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金凤钩 咏绣鞋

金凤钩 咏绣鞋

清代 董元恺

昨宵绣,幕曾近。怪花底、湘帘初褪。纤如钩月,柔如削玉,掌上看来越韵。

莲踪一捻莲痕印。向洛浦、香尘微衬。双双綵雀,盈盈罗袜,稳称凌波身分。

诗人董元恺的古诗

瑞鹧鸪 闺情,集唐诗

清代 董元恺

日照深红几树丝。只应闲看一枝枝。孤溪月满闲舟夜,分隔休灯灭烛时。

多为过防成后悔,谁怜梦好转相思。纤腰舞尽春杨柳,惟有春风仔细知。

虞美人 其二 闺恨

清代 董元恺

南园满地堆轻絮。梁燕双来去。归时休照烛花双。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好是向人柔弱处。一梦云兼雨。觉来枕畔怯晨钟。还是去年今日、恨应同。

春光好 过沉香亭址

清代 董元恺

荒亭北,夕阳空。晚烟笼。倾国名花何处,只春风。

自是羽衣尘土,采蘋休怨楼东。一样梨花寒食夜,翠微中。

忆汉月 岭南芭蕉

清代 董元恺

终岁青青如许。结就累累堪数。绿阴满地绿天田,种熟万千丝缕。

细把愁心展,费几夜、春情机杼。故乡风动北窗时,更著蕉衣销暑。

锦堂春 饮史子蒙晚香亭

清代 董元恺

盆种珊瑚作串,篱编茉莉成丛。穷冬桃李争春莉,花影漾帘栊。

椰子杯浓泛绿,荔枝蜜渍生红。别来莫问家园事,细说岭南风。

青玉案 其二 太湖虾

清代 董元恺

湖波万顷明如练。虾菜寻常堪贱。水母空教无目见。

编诸绳缕,牵来笭网,早向冰盘荐。

为姑为妾应红遍。偏此处沙虹色变。玉鬣冰肌风格擅。

真堪佐酒,还宜下箸,好共霜橙片。

锦缠道 泛太湖

清代 董元恺

万顷琉璃,著我扁舟一叶。溯流光、高歌击楫。恍疑天上乘槎入。

破浪凭虚,稳泛鱼龙宅。

望苕霅烟迷,洞庭云黑。任滔滔、五湖南北。听榜人遥起渔歌指,风波处处,总付霜天笛。

醉乡春 其二 复步十锦塘,再和前韵

清代 董元恺

波动一轮声悄。水浸一天秋晓。台榭冷,佩环寒,此际知心原少。

欲折柳丝低笑。频向荷风轻舀。香雾湿,淡烟笼,扶疏影乱痕小。

踏莎行 新燕

清代 董元恺

杏苑烟稠,梨亭云软。凭栏一望春尘远。去年燕子定归来,风前试把帘儿捲。

约约双飞,生生细剪。商量似说春巢浅。初来不为哺雏忙,经时才见衔泥转。

花非花 其三 咏韭

清代 董元恺

舍东畦,霜后圃。比青篘,舒翠缕。知君昨夜故人来,为我殷勤剪春雨。

满江红 其六 寄怀祖赞善勿庵

清代 董元恺

落托京华,凭坐卧、高楼百尺。畅好是、玉河垂柳,凤城寒食。

苹果堆盘红半染,葡萄张幕青如滴。黯销魂、还忆去年时,天涯隔。

谁啸咏,梁园雪。空对酒,南窗月。只归来风景,不堪重说。

拨刺刀鸣豉下鲙,穿泥笋迸篱边壁。倩回风、迢递寄长安,云千叠。

谒金门 湖舫同内泛雨

清代 董元恺

烟舫织。荡破满湖轻碧。一片楼台空翠滴。两峰连树失。

帘外荷香堪裛。槛底鱼游争识。钗漾菱花鬟影湿。镜里随风入。

风入松 归忆

清代 董元恺

钗痕横月簟横秋。香冷衾裯。分明有个人欢笑,惊回首、烛影虚留。

更待续完残梦,起来寻忆难休。

一番滋味一番愁。闲倚妆楼。眼前便倩知心伴,才提起、欲诉无由。

愿得情如流水,流侬直向江州。

海棠春 其三 晚浴

清代 董元恺

玉盘水浸金钿影。清波映、红潮微醒。娇艳体生香,露湿梨花冷。

起来唤婢移奁镜。忙掩敛、罗裙先整。风袅水沉烟,更爇龙涎饼。

双调望江南 其九

清代 董元恺

湖上酒,日带杖头钱。竹叶杯浮桃叶伎,梨花春酿杏花天。

一醉酒家眠。

停觞处,珍重客中餐。底事沉吟又如笑,几回温却又重寒。

愁绪忽漫漫。

双调望江南 其四

清代 董元恺

湖上花,掩映绿窗纱。曲院风摇仙子步,苏堤春醉美人家。

烂漫自交加。

堪竞赏,开遍海棠花。晓起一枝和露折,午阴几树带溪斜。

十里灿晴霞。

点绛唇 其二 闺人语燕,和李清照韵

清代 董元恺

燕子双双,阿谁系得红丝缕。妆台衔去。落尽香泥雨。

好向郎边,细语相思绪。归来处。潇湘烟水,珍重江南路。

女冠子 其一 登穹窿山,赠施鍊师

清代 董元恺

穹窿飘渺。碧海三山瑶草。剑光寒。玉斧滋晴露,琼花护醮坛。

灵随龙竹引,香逐凤箫残。隐现金天掌,是毫端。

凤凰阁 其二 题孙无言半瓢居

清代 董元恺

恰平分风月,半瓢孙子。沧州半壁堆图史。祗为求全,莫必得半而止。

算容膝、只应如此。廉让之间,着我于中位置。我生适志耳。

瓠落无成,剖尽茫茫底事。君莫笑、一枝足矣。

湿罗衣 雨中度茗岭

清代 董元恺

盘盘石磴插天高。茫茫嶂海波涛。雾合芒鞋,云生缊袍。

奔流飞涧千条。响层霄。光摇绿筱,香清紫笋,翠影迢遥。

董元恺

董元恺

清江苏长洲人,字舜民。顺治十七年举人。后遭诖误,际遇坎坷,故其词激昂哀怨。有《苍梧词》。► 306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