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嘲王以明先生

嘲王以明先生

明代 袁宏道

王夫子,有书如郝隆。何缘阿堵堆青铜。君不见象头有心

诗人袁宏道的古诗

西林庵为从石上人题

明代 袁宏道

西林禅人东林弟,朝作新诗暮作偈。将禅比诗不争多,色里胶青水中味。

室中枯坐一绳床,窗风吹出沈香气。

观卢岩寺瀑布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百尺烟中紫翠分,水光摇日雪纷纷。长风碎曳千年石,飞雨斜侵半壁云。

涧底有人穿洞出,山间投砾隔村闻。仙家只在深岚里,松腹犹存鸟篆文。

中秋对月同散木作

明代 袁宏道

百年看月几回盈,那得中秋度度明。纵使清光常满满,若无胜地也平平。

朱栏碧榭垂千亩,白水青霞过一生。醒即抱鎗眠即枕,腮毛渐渐有霜茎。

子公贫病口占乞笑

明代 袁宏道

病阅冬秋尽,方穷内外科。梦来牵母泣,愁觉此身多。

愧涸鱼求水,翎单雀窘罗。伤心谈往事,悔作恋灯蛾。

山中逢老僧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一室长关谷底泉,儿孙阅过几霜颠。松根夜壁时来往,不省人间有睡眠。

长卿内子无如氏绣佛及诸人物行楷精绝诗以记之

明代 袁宏道

湖丝细嫩婴儿发,水光滟滟春云洁。凭将圣手劈秋毛,巨斧划开枯筒节。

十日一眼九日眉,幻出白毫光满月。衣摺瘦健貌清古,笔墨无功畦径绝。

白描设色种种工,活夺龙眠与松雪。横见侧出灯取影,有意无意鸿没灭。

绛州淳化老定武,针锋摹出无差别。谁能纸上卧王濛,要使赝充走殷铁。

堂上传视色生动,四坐欲言口无舌。唐钩森紧损神情,宋绣阿娜无筋骨。

长卿秀句夺云烟,佳儿指上现青莲。一家净侣团圞语,大胜诗人王辋川。

儿开美殇江进之书来始知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识得乘除理自明,梅兰焉肯一时荣。黄泉若觐先姑去,好与曾登作伴行。

赠李子髯

明代 袁宏道

一尊相看意苍范,布置须看到尔长。作字喜临王氏帖,笺经常驳宋儒章。

衡茅坐接高人笑,僮仆都无俗子肠。敝绨南冠还楚楚,男儿那复困词场。

大林寺宝树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瘦石鳞鳞带碧丝,百盘无地不青枝。人间那得西方种,问取嘉州合眼师。

擢歌行

明代 袁宏道

妾家白蘋洲,随风作乡土。弄篙如弄针,不曾拈土缕。

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十月洗河水,送君发杨子。

杨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江深得鱼难,鸬鹚充糕臛。

生子若凫雏,穿江复入湖。长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

孟生为尊慈索诗信笔题四韵

明代 袁宏道

少年读孟书,长大更聪明。他日逢滕子,井田行不行。

十年奉慈教,督子若先生。将萱比轲母,知君未嫌轻。

嵩阳宫古柏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苔甲生生裂水波,苍皮十度手摩挲。问君那只高如许,汉垒唐基积几多。

过黄梁祠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不脱阴区苦奈何,仙官尘侣不争多。人间惟有李长吉,解与神仙作挽歌。

寄黄平倩庶子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百年身世付疏顽,只在溪花浪柳间。已分发毛溪白足,但凭牙类佞青山。

梦回巴国云千里,书到蛾眉翠几湾。龙不隐鳞真可耻,汉阴瓮里省机关。

江南子 其三

明代 袁宏道

蜘蛛生采解织罗,吴儿十五能娇歌。旧曲嘹厉商声紧,新腔啴缓务头多。

一拍一箫一寸管,虎丘夜夜石苔暖。家家宴喜串歌儿,红女停捘田畯懒。

哭临漳令王子声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穷冬夜冷兰烟黑,死字传来听不得。白日谁昉鬼射人,昏荒颇怪天如墨。

忆昨与君发长安,白齿青眉吐肺肝。小杯击筑大杯舞,优儿牙板角盘盘。

别来愁绝湘鳞字,蜡花笺子无高翅。铜雀台边万缕肠,馆娃宫里千行泪。

麒麟蹶地青鸾叫,不得生书得死报。帝前金管岂无人,何必如花一年少。

天公错注不回头,银匣沉沉地下愁。漳水万年嘶石马,虎号龙愁两废丘。

嵩阳宫古柏封于汉非汉物也都玄敬以为三代时物信然

明代 袁宏道

看穷人代只青葱,山鬼那能记始终。手把洛书逢大禹,眼窥日表见周公。

龙鳞抉石方知地,鹏翮抟天始送风。纵使文成能诳语,问渠霞壁几时红。

胡孙愁

明代 袁宏道

仄岭东移半尺苔,如何横度碧崔嵬。上头若有朝三叟,料得胡孙也喜来。

石公解嘲诗

明代 袁宏道

信美此土兮,乐而忘死。彼国之人兮,爱贤好士。彼国之王所与游者何人兮,华胥之君臣,西方之父子。

彼国无劫数等量兮,不知者以为自酉而开,至卯而止。

于是醉君闻石公名,乃召以为客卿。

别石篑 其八

明代 袁宏道

归去寻阿宾,阿宾亦可人。公家廿一弟,超脱是其伦。

天不孤生物,有必辀有轮。狂态诚可取,其若头上巾。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7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