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赵王看伎诗

和赵王看伎诗

南北朝 庾信

绿珠歌扇薄。
飞燕舞衫长。
琴曲随流水。
箫声逐凤凰。
细缕缠钟格。
圆花钉鼓床。
悬知曲不误。
无事畏周郎。

诗人庾信的古诗

舞媚娘

南北朝 庾信

朝来户前照镜。
含笑盈盈自看。
眉心浓黛直点。
盈角轻黄细安。
秪疑落花慢去。
复道春风不还。
少年唯有欢乐。
饮酒那得留残。

暮秋野兴赋得倾壶酒诗

南北朝 庾信

刘伶正捉酒,中散欲弹琴。但使逢秋菊,何须就竹林。

伤往诗 二

南北朝 庾信

镜尘言苦厚。
虫丝定几重。
还是临窗月。
今秋逈照松。

喜晴诗

南北朝 庾信

比日思光景。
今朝始暂逢。
雨住便生热。
云晴即作峯。
水白澄还浅。
花红燥更浓。
已欢无石燕。
弥欲弃泥龙。

咏画屏风诗 四

南北朝 庾信

昨夜鸟声春。
惊鸣动四邻。
今朝梅树下。
定有咏花人。
流星浮酒泛。
粟瑱绕杯唇。
何劳一片雨。
唤作阳台神。

和乐仪同苦热诗

南北朝 庾信

火井沉荧散。
炎洲高焰通。
鞭石未成雨。
鸣鸢不起风。
思为鸾翼扇。
愿借明光宫。
临淄迎子礼。
中散就安丰。
美酒含兰气。
甘瓜开蜜筒。
寂寥人事屏。
还得隐墙东。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六

南北朝 庾信

度桥犹徙倚,坐石未倾壶。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

沙洲两鹤迥,石路一松孤。自可寻丹灶,何劳忆酒垆。

代人伤往诗二首 其二

南北朝 庾信

杂树本唯金谷苑,诸花旧满洛阳城。正是古来歌舞处,今日看时无地行。

寄王琳

南北朝 庾信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九

南北朝 庾信

徘徊出桂苑,徙倚就花林。下桥先劝酒,跂石始调琴。

蒲低犹抱节,竹短未空心。绝爱猿声近,唯怜花径深。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二 皇夏

南北朝 庾信

旌回外壝,跸静郊门。千乘按辔,万骑云屯。藉茅乘咎,扫地唯尊。

揖让展礼,衡璜节步。星汉就列,风云相顾。取法于天,降其永祚。

梦入堂内诗

南北朝 庾信

雕梁旧刻杏。
香壁本泥椒。
幔绳金麦穗。
帘钩银椒条。
画眉千度拭。
梳头百遍撩。
小衫裁裹臂。
缠弦搯抱腰。
日光钗焰动。
窗影镜花摇。
歌曲风吹韵。
笙簧

代人伤往诗 二

南北朝 庾信

杂树本唯金谷苑。
诸花旧满洛阳城。
正是古来歌舞处。
今日看时无地行。

咏画屏风诗 十一

南北朝 庾信

捣衣明月下。
静夜秋风飘。
锦石平砧面。
莲房接杵腰。
急节迎秋韵。
新声入手调。
寒衣须及早。
将寄霍嫖姚。

周宗庙歌十二首 其六 皇夏

南北朝 庾信

雄图属天造,宏略遇群飞。风云犹听命,龙跃遂乘机。

百二当天险,三分拒乐推。函谷风尘散,河阳氛雾晞。

济弱沦风起,扶危颓运归。地纽崩还正,天枢落更追。

原祠乍超忽,毕陇或绵微。终封三尺剑,长卷一戎衣。

道士步虚词 七

南北朝 庾信

道生乃太乙。
守静即玄根。
中和炼九气。
甲子谢三元。
居心受善水。
教学重香园。
凫留报关吏。
鹤去画城门。
更以忻无迹。
还来寄绝言。

谨赠司寇淮南公诗

南北朝 庾信

危邦久乱德。
天策始乘机。
九河闻誓众。
千里见机旗。
虢亡垂棘返。
齐平宝鼎归。
久弊风尘俗。
殊劳关塞衣。
绊骥还千里。
垂鹏更九飞。
犹怜马齿进。
应念节旄稀。
回轩入故里。
园柳始依依。
旧竹侵行径。
新桐益几围。
寒谷梨应重。
秋林栗更肥。
美酒还参圣。
雕文本入微。
促歌迎赵瑟。
游弦召楚妃。
小人司刺举。
明扬实滥吹。
南部治都尉。
军谋假建威。
商山隐士石。
丹水凤凰矶。
野亭长被马。
山城早掩扉。
传呼拥绛节。
交戟映彤闱。
遂今忘楚操。
何但食周薇。
三十六水变。
四十九条非。
丹灶风烟歇。
年齢蒲柳衰。
同僚敢不尽。
畴日惧难追。

野步诗

南北朝 庾信

值泉仍饮马。
逢花即举杯。
稍看城阙远。
转见风云来。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

南北朝 庾信

愁人坐狭斜。
喜得送流霞。
跂窗催酒熟。
停杯待菊花。
霜风乱飘叶。
寒水细澄沙。
高阳今日晚。
应有接{罒/离}斜。

周五声调曲 宫调曲 一

南北朝 庾信

气离清浊割。
元开天地分。
三才初辨正。
六位始成文。
继天爰立长。
安民乃树君。
其明广如日。
其泽厚如云。
惟昔我文祖。
拨乱拒讴歌。
三分未抚运。
八百不陵河。
礼敷天下信。
乐正神人和。
风尘行息警。
江海欲无波。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297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