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小妇别诗 其四

小妇别诗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涌金门外柳条丝,岳有新祠白有碑。一句叮咛君记取,西陵莫作小苏诗。

诗人袁宏道的古诗

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曾向昭容于内传,绿绨亲押圣人前。三千里路秦宫月,和雪和烟到楚天。

雨中集龚名世平远楼

明代 袁宏道

江干丝雨洗残春,瘦朵浓条取次新。桐叶烟中遮去艇,麦苗风里数行人。

钟彝屡辨商周识,绢帖閒翻晋宋尘。碧草青畦烦指点,尚书高垒卧麒麟。

与曾退如过葡桃园话旧偶成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葡桃阅人几载,衣绦量去二围。不放云烟渺漠,焉知鸿鹄能飞。

冬夜集顾升伯斋中剧谭偶成

明代 袁宏道

荆火激焦声,釭焰吐红腻。吴酒贮杨妃,幽香泻荷芰。

格外发狂谭,一呼醒群睡。凉飔入檀林,败叶皆香气。

人间尘土事,了不关肠胃。百年深障习,一分留文字。

抽空出妙丝,劈天展高翅。碌碌彼人奴,馀膻蔽天地。

铅刀笑鱼肠,枭毛遮翡翠。铸金哭坡仙,百世想标帜。

送唐尧胤北上

明代 袁宏道

苍颜白发竟何成,醉里酣歌指帝京。喜与中郎酣姓字,羞从桃简觅公卿。

健鹰每欲辞韝去,俊马唯须带骨行。君过酒人垆上看,荆高到底气如生。

暮春偕同署诸君子饮郭外

明代 袁宏道

滑滑春流泻縠纹,岚光映照石榴裙。今朝止许谈风月,何日相从问水云。

细雨户收山鸟喜,乱畦行尽草花薰。海棠枝底乌纱侧,未觉飞觥到十分。

至日集山响斋送陶孝若谕祁门限韵 其三

明代 袁宏道

马上千盘岭,中山数仞宫。词场犹负弩,文战忍韬弓。

韵减石家醋,仙成脉望虫。长官天子谚,乡里大王风。

水影皆涵岫,人家尽树枫。烧松云满市,登阁翠流空。

山鸟呼閒客,奇峰礼上公。鱼胞真自别,龙尾珼相蒙。

谢屐常移齿,张髯免入笼。夜泉频点白,晓露自研红。

古鼎时留目,蛮音每塞聪。读书师仲蔚,三径任高蓬。

柳浪馆月中泛舟

明代 袁宏道

烟树湿茙茙,残缸细隐红。池容通国水,柳散一城风。

僧静能消月,庭方好贮空。幽窗渔梵冷,童子印香终。

途中口占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二月返乡社,四月即长道。儿童隘巷观,高士隔溪笑。

别石篑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古今只四伦,大抵缺明友。谁识楚越人,万里为奇偶。

我肠寄君心,君心出我口。觅同本自无,异于何处有。

经太华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昔闻华山名,今见华山貌。何时陟微茫,遍偿宿所好。

手搴青芙蓉,玉女隔花笑。数尽仙掌文,唤醒希夷觉。

少时耽子墨,颇识徐熙妙。幅绢对青山,临崖亲写照。

不取色态妍,唯求神骨肖。俗黛与凡霞,无事点幽奥。

断岩著孙登,虚空发清啸。

甲辰初度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偶然临水见苍颜,且喜安身紫翠间。老去无心防白发,众中开口问青山。

文书狼籍恣情看,宾客逢迎学语閒。三十七年恒河眼,试观那似旧潺湲。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其三

明代 袁宏道

琳宫高处见西山,浓翠隐约高低鬟。几年桑孔隐云烟,人间峦石无苍颜。

白云向我意潸潸,欲从平地乞休閒。东郊西陇皆官亩,判取虚空任往还。

荆州后苦雪引

明代 袁宏道

东皇放晴亦不恶,何事飞雵巧穿凿。入市不填万井饥,积峡推助江神虐。

蔬盘日日嚼冰丝,岂有羊脂充

戏别唐客客丰城人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年年为客向章台,面脂如珠红满䰄,短褐行缠归去来。

归去来,种得油麻如黍子,依旧风帆向楚开。

秦中杂咏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荒草披秦殿,秋花缀汉城。我行南山道,如阅古城经。

遗迹依稀是,长老失其名。一步一伫思,断垒谁缔营。

又如稽蠹简,冥搜损心精。虽以意推求,边傍非故形。

西都赋所载,一一尽歌倾。飞燕旧舜处,田夫扶来耕。

沉香旧亭子,湖石尚娉婷。清风发虚窍,其中有性灵。

湘湖

明代 袁宏道

而我游湘湖,恰值湖水小。湘湖旧有名,敢道湖不好。

辟彼如花人,必须眉黛姣。一旦决洪流,山宁不枯老。

白鲤曝腮鳞,渔刀蔽深草。水少已不堪,何况酒更少。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浪道渔家乐,供输亦未閒。君欲长安稳,隐于徒隶间。

雁字 其七

明代 袁宏道

秋风漠漠散毫端,谩道迷烟逗浦难。细去云棱如界墨,密来星点似铅丹。

才从梦笔驿前过,又向造书台上看。入夜几声嘹喨去,梧桐枝上一钩寒。

侯师之水轩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架书狼籍粉虫残,六月之纱溅水寒。麾却如花旧拍板,茶瓶相对白蔬盘。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7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