方多浪迹,岁星何事到人间。

二十九日出都门

明代 游朴

天边落木莽森森,阙下归人万里心。满箧烟云书草在,几年霜露剑花侵。

风高寒柳鸣蜩寂,日落遥林倦鸟深。何处菟裘终老去,五云回首一沾襟。

陈必亨需次王官淹滞京国为诗招之

明代 游朴

马走鹑居十二秋,凤翔落尽黑貂裘。楚筵醴酒落忘设,梁苑词人含倦游。

末路多歧难着足,深山何物不销忧。清泉白石俱□悉,洗其彼□事事幽。

潮阳文山祠

明代 游朴

熹光蚀尽虏尘飞,犹把空戈向日挥。二帝蒙尘仍蹈海,孤臣视死已如归。

睢阳远抱前朝恨,燕市长悲国事非。惟有丹心照千古,寒鸦古木共斜晖。

送缪至田还山阴

明代 游朴

抱得春怀郁未平,江头忍复送君行。望中芳草忍忍远,天外浮云冉冉轻。

镜水于今归贺监,剡溪何日访王生。吴钩未解心先结,月下离尊手自倾。

送李座主参藩河南

明代 游朴

遥分密勿丝纶诏,暂辍承明供奉班。草疏名高青琐在,薇垣星丽紫霄间。

大河春水千家润,嵩少晴云尽日闲。独有依依门下士,绛帷望望不堪攀。

乙酉元日 其四

明代 游朴

浮踪回忆十年前,此日褒城驻客軿。泪下鸣猿心自壮,情钟舐犊恨难蠲。

余生奔走孤怀结,薄禄牵缠万事迁。漫把一杯酬旅节,风摇庭树意茫然。

西宁警报

明代 游朴

西宁烽火照京西,百二河山厌鼓鼙。策士两年心欲腐,边城千里血为泥。

榆关有急时传箭,枫陛无人夜刺闺。便欲狂排阊阖叫,天高瑶圃听犹迷。

尤鉴峰左迁和州守

明代 游朴

每忆公车听漏晨,十年歧路惜风尘。帝乡乍作双龙合,主眷重看五马新。

俚耳难调流水曲,修眉莫画远山春。八公仙迹应长在,好觅瑶华学炼真。

刘西麓授金华丞

明代 游朴

更生早岁擅谈经,独抱才名老汉庭。几载苦吟燕月白,一官笑对越山青。

石羊何处寻仙迹,宝婺于今见客星。莫向松间了公事,道晴称雨尚堪听。

观春宴有感

明代 游朴

春花已遍越江滨,土鼓初传岁事新。乍可衣裳初稚子,敢云簪组绁闲身。

何人汩没甘怀宝,举世仓黄总贵珉。物态未须深着眼,一尊且自学沉沦。

寄哭缪方石四首 其四

明代 游朴

石室文成未勒铭,丁阳遽閟草堂灵。亦知高士多遗落,遽使邦人失典刑。

莫恨骅骝终伏枥,相闻诗礼蚤趋庭。韦贤有子能传业,早晚明经起汉廷。

秉徐宪长

明代 游朴

岁岁除书下紫宸,纷纷黄绶半朱纶。淮阳何日黄长孺,河内经年借寇恂。

问易诸生韦屡绝,乞养老父牒常新。从来材大难为用,莫讶明廷有积薪。

登潮州金山

明代 游朴

葱葱苍玉北城隈,崒嵂中天贝阙开。曲沼小桥临绝壁,丹梯碧磴度危台。

万家烟树檐前出,百里云帆海上回。游客到来忘去路,花间钲鼓谩相催。

游朴

游朴

游朴(1526—1599),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人,字太初。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25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