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一 皇夏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一 皇夏

南北朝 庾信

嘉玉惟芳,嘉币惟量。成形惟礼,禀色随方。神班其次,岁礼惟常。

威仪抑抑,率由旧章。

诗人庾信的古诗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九

南北朝 庾信

徘徊出桂苑,徙倚就花林。下桥先劝酒,跂石始调琴。

蒲低犹抱节,竹短未空心。绝爱猿声近,唯怜花径深。

奉和山池

南北朝 庾信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
鸣笳陵绝浪,飞盖历舆渠。
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
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
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

和颍川公秋夜诗

南北朝 庾信

泬寥空色远。
叶黄凄序变。
洞浦落遵鸿。
长飚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
百籁含宵啭。
峻雉聆金柝。
曾台切银箭。

率尔成咏诗

南北朝 庾信

昔日谢安石。
求为淮海人。
彷佛新亭岸。
犹言洛水滨。
南冠今别楚。
荆玉遂游秦。
倘使如杨仆。
宁为关外人。

杏花诗

南北朝 庾信

春色方盈野。
枝枝绽翠英。
依稀暎村坞。
烂熳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
金盘衬红琼。

送周尚书弘正诗 其一

南北朝 庾信

交河望合浦,玄菟想朱鸢。共此无期别,知应复几年。

和淮南公听琴闻弦断诗

南北朝 庾信

嗣宗看月夜。
中散对行云。
一弦虽独韵。
犹足动文君。

移树诗

南北朝 庾信

酒泉移赤柰。
河阳徙石榴。
虽言有千树。
何处似封侯。

和炅法师游昆明池诗 二

南北朝 庾信

秋光丽晚天。
鹢舸泛中川。
密菱障浴鸟。
高荷没钓船。
碎珠萦断菊。
残丝绕折莲。
落花催斗酒。
栖乌送一弦。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一

南北朝 庾信

立德齐今古。
资仁一毁誉。
无机抱瓮汲。
有道带经锄。
处下唯名惠。
能言本姓蘧。
未论惊宠辱。
安知系惨舒。

道士步虚词 七

南北朝 庾信

道生乃太乙。
守静即玄根。
中和炼九气。
甲子谢三元。
居心受善水。
教学重香园。
凫留报关吏。
鹤去画城门。
更以忻无迹。
还来寄绝言。

周大祫歌二首 其二 登歌

南北朝 庾信

神惟显思,不言而令。玉帛之礼,敢陈庄敬。奉如弗胜,荐如受命。

交于神明,悫于言行。

奉和赵王美人春日诗

南北朝 庾信

直将刘碧玉。
来过阴丽华。
秪言满屋里。
并作一华花。
新藤乱上格。
春水漫吹沙。
步摇钗梁动。
红轮被角斜。
今年逐春处。
先向石崇家。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南北朝 庾信

三光以记物成形,四时以裁成正位。雷风大山以之响,寒暑通阴阳之气。

武功则六合攸同,文教则二仪经纬。有道则咸浴其德,好生则各繁其类。

白日经天中则移,明月横汉满而亏。能亏能缺既无为,虽盈虽满则不危。

开信义以为苑囿,立道德以为城池。周监二代所损益,郁郁乎文其可知。

庖牺之亲临佃渔,神农之躬秉耕稼。汤则救旱而忧勤,禹则正冠而无暇。

草上之风无不偃,君子之氓知可化。将欲比德于三皇,未始追踪于五霸。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五 皇夏

南北朝 庾信

七里是仰,八陛有凭。就阳之位,如日之升。思虔肃肃,致敬绳绳。

祝史陈信,玄象斯格。惟类之典,惟灵之泽。幽显对扬,人神咫尺。

咏画屏风诗 十一

南北朝 庾信

捣衣明月下。
静夜秋风飘。
锦石平砧面。
莲房接杵腰。
急节迎秋韵。
新声入手调。
寒衣须及早。
将寄霍嫖姚。

赋得鸾台诗

南北朝 庾信

九成吹玉琯,百尺上瑶台。能将秦女去,终是凤凰来。

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六

南北朝 庾信

正阳和气万类繁。
君王道合天地尊。
黎人耕植于义圃。
君子翶翔于礼园。
落其实者思其树。
饮其流者怀其源。
咎繇为谋不仁远。
士会为政羣盗奔。
克宽则昆虫内向。
彰信则殊俗宅心。
浮桥有月支抱马。
上苑有乌孙学琴。
赤玉则南海输赆。
白环则西山献琛。
无劳凿空于大夏。
不待蹶角于蹛林。

西门豹庙诗

南北朝 庾信

君子为利博。
达人树德深。
苹藻由斯荐。
樵苏幸未侵。
恭闻正臣祀。
良识佩韦心。
容范虽年代。
徽猷若可寻。
菊花随酒馥。
槐影向窗临。
鹤飞疑逐舞。
鱼惊似听琴。
漳流鸣磴石。
铜雀影秋林。

咏画屏风诗 二二

南北朝 庾信

洞灵开静室。
云气满山斋。
古松裁数树。
盘根无半埋。
爱静鱼争乐。
依人鸟入怀。
仲春征隐士。
蒲轮上计偕。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297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