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袁宏道
筇节楞楞过顶颅,偏衫口上系胡珠。云中棕笠垂垂堕,正好和驴写作图。
万二酉老师有垂老之疾惑而赋此万里中老儒余家父子兄弟祖孙皆从之 ...
白首为儒未厌贫,布袍落落敝风尘。百年偃蹇落途事,一榻艰难老病人。
楚客由来衰凤鸟,汉郊何日狩麒麟。劝君恁学无生忍,犹有金刚不坏身。
宿迁道中阻风和方子公
黄河水浊如泥注,晓起颠风欲断渡。白头舟子敛手愁,黑雾龙竿大王怒。
黄熊庙倾庚辰死,潭底狝猴锁不住。龙骧万斛掀一毛,怪鸦作语湾头树。
我告舟人亦偶然,神灵未必苦相怖。驱风走浪乞羊豕,神若有知神亦恶。
僧伽古塔向米灵,月下心香聊一炷。假宠乞怜非我心,何以供养唯无惧。
人生祸福有前期,辟若古邮亭上路。
谢于楚由川入楚将东归歙复北上有姬在燕也
蹄轮汨汨几曾间,鬓发萧骚尘满颜。卷里携来萧峡水,梦中吟去九华山。
一江春月浮轻舸,万树浓花念小鬟。世态饱经咸苦尽,争如归卧酒垆间。
送寒灰入参上兼访陈卿 其四
少年掷却敝头巾,老去常思个里人。葱岭走来无隙地,莫教踏著一微尘。
送寒灰入参上兼访陈卿 其二
玄编检尽蠹鱼残,不载云官与鸟官。未识上真真本末,君行试取藏经看。
祗园理藏完 其二
书劫何须怨祖龙,南寮师弟北师公。元宵夜月春灯里,半入儿童火爆中。
入红螺崄道中纪事 其三
葫芦棚下水平
闻崔氏女拜无念学道戏柬念师
撇他螺黛与铅华,爱渴惟消一碗茶。檀板且教歌梵字,罗衣权剪作袈裟。
心如止水堪容月,身似寒株也著花。摩顶几回亲记取,生生世世法王家。
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
丈六空传草一茎,莲台肃肃古先生。夜深虚阁听龙语,世远枯松赞佛名。
蒲榻参来知行浅,稻田栽就觉身轻。等閒法法都如梦,眼底何劳觅化城。
丁未初度泊池阳自寿兼忆李安人 其一
溪头微雪点疏松,睡起开窗对远峰。谁写画图来寿汝,谢家江上九芙蓉。
戏别唐客客丰城人 其二
年年为客向章台,面脂如珠红满䰄,短褐行缠归去来。
归去来,种得油麻如黍子,依旧风帆向楚开。
法华庵看月江老衲移柏树 其二
一番霜雪一番姿,铁干铜肤自小时。和叶和梢才尺五,几年长出杜陵诗。
雁字 其九
一行行起布青天,只在明沙远水边。孤点乍随明带墨,数群中断似残笺。
莺簧借与填新曲,凤史烦为记往年。莫道书成借虐燄,江南洲渚有秦烟。
伏波将军避暑石室 其一
青山憔悴故将军,苔甲年年印水纹。受尽蛮烟与瘴雨,不知溪上有閒云。
同无念过二圣寺 其一
自从智者去,宝珠曾游此。今日无念来,添一故事矣。
经下邳
与曾退如过葡桃园话旧偶成 其四
葡桃阅人几载,衣绦量去二围。不放云烟渺漠,焉知鸿鹄能飞。
寿雷元亮母太宜人
树树新莺啼晓晖,春风南国笋初肥。花前白发光垂地,天上红云绣绕衣。
孺子榻香芝数本,麻姑山近柏千围。使君自是烟凫侣,趁取青溪老鹤飞。
别方子公
霜天客病难,何况千里去。空囊唯败锥,饥程如何度。
客店指煤烟,穷乌啄冰树。丁丁羸马铃,终夜相伴住。
怀刺二十载,毕竟无一遇。泻泪忆黄金,相仇复何故。
聪明百倍人,百算百成误。日日扶摇风,不肯吹飞絮。
天高画戟门,谁是思深处。
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 其四
苍枝矫矫欲盘空,高阁泠泠受远风。怪石枯藤随意古,砌花畦草自然工。
六朝遗事残钟外,千佛生涯晓籁中。我亦冥心求圣果,十年梦落虎溪东。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765篇诗文
得家报 其六
赠模上人
广陵曲戏赠黄昭质时昭质校士归 其三
别龚散才
伯修斋中同汪参知诸兄共谭
嵩阳宫古柏 其一
三教堂诗为杜总戎日章
送从军罗山人还大足
虾䱉行
饮方渭津斋中
雪霁后仍用前韵
上巳日柬惟长
罗隐南王章甫小集斋中说旧事偶成 其四
酒正喧萧君席上作
赠陈正夫
三月二十八日曹季和邀游岳祠置酒灵慧寺中
舟中听王姬弹琴
密县天仙庙白松 其四
题伯学斋居
入红螺崄道中纪事 其一
卫河道中和丘长孺惜别 其二
别石篑 其二
题曾太史退如憨斋用十三覃韵
石淙 其一
为耿华平题先公册先公居江陵时以绣衣直指录囚不及格被谪
客有赠余宫烛者即席同刘元定方子公丘长孺陶
徽谣戏束陈正甫
题天池后岭
看梅 其二
月夜登良乡塔冈与子公诸友作别
显灵宫夜归
折穴
别石篑 其四
第五泄
丘长孺自塞上来
荅君御诸作 其三
崇国寺同王章甫小修看月
卫河道中和丘长孺惜别 其一
余友黄鹄生与所䁥相去二舍为置符以召各藏其半题曰花信风社中雅其 ...
公超谷
和方子公童字
范生善形家言自山西还将归豫章诗以别之 其三
江南子 其五
小竹林蜡梅盛开兼赠主人
秋日柳浪馆雨中王以明刘绳之见过
放言效元体 其三
云起楼为彻如赋
谷日小集五弟春草堂得谷字限韵
严陵 其二
得家报 其三
题尚觉和尚卷
食笋时方正月 其五
七夕偶成 其二
夜坐读少陵诗偶成
山中逢老僧 其一
严陵 其四
美人临镜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