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江月 其一 警悟

西江月 其一 警悟

明代 俞彦

祗为人情善幻,顿成世路参差。教君凡事且回思。

莫便眉攒颡泚。

鼎鼎百年俱尽,皇皇意欲何之。归来陶令是吾师。

不道昨非今是。

诗人俞彦的古诗

六么令 冬夜

明代 俞彦

丽谯初永,良夜寂无哗。帘栊逗来寒信,绛蜡有微葩。

应是流澌渐合,霜意满蒹葭。此际堪嗟。空庭月冷,瘦着南枝一树花。

不甘萧瑟,强搀和、一半清佳。无奈被余香灺,梦不到天涯。

暗想当年此夜,沉醉在他家。几许韶华。都随流水,且听城头咽暮笳。

御街行 秋日向张宾王、周长卿、何充符、衷君含、幼醇恭谒旧内

明代 俞彦

清都福地层城起。集壁翠、凝金绮。凤楼高入五云中,一道片泉接陛。

千秋鱼钥,万年虬户,玉殿浑如洗。

路迷兴庆西宫里。回辇路、钩陈迤。铜龙掩射日光寒,疑向承明谒帝。

萱荚呈祥,三山献秀,常拥真人气。

调笑 其二 咏草

明代 俞彦

芳草。芳草。偷促年光易老。无端陌上萋萋。惯占西东路岐。岐路。

岐路。送却王孙无数。

竹枝 其三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代 俞彦

家家濯锦向江边。传来新样写金笺。

虞美人 其三 集句

明代 俞彦

妖冶风情天与措。梦断知何处。芙蓉如面柳如眉。正是倚栏无语惜芳菲。

燕子衔将春色去。门掩黄昏雨。

相思无路莫相思。不似天涯地角有穷时。

菩萨蛮 其五 回文诗拟王文甫体

明代 俞彦

幕帘钩雨花阴薄。薄阴花雨钩帘幕。离别动年期。期年动别离。

远山眉翠软。软翠眉山远。人待不归春。春归不待人。

更漏子 其二 拟古

明代 俞彦

眼波明,眉岫远。比玉人儿较软。拖绣帔,掩明珰。盈盈入画堂。

风似剪。寒侵浅。对袖笼香展。相问讯,两寒温。一番情话新。

忆长安十首 其八

明代 俞彦

艮安忆,其八忆长班。慨京省官为纳户,四衙门倚作冰山。

口口唤南蛮。

鹧鸪天 其十一

明代 俞彦

幸有黄粮搅梦残。喜无白石怨盟寒。朝饥恰遇醅初熟,夜冷悬知雪在山。

论世法,自来顽。他人忙处我偏闾。柴门闭了无些事,纸帐梅花醉梦间。

天仙子 吴本如中丞宅颧剧

明代 俞彦

不惜明珠三斛价。长在深闺,罗在华堂下。尊前深起殚人娇,莺语乍。

花光砑。一幅崔徽金粉画。歌舞留袖禅悦暇。供顿清饶,雒浦神仙亚。

惊鸿过眼彩霞飞,香散罢。寻思那。惟有白云清梦挂。

忆秦娥 其二 春晚遣怀

明代 俞彦

烧灯毕。凄风楚雨人愁寂。人愁寂。三分春事,二分抛掷。

西园载酒知何日。南楼遣闷闲凭立。闲凭立。乱山无数,暮云遮讫。

水调歌头 其一 为友人赠别

明代 俞彦

有意凭谁省,把酒对东风。不知泪痕多少,昨夜梦魂中。

记取闲亭别馆,谢却舞裙歌扇,璧影挂疏桐。灯暗衣潜解,香冷被初笼。

晚妆却,残粉褪,醉眸慵。两情各诉,相偎常恨不相逢。

及见何曾几许,依旧华胥梦断,岐路苦匆匆。马上频回首,此恨有千重。

一剪梅 其三

明代 俞彦

与君先后赋还山。我爱江山。君爱湖山。非关褊性合栖山。

叵奈冰山。转忆云山。

投琼佳句到青山。仰止高山。弦绝牙山。而今宿草北邙山。

梦破鱼山。泪洒牛山。

清平乐 良乡道中 天启壬戌

明代 俞彦

征尘扑面。两袖余香染。消受吾皇恩缱绻。惭愧微臣福浅。

昨朝玉殿传班。今宵野戍孤鞍。归去躬耕祝圣,其它一事无关。

春光好 闺思

明代 俞彦

花眼媚,柳腰伸。正芳春。懊恨不曾缘底事,意中人。

无绪独依孤枕。有时愁伴重茵。风起絮飞天欲暮,坐含颦。

忆长安十首 其九

明代 俞彦

长安忆,其九忆权门。罗刹变成千手眼,金银别砌一乾坤。

炙手更惊魂。

归田乐 本调

明代 俞彦

学秉犁锄,解下腰章,顿抛手板。只悔回头晚。肉眼共盲眼。

馋眼。妒眼。合与君山一时铲。仕途原自坦。谁似尔、忙钻热赶。

老臣无状,只不贪而懒。雪盏更雨盏。月盏。花盏。美满生涯世间罕。

调笑 其一 无题

明代 俞彦

调笑。调笑。树上子规频叫。声声只劝侬归。归去须凭酒杯。杯酒。

杯酒。时事不堪回首。

生查子 其三 拟孙光宪体

明代 俞彦

淹抑闷青春,拖逗情红泪。铸错作心兵,难把愁城碎。

枕衾余花月,对惯做惺然。醉曾问杜康,无此酒,何名类。

菩萨蛮 其十二 回文诗拟王文甫体

明代 俞彦

碧烟香袅孤灯夕。夕灯孤袅香烟碧。长夜奈衾凉。凉衾奈夜长。

月明窥牖缺。缺牖窥明月。愁别忆还休。休还忆别愁。

俞彦

俞彦

  [明](约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九年(公元一六0一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少卿。彦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今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 16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