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曾祖圣师真一还源真人赞

曾祖圣师真一还源真人赞

宋代 白玉蟾

杏林驿,雪之夕。
老师张,弟子石。

诗人白玉蟾的古诗

燕岩游罢与岩主话别

宋代 白玉蟾

西风吹作此岩游,满目松筠翠欲流。
玉燕不飞明月夜,石种一振晓霜秋。
惜乎分水便南北,忽尔回头欲去留。
且去人间办丹料,却来山顶结茆休。

秋园夕眺

宋代 白玉蟾

木犀倜傥散麩金,松举笙竽竹奏琴。
临水芙蓉自儿女,镜边刺绣晚沉吟。

听赵琴士鸣弦

宋代 白玉蟾

我寻屏迹到猿啼,云满山前花满溪。
高峰壁立七十二,风生两腋天可梯。
炼师两鬓东风黑,绀天不流月光白。
檐牙咬雨昨已晴,松幄张空夜瑟瑟。
兴浓抱石玄以轻,得意七弦横玉绳。
膝头指弄响玲玲,灿然夺目三十星。
初如雨滴芭蕉夜,久坐梧桐猿啸罢。
宛然幽涧听鸣泉,偶杂修篁戛清夏。
先疑易水渡荆轲,已转似劝无渡河。
美人金帐别项籍,壮士铁笛吹孟婆。
不然双雉两南北,或者妇牵苏武服。
弦中何似湘妃怨,指下为甚明妃哭。
又非林下感蟏蛸,更匪胡笳叫晚秋。
自然雁声下遥塞,忽觉蝉噪过南楼。
君休弹终我畏听,满怀今古兴亡病。
苍梧云愁虞舜远,鼎湖云出轩辕冷。
一声一声复一声,不管世间银发生。
弹尽天涯夕阳影,又向山中弹月明。
胡长卿,去已久,
韩飞琼,无此手。
玉帝闻未曾,人间空白首。
柳花霏霏满江城,城外海棠红泪倾。
恐君余思更未已,为我春昼闻晴莺。

夏五即事二首

宋代 白玉蟾

惊心节物读刘谐,迎面南风汎歜杯。
池畔雨荒灵运草,庭前云酿洞宾槐。
藕丝冰水敌时暑,臂彩钗符付女孩。
遐想湘沅歌楚些,兰魂桂魄不归来。

萧侍郎故居

宋代 白玉蟾

玉笥山前萧子云,手携白璧翫青春。
碧坛夜夜松风起,八十二人朝玉宸。

江头

宋代 白玉蟾

江上初收雨,云头尚恋山。
归帆巡古岸,晴草守沧湾。

夜船与盘云联句回文

宋代 白玉蟾

烟山暮滴翠,露叶秋翻红。
川急回斜岸,草枯凋薄霜。
蝉寒嘶月淡,雁过唳天长。
船泊宜沙浦,夜深同咏觞。

课园夫二首

宋代 白玉蟾

已属畦丁了,都将菜甲耘。
数时稽食籍,醢芥又羹芹。

赋月同鹤林酌别奉似紫琼友

宋代 白玉蟾

婀娜姮娥处玉宫,秋来梳洗越当空。
阴晴圆缺天何意,离合悲欢事与同。
好去画楼歌舞地,莫来清馆别愁中。
应知人不能如月,月且团圆月月逢。

天窗

宋代 白玉蟾

屋头除却数条椽,政好临风对月眠。行客只从门外过,岂知屋里有青天。

暑夕有怀

宋代 白玉蟾

幽人避暑海城西,西北浮屠尽得栖。
更漏有无风逆顺,纸窗明暗月高低。
石泉未到秋先冷,野虎偏从夜即嘶。
记得去年常德府,武陵今夕况桃豀。

醉里

宋代 白玉蟾

道人天地便为家,惯见溪山眼不花。
竹月光中诗世界,松风影里酒生涯。
醒时吟笑扬州鹤,梦见常骑月府蟆。
是则官家縻好爵,此生只合饭胡麻。

武昌怀古十咏·赤壁

宋代 白玉蟾

不说江山笑老权,尽称造化戏曹瞒。
飞乌绕树孤回首,断戟沉沙怒已湍。
豪杰已随霜叶尽,兴亡尽付浪花翻。
画堂莫唱坡仙赋,战骨草中吟夜寒。

雪晴二首

宋代 白玉蟾

桃李无言蜂蝶忙,晓寒未肯放春光。
花将计会千山雪,风为栽埋一夜霜。

炙灯

宋代 白玉蟾

观里多时道士憎,只知贪酒百无能。
黄昏钟了无人迹,借得邻房一盏灯。

题浯溪

宋代 白玉蟾

芙蓉睡足西风冷,渔阳捲入来无影。
不思夜火笑骊山,甘欲庭花唱宫井。
马嵬山下杜鹃声,罗袜空凄花草馨。
谁谓霓裳非有情,倚腔犹韵雨霖铃。
胡人先母而后父,此语悟君君不悟。
天下何思复何虑,华清目送猪龙去。
已矣去,知不知,
悲莫悲於南内悲,危犹危似西狩危。
伊人事定有所制,但得抱女成嘘欷。
元都水,颜太师,
截禄山骨为之字,沥禄山血为之辞。
未千年事几如此,风雨剥蚀苍苔碑。
禹启乘云去亦久,客舟空舣浯溪湄。

久旱得雨晚凉得月奉似鹤林

宋代 白玉蟾

骄魃羞月晓失威,前村落罢雨丝丝。
四方万里共明月,五岳六辅生凉颸。
我亦白云一逋客,幸不龙门遭点额。
寻常袖手不为霖,直恐风生天地黑。

送郑道人归罗浮

宋代 白玉蟾

铁作桥梁云作盖,石成楼观水成帘。
归时猿鹤烦传语,记取前回白玉蟾。

结庵

宋代 白玉蟾

结庵居深山,静中观万物。
绿苔封晓云,苍藤缚夜月。
啼鸟挂岩头,暗水洗石骨。
风起山若雷,海翻浪似雪。
少年不归来,人间空白发。

折梅二首

宋代 白玉蟾

夜半披衣凭玉栏,天风吹露洒琅玕。
前台后台月如水,云去云来梅影寒。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46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