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城门死

西城门死

南北朝 庾肩吾

高堂信逆旅,怀业理常牵。玉匣方委榇,金台不复延。

挽声随径远,萝影带松悬。讵能留十念,唯应逐四缘。

诗人庾肩吾的古诗

赋得横吹曲长安道

南北朝 庾肩吾

桂宫连复道,黄山开广路。远听平陵钟,遥识新丰树。

合殿生光彩,离宫起烟雾。日落歌吹还,尘飞车马度。

南城门老

南北朝 庾肩吾

昔类红莲草,自玩绿池边。今如白华树,还悲明镜前。

壮心欲何在,馀日乃西迁。清樽不复乐,蓬鬓岂还妍。

西城门死

南北朝 庾肩吾

高堂信逆旅,怀业理常牵。玉匣方委榇,金台不复延。

挽声随径远,萝影带松悬。讵能留十念,唯应逐四缘。

舟中寒望诗

南北朝 庾肩吾

日暮敞凫稍,曾冰合驶流。雪照齐君履,寒入楚王裘。

看放市诗

南北朝 庾肩吾

旗亭出御道,游目暂回车。既非随舞鹤,聊思索枯鱼。

悬龟识季主,榜酒见相如。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

第四赋韵东城门病

南北朝 庾肩吾

紫纨未可得,漳滨徒再离。一逢犬马病,贲育罢驱驰。

已无九转术,复阙万金奇。不看授疆掌,唯梦莲花池。

暮游山水应令赋得碛字诗

南北朝 庾肩吾

馀春属清夜,西园恣游历。入径转金舆,开桥通画鹢。

细藤初上楥,新流渐涵碛。云峰没城柳,电影开岩壁。

咏花雪诗

南北朝 庾肩吾

瑞雪坠尧年,因风入绮钱。飞花洒庭树,凝瑛结井泉。

寒光晦八极,同云暗九天。已飘黄竹路,共庆白渠田。

奉和湘东王应令诗二首 其二 冬晓诗

南北朝 庾肩吾

邻鸡声已传,愁人竟不眠。月光侵曙后,霜明落晓前。

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

赋得转歌扇诗

南北朝 庾肩吾

团纱映似月,蝉翼望如空。回持掩曲态,转作送声风。

和刘明府观湘东王书诗

南北朝 庾肩吾

陈王擅书府,河间富典坟。五车方累箧,七阁自连云。

松椠芳帙气,柏熏起厨文。羽陵青简出,妫泉绿字分。

方因接游圣,暂得奉朝闻。峰楼霞早发,林殿日先曛。

洛城复接限,归轩畏后群。

奉使北徐州参丞御诗

南北朝 庾肩吾

炎农称卷领,唐勋载允恭。犹将表世盛,尚且号民从。

未如今圣主,比德迈前踪。格天垂礼乐,寰海置提封。

枌榆谅昔社,朱方有旧墉。故乡深帝念,巡狩及时雍。

禁园周百里,离宫即九重。浮桥还泻渭,抗殿本疏龙。

过沛追乡饮,归宛盛礼容。千金登禹膳,万寿献尧钟。

依然对白水,眷言怀赤松。回天随辇道,驻日逐戈锋。

路远大风积,山长佳气浓。年光正婉娩,春树转丰茸。

竹叶含初箨,蓂枝发早丛。瑞木翻无鸟,祥花更少蜂。

咸英起云凤,率舞间笙镛。海鸥时出没,江鲟乍噞喁。

云边开巩树,雾里识峣峰。小人滥趋走,虚薄愧无庸。

皇恩不可报,河清徒易逢。

咏长信宫中草诗

南北朝 庾肩吾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
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

未央才人歌

南北朝 庾肩吾

从来守未央,转欲讶春芳。朝风凌日色,夜月夺灯光。

相逢傥游豫,暂为卷衣裳。

北城门沙门

南北朝 庾肩吾

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即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

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不贪旷劫寿,无论延促年。

和望月诗

南北朝 庾肩吾

桂殿月偏来,留光引上才。圆随汉东蚌,晕逐淮南灰。

渡河光不湿,移轮辙讵开。此夜临清景,还承终宴杯。

乱后行经吴御亭

南北朝 庾肩吾

邮亭一回望,
风尘千里昏。
青袍异春草,
白马即吴门。
獯戎鲠伊洛,
杂种乱轘辕。
辇道同关塞,
王城似太原。
休明鼎尚重,
秉礼国犹存。
殷牖爻虽赜,
尧城吏转尊。
泣血悲东走,
横戈念北奔。
方凭七庙略,
誓雪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
天道共谁论。

侍宴饯湘州刺史张续诗

南北朝 庾肩吾

洞庭资善政,层城送远离。九歌扬妙曲,八桂动芳枝。

雨足飞春殿,云峰入夏池。郢路方辽远,湘山转蔽亏。

何当好风日,极望长沙垂。

道馆诗

南北朝 庾肩吾

仙人白鹿上,隐士潜溪边。试取西山药,来观东海田。

和竹斋诗

南北朝 庾肩吾

百拱横筇节,千栌跨篥竿。回龙仍作柱,置笛且成栾。

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蜂归怜蜜熟,燕入重巢干。

欲仰天庭掞,终知学步艰。

庾肩吾

庾肩吾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 7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