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庾肩吾
陈王骖驾反,副后西园游。并命登飞阁,列坐对芳洲。
桂岩逢暮序,菊水值穷秋。竹径箫声发,桐门琴曲愁。
徒奉文成诵,空知思若抽。
赋得嵇叔夜诗
山林重明灭,风月临嚣尘。著书惟隐士,谈玄止谷神。
雁重翻伤性,蚕寒更养身。广陵馀故曲,山阳有旧邻。
俗俭宁妨患,才多反累身。寄言山吏部,无以助庖人。
芝草诗
蜘蹰玩芝草,淹留攀桂丛。桂丛方偃蹇,芝叶正玲珑。
如龙复如马,成阙复成宫。黄金九华发,紫盖六英通。
隐士苍山北,仙神海穴东。随丹聊变水,独摇不须风。
过建章故台诗
鲁国观遗殿,韩城想旧台。仲宣原隰满,子建悲风来。
夏莲犹反植,秋窗尚左开。图云仍溜雨,画水即生苔。
及君欢四望,知余念七哀。
看放市诗
旗亭出御道,游目暂回车。既非随舞鹤,聊思索枯鱼。
悬龟识季主,榜酒见相如。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
奉使江州舟
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天河来映水,织女欲攀舟。
汉使俱为客,星槎共逐流。莫言相送浦,不及穿针楼。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 其三 西城门死
绥心虽殊用,灭景宁优劣。一随业风尽,终归虚妄设。
五阴诚为假,六趣宁有截。零落竟同归,忧思空相结。
赋得池萍诗
风翻乍青紫,浪起时疏密。木欲叹无根,还惊能有实。
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
策星依夜动,銮驾总朝游。旌门临苑树,相风出凤楼。
春生露泥泥,天覆云油油。桃花舒玉涧,柳叶暗金沟。
禊川分曲洛,帐殿掩芳洲。踊跃赪鱼出,参差绛枣浮。
百戏俱临水,千钟共逐流。
奉和泛舟汉水往万山应教诗
桂棹桬棠船,飘扬横大川。映岩沈水底,激浪起云边。
迥岸高花发,春塘细柳悬。陪歌承睿赏,接醴侍恩筵。
谁云李与郭,独得似神仙。
咏长信宫中草诗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
第二赋韵东城门病
空痾诚易愈,有病故难痊。徒知饵五色,终当悲九泉。
已无云山草,沈痗竟谁怜。复悲沦苦海,何由果净天。
西城门死
高堂信逆旅,怀业理常牵。玉匣方委榇,金台不复延。
挽声随径远,萝影带松悬。讵能留十念,唯应逐四缘。
奉和太子纳凉梧下应令诗
北园凉气早,步辇暂逍遥。避日交长扇,迎风列短箫。
山带弹琴曲,桐横栖凤条。悬门开溜水,锦石镇浮桥。
黑米生菰叶,青花出稻苗。无因学仙藻,云气徒飘飖。
北城门沙门
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即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
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不贪旷劫寿,无论延促年。
南城门老
昔类红莲草,自玩绿池边。今如白华树,还悲明镜前。
壮心欲何在,馀日乃西迁。清樽不复乐,蓬鬓岂还妍。
和晋安王薄晚逐凉北楼回望应教诗
向夕纷喧屏,追凉飞观中。树影临城日,窗含度水风。
遥天如接岸,远帆似凌空。陪文惭宋玉,徒等侍兰宫。
和竹斋诗
百拱横筇节,千栌跨篥竿。回龙仍作柱,置笛且成栾。
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蜂归怜蜜熟,燕入重巢干。
欲仰天庭掞,终知学步艰。
暮游山水应令赋得碛字诗
馀春属清夜,西园恣游历。入径转金舆,开桥通画鹢。
细藤初上楥,新流渐涵碛。云峰没城柳,电影开岩壁。
和刘明府观湘东王书诗
陈王擅书府,河间富典坟。五车方累箧,七阁自连云。
松椠芳帙气,柏熏起厨文。羽陵青简出,妫泉绿字分。
方因接游圣,暂得奉朝闻。峰楼霞早发,林殿日先曛。
洛城复接限,归轩畏后群。
同萧左丞咏摘梅花诗
窗梅朝始发,庭雪晚初消。折花牵短树,攀丛入细条。
垂冰溜玉手,含刺罥春腰。远道终难寄,馨香徒自饶。
庾肩吾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赋得横吹曲长安道
乱后行经吴御亭
送别于建兴苑相逢诗
应令诗
第三赋韵东城门病
咏同泰寺浮图诗
侍宴饯东阳太守范
被执作诗一首
侍宴饯湘东王应令诗
奉和药名诗
咏舞曲应令诗
侍宴宣猷堂应令诗
侍宴饯湘州刺史张续诗
寻周处士弘让诗
奉使北徐州参丞御诗
咏花雪诗
和太子重云殿受戒诗
游甑山诗
咏主人少姬应教诗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 其二 南城门老
未央才人歌
咏胡床应教诗
和望月诗
乱后经夏禹庙诗
舟中寒望诗
从驾喜雨诗
道馆诗
侍宴饯张孝总应令诗
赛汉高庙诗
奉和湘东王应令诗二首 其二 冬晓诗
奉和春夜应令诗
和晋安王咏燕诗
侍宣猷堂宴湘东王应令诗
南苑看人还诗
新苔诗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
乱后行经昏邮亭诗
远看放火诗
咏檐燕诗
三日侍宴咏曲水中烛影诗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 其四 北城门沙门
第四赋韵东城门病
从皇太子出玄圃应令诗
新林
奉贺便省馀秋诗
和徐主簿望月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