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喜团圆 将到家作

喜团圆 将到家作

清代 董元恺

依稀又见,兰陵城郭,远火垂杨。忽逢野老偏相识,惊问鬓毛苍。

遥知窗外,柳开新眼,梅送余香。牵衣大妇,挽须小女,争拂风霜。

诗人董元恺的古诗

摊破浣溪沙 其二 春恨

清代 董元恺

处处风波暗未休。晓来听雨替花忧。想到碧窗携手地,忽凝眸。

半吐樱桃开靥晕,欲眠杨柳放眉愁。懊恨一春憔悴甚,只如秋。

渔家傲 其十四 青墩月令,和欧阳公鼓子词

清代 董元恺

十二月月穷阴遍野。小桥曲径门低亚。曝背茅檐朝旭晒。真潇洒。

天然一笔营丘画。枯树饥乌声哑哑。匡床僵卧曾楼下。冰箸寒凝樽懒把。

迎年夜。灯前妻女团圞话。

望江南 其十八 红桥春游词

清代 董元恺

虹桥好,听曲和鸾箫。舞榭丝牵傀儡动,兰舟风送管弦遥。

翠袖暗相招。

玉楼春 其一 春怀

清代 董元恺

丈夫飘荡今如此。更上江楼望江水。论交却忆江年时,怀袖未消三岁字。

江柳影寒新雨地。无限幽芳徒欲寄。二月春风最断肠,一梦不须追往事。

更漏子 其三 闺情,集唐词

清代 董元恺

绣帘垂,幽沼渌。倚遍阑干几曲。蘋叶软,草烟低。绿窗残梦迷。

玉纤轻,凤箫歇。梦觉半床残月。兰烛灺,柳条空。此情千万重。

喜团圆 将到家作

清代 董元恺

依稀又见,兰陵城郭,远火垂杨。忽逢野老偏相识,惊问鬓毛苍。

遥知窗外,柳开新眼,梅送余香。牵衣大妇,挽须小女,争拂风霜。

渔家傲 其三 青墩月令,和欧阳公鼓子词

清代 董元恺

正月村居梅信早。轻澌解冻清溪绕。影动游鱼翻荇藻。

春寒峭。隔村几处啼春鸟。

城市喧春灯正好。数声横笛闲庭悄。入夜凄清圆月皎。

东风巧。小烟弄柳晴光晓。

阳台梦 纪梦

清代 董元恺

个人悄倚银屏立。唾花衣袖朦胧碧。眼波才动已知心,笑向纱幮侧。

隔帘声暗认,低唤枕函亲切。睡情欲上忽三更,听姊规凄咽。

过涧歇 其三 文殊台瀑布

清代 董元恺

高台上,矗立孤塔。下俯银河,直接飞流,三峡声银鞳。

乱落万山深处,众响俱相答。惊惝恍,黯黮蛟龙湿云合。

西峰偏突起,狮子崚嶒,怒涛低压。耳畔风萧飒。最上携筇,翠黛澄鲜,朱光煜爚,此景真得巨然法。

醉春风 其一 即事

清代 董元恺

屈指三春尽。重亿三秋信。萧郎何事别经年,信。信。

信。欲语还停,一杯残酒,一天幽恨。

臂约黄金褪。泪剪银缸晕。萧娘对面隔天涯,近。近。

近。促坐藏钩,并肩倚笑,满怀风韵。

寻芳草 咏草

清代 董元恺

深院望王孙,看几处、平芜春草。正萋萋、南浦西堂悄。

苔痕印、湘裙扫。

绿遍短长亭,断送尽、行人多少。共愁生、一夜如丝绕。

芳茵外、东风晓。

望江南 其十七 红桥春游词

清代 董元恺

虹桥好,画舫树中移。万缕轻黄珠户映,半篙柔绿绣帘垂。

春昼日迟迟。

女冠子 其一 登穹窿山,赠施鍊师

清代 董元恺

穹窿飘渺。碧海三山瑶草。剑光寒。玉斧滋晴露,琼花护醮坛。

灵随龙竹引,香逐凤箫残。隐现金天掌,是毫端。

双调望江南 其五

清代 董元恺

湖上女,三五唤同群。浮渲梳头花样髻,轻拖窣地月华裙。

低拜岳王坟。

回步屧,敛袂向湖滨。力怯却嫌夫婿隔,路欹微向侍儿嗔。

宜笑总宜颦。

清平乐 端午闺中词 其一 健人

清代 董元恺

缕丝裁绢。小小人名健。但得一心常缱绻。两好时时对面。

临风故作娉婷。看花想像仪形。任取钗横鬓乱,年年祝向芳龄。

如梦令 其一 梦后

清代 董元恺

枝上啼鹃如诉。唤起离愁无数。曲径古云深,隔岸梦中来路。

回顾。回顾。月约花阴西度。

双调望江南 其八

清代 董元恺

湖上舫,红粉漾晴空。绣幕微褰清影里,纱窗半启碧波中。

小泊断桥东。

凭栏望,心事暗惺忪。六曲银屏妆镜晓,一帘春水黛痕浓。

摇入藕花丛。

西江月 其二 携家宿南涧山房

清代 董元恺

照处石泉晓镜,捲时山月帘钩。隔窗小婢侍梳头。

不语暗垂红袖。

细听枝间唤妇,相随竹里登楼。布帆影漾绿杨舟。

昨夜溪边泛酒。

双调望江南 其四

清代 董元恺

湖上花,掩映绿窗纱。曲院风摇仙子步,苏堤春醉美人家。

烂漫自交加。

堪竞赏,开遍海棠花。晓起一枝和露折,午阴几树带溪斜。

十里灿晴霞。

秋夜月 蛟桥月夜

清代 董元恺

长桥月夜。拱南山,俯荆水,清辉平野。一望白空城郭,翠浮松槚。

蟾镜启,彩虹落,烟波如画。潇洒偏照,孝侯祠下。

尽如卿者。蛟可屠,虎可射,人人虞夏。剩得阴房鬼火,灵旗飘瓦。

蓼花飞,枫叶染,悲哉秋也。秋光长则,向杯中泻。

董元恺

董元恺

清江苏长洲人,字舜民。顺治十七年举人。后遭诖误,际遇坎坷,故其词激昂哀怨。有《苍梧词》。► 306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