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歌头 百年行乐词索竹翁和

歌头 百年行乐词索竹翁和

清代 俞樾

是谁家、种来兰玉。呀呀小语,唐诗初授读。鬓眉青,衣衫绿。

饧箫引、竹马鸠车,嬉游乡塾。笑谈时、都无拘束。裙屐恣流连,声华馥。

诗客社,酒人局。哦柳絮、更有神仙侣,在金屋。

镜中颜,换韶华,何太速。四五十年,匆匆如转谷。稳步到公卿,抛簪笏,归来卧林泉,享清福。

人间事,终分付,与儿曹,自检吟筒画轴。正评量,绿野平泉风景,蓬莱山中,旧交游,来约我,跨黄鹄。

诗人俞樾的古诗

醉太平十四首 其一

清代 俞樾

乘轩建牙。金张世家。五侯门第豪奢。听喧喧鼓笳。

华堂日斜。朱门暮鸦。北邙华表如麻。看斑斑土花。

江城子 其二 陈仲子述怀

清代 俞樾

萍踪来往本无期。望临淄。意迟迟。犹恐素衣、此去化为缁。

试上牛山高处望,尘扰扰,欲何之。

齐廷积习竟如斯。逐毫厘。较铢锱。井上余甘、半李欲贻谁。

差喜辟纑贤妇在,长共隐,莫相离。

题黄韵珊孝廉桃溪雪传奇后 其二

清代 俞樾

绮年才调女相如,翰墨留题遍国初。一掷危崖千古事,眉楼羞杀老尚书。

唐多令 李筱泉中丞见访湖楼,遂与至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小坐而别 ...

清代 俞樾

花外驻鸣驺。来乘湖上舟。且偷闲、半日清游。玉宇琼楼随处好,泛双桨、向中流。

云水一登楼。苍茫芦荻秋。步长桥、指点汀洲。安得行窝来此筑,请垂钓、著羊裘。

琐窗寒 咏骨牌

清代 俞樾

片片雕成,星星点就,绮窗游戏。精莹可爱,雅称玉人纤指。

听玲琅、摩挲几回,大家促坐湘帘底。早两三细数,高擎仙掌,怕人偷视。

雕几。清于水。苑错落敲棋,竹声更脆。三长四短,漫把闲愁句起。

卜相逢、团栾聚头,有时巧合心暗喜。愿欢情、地久天长,莫学幺弦细。

入都门口占

清代 俞樾

蓬山回首杳无痕,重对长安酒一樽。兵火馀生随处好,云霄故友几人存。

旧巢历历犹能记,破甑区区未足论。海鸟避风聊一至,漫劳属目鲁东门。

题三女史诗草 其四

清代 俞樾

文章要得江山助,不谓闺中亦有之。诸葛寨边曾问俗,越王台下自题诗。

居然流览关河胜,岂是寻常鞶帨词。柳絮因风诗句好,定知传诵遍滇池。

传言玉女 为孙女阿牛赋

清代 俞樾

唤汝牛儿,为汝丑年生得。小时娇面,借桃林艳得。

墙头字在,愿汝聪明能识。休嫌多误,仅容拈笔。

叔度佳儿,问伊谁是汝匹。碧幢红旆,嫁骍旄贵客。

天生慧福,不待双星分锡。年年春到,送来消息。

洞仙歌 余素不善倚声,而次女绣孙颇好之,因亦时有所作,积久遂 ...

清代 俞樾

经生家法,只虫鱼笺注。那得新声斗琼树。绮窗那、偏有娇女耽吟,摇翠管、时出清词丽句。

因教狂态发,铁板铜琶,也学东坡作豪语。老去律仍疏、渔唱蘋州,何处觅、霞翁频误。

且细写、蛮笺付红儿,借凤管、鸾笙旗亭流布。

史忠正公祠墓图为其裔孙题 其三

清代 俞樾

每读公遣集,当年事可嗟。朝廷危似幕,门户乱如麻。

宰相春灯艳,君王暮气加。维扬城畔路,辛苦建高牙。

玉京秋 其一 秋声

清代 俞樾

良夜寂。无端送幽信,做成萧瑟。不是哀弦,亦非脆管,凄凉无匹。

倾耳纱窗未已,短篱边、添个寒蟀。等闲觅。此声何处,似南仍北。

我本悲秋词客。怎禁他、啾啾唧唧。冷梦催醒,微吟凄断,愁来无迹。

水咽云寒,只一夜、能使愁人头白。红闺夕。休更琼楼吹笛。

夜发阴平

清代 俞樾

参横斗转夜冥冥,车铎郎当唤梦醒。远树颠风郎未绿,遥山得月始能青。

问津野渡人难觅,沽酒荒村户尚扃。自笑征夫归思急,一宵未放马蹄停。

闻戒篇 其一

清代 俞樾

冲飙海外起,宿乌林中飞。吾家环堵室,无事不启扉。

昨闻海氛恶,出门问是非。是时天戒寒,雨后日色微。

传呼县官来,父老迎旌旗。官言寇甚急,一方如病痱。

止可守乡里,去此将何依。尔曹各努力,学著短后衣。

呜呼三镇兵,甲冑老生虮。一朝尽败没,火伴归者稀。

吾民素恇怯,岂足张兵威。

醉太平十四首 其四

清代 俞樾

名高斗山。身驰貊蛮。文章经术流传。望龙门在天。

名山太寒。遗书半残。讲堂蔓草荒烟。问儿孙执鞭。

病中呓语九首 其四

清代 俞樾

发奋英雄喜自强,各自提封各连坊。道路不通商断绝,纷纷海客整归装。

咏西瓜灯四首 其四

清代 俞樾

但觉华光竟夕增,居然清似一轮冰。也同天上清藜火,不比人间黑漆灯。

我辈生涯原淡淡,个中消息自腾腾。玉堂不少清莲炬,让与西清旧友朋。

虞美人 其二 雨湖

清代 俞樾

乱珠点点抛来疾。山气浓于墨。眼前何处认南屏。但见空濛远水、接天青。

兰桡整日堤边歇。谁更携游屐。烟蓑雨笠坐孤蓬。只好红衣画个、老渔翁。

移居紫阳书院作 其一

清代 俞樾

旧游过眼总云烟,又向吴中借一廛。韩愈偶成进学解,屈原聊赋卜居篇。

高登坛坫虽非分,暂寄琴书亦是缘。输与兴公清福好,好山刚对讲堂前。

一萼红 风菱

清代 俞樾

指江乡。有一绳斜界,采采水中央。鞋角同尖,弓腰比曲,青翠堆满筠筐。

趁秋老、风檐高挂,任儿童、谗口不教尝。几日西风,销磨玉质,干透琼浆。

看取晶盘盛到,似瘦来家令,老去秋娘。面目虽皴,腰肢尽细,多少余味包藏。

还自笑、形骸槁木,论风调、与尔最相当。但博饶甜作相,休惜年光。

史忠正公祠墓图为其裔孙题 四首选三 其一

清代 俞樾

高冢梅花岭,行人再拜过。荒阡重洒扫,生气未消磨。

遗像清高甚,家书涕泪多。龚钱诸大老,对此竟如何。

俞樾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169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