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 :元好问
饮罢鸡苏乐有馀,花阴真是小华胥。但教杀鼠如山了,四脚撩天却任渠。
杏花杂诗八首 其二
露华浥浥汎晴光,睡足东风倚绿窗。试遣红妆映银烛,湘桃争合伴仙郎。
秋风怨
碧瓦高梧响疏雨,坐倚薰笼时独语。守宫一著死生休,狗走鸡飞莫为女。
云间箫鼓夜厌厌,禁漏谁将海水添。一春门外羊车过,又见秋风拂翠帘。
总把丹青怨延寿,不知犹有《竹枝盐》。
朝中措 效俳体
论诗三十首·十六
赠答杨焕然
诗亡又已久,雅道不复陈。人人握和璧,燕石谁当分?
关中杨夫子,高诲世所闻。十年玄尚白,藜藿甘长贫。
有来河水篇,四海付斯文。斯文有定在,桓生知子云。
古来知己难,万里犹比邻。千人国中和,要非心所亲。
东楚西南秦,望君劳我神。相逢不得语,别去徒殷勤。
白云不可赠,相思秋复春。
岐阳三首 其二
百二关河草木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僧寺阻雨
山气森岑入葛衣,砧声偏与客心期。僧窗连夜萧萧雨,又较归程几日迟。
天涯山
九州上游推大卤,独恨山形颇椎鲁。天涯一峰今日看,快似昂头出环堵。
何年气母此融结,鬼凿神劖未奇古。八窗玲珑透朝日,洞穴惨澹藏雷雨。
名花锦石粲可喜,乞与云烟相媚妩。半空掷下金芙蕖,想得飞来自玄圃。
传闻绝顶更灵异,云是清都群玉府。五云飞步吾未能,风袂泠泠已轻举。
东州死爱华不注,向在陋邦何足数。敬亭不著谢宣城,断岸何缘比天姥。
酒船何时朝复暮,倒卷滹沱浣尘土。唤起山灵搥石鼓,汉女湘妃出歌舞。
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
黄华峪十绝句 其二
树经冻雨半青黄,山入高秋老更苍。且就同游尽佳客,不妨五日未重阳。
学东坡移居八首 其五
国史经丧乱,天幸有所归。但恨后十年,时事无人知。
兴废属之天,事岂尽乖违。传闻入雠敌,秖以兴骂讥。
老臣与存亡,高贤死兵饥。身死名亦灭,义士为伤悲。
哀哀淮西城,万夫甘伏尸。田横巨擘耳,犹为谈者资。
我作南冠录,一语不敢私。稗官杂家流,国风贱妇诗。
成书有作者,起本良在兹。朝我何所营,暮我何所思。
胸中有茹噎,欲得快吐之。湿薪烟满眼,破砚冰生髭。
造物留此笔,吾贫复何辞。
论诗三十首·十五
高门关
高门关头霜树老,细路千山万山绕。乱馀村落不见人,雪霰霏霏暗清晓。
莘川百里如掌平,閒田满眼人得耕。山中树艺亦不恶,谁遣多田知姓名。
许李申杨竟何得?只今惟有石滩声。
清平乐·太山上作
龙兴寺阁
全赵堂堂入望宽,九层飞观尽高寒。空闻赤帜疑军垒,真见金人泣露盘。
桑海几经尘劫坏,江山独恨酒肠乾。诗家总道登临好,试就遗台老树看。
横波亭
颍亭
行香子 时在淅江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 其四
文章得失寸心知,千古朱弦属子期。爱杀溪南辛老子,相从何止十年迟。
雪岸鸣䳺
离离残雪点荒丛,更著幽禽惨淡中。笑杀画帘双燕子,秋千红索海棠风。
论诗三十首·二十五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649篇诗文
双峰竞秀图为参政杨侍郎赋
送张君美往南中
蝶恋花·急鼓初钟催报晓
送诗人李正甫
秋色横空·松液香凝
鹧鸪天 莲
金菊对芙蓉·银烛摇红
杂著二首 其二
黄华峪十绝句 其六
朝中措·良宵一刻抵千金
满江红 嵩山中作
论诗三十首·二十
梁园春五首 其二
紫牡丹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二首 其二
存没
杏花杂诗八首 其四
南乡子·迟日惠风柔
太常引·五云楼观日华东
蓦山溪 夏景集曲名
品令 清明夜,梦酒间唱田不伐映竹园啼鸟乐
阳兴砦
清平乐 罢镇平归西山草堂
步虚词三首 其三
台山杂咏五首 其二
并州少年行
感皇恩·浓露堪秋容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王仲泽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王学士熊岳图
婆罗门引 兖州龙兴阁感遇
念奴娇 饮浑源岳神仙会(张家*南塘本订误
游承天悬泉
江城子 寄德新丈
续小娘歌十首 其二
蝶恋花 白鹿原新斋作
杂著三首 其二
缑山置酒
鹧鸪天 宫体八首
点绛唇·把酒留春
秋蚕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二首 其一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浣溪沙 宿孟津官舍
青玉案·熙春台下花无数
饮酒五首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蟾池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其二
江城子·绿阴庭院燕莺啼
朝中措·樱桃花下玉亭亭
野史亭雨夜感兴
三奠子离南阳後作
寄钦止李兄
点绛唇·冰雪神人
驱猪行
论诗三十首·十七
醉花阴·候馆青灯淡相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