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丁端叔九日韵

和丁端叔九日韵

宋代 袁说友

风雨重阳候,旌旗五客游。
清樽烦卜夜,归鬓但惊秋。
薄暮霭云散,倾城终日留。
晚楼东望际,萸菊故园丘。

诗人袁说友的古诗

题江月图

宋代 袁说友

剩爱江边月满衣,云高天阔数星稀。
如今解组浮家去,准拟扁舟满载归。

赵再可邦君六月雨应祷

宋代 袁说友

长夏何堪日日晴,德音优渥遍群氓。
黄堂少试为霖手,赤地今传喜雨声。
诚意自知关善政,天心正不远人情。
四郊已报四家语,一饱应无百计营。

郡寮案乐饮赵判院有诗次其韵

宋代 袁说友

簿书纷如丝,取乐得少空。
悠然杯勺兴,藉此歌空送。
从事来官厨,醉不睡邻瓮。
衣裳贝{賸月换贝}泽,言议杂嚣共。
人生配忌独,胜日饮须痛。
向来韝上鹰,府公解其纵。
先生作禅卧,肯以静嗤动。
形臞诗则昌,万境供日用。
文字与红裙,宁非一理共。
退之强分别,无乃梦中梦。
丝竹娱中年,耐此发种种。
明当解予醒,酒德赓旧颂。

遗建茶于惠老

宋代 袁说友

东入吴中晚,团龙第一奁。
政须香齿颊,莫惯下姜盐。
笑我便搜搅,从君辨苦甜。
更烦挥妙手,银粟看纖纖。

采石遇顺风

宋代 袁说友

我观挽强弓,去镞不可止。
弓力小有尽,所至亦无几。
又观鸿鹄飞,冲霄势难已。
天高羽翼倦,俄复知还矣。
何止我行舟,雄风东北起。
危樯张横幅,波涛涌前水。
青山掠窗户,白浪送舟尾。
快哉一帆速,何止万牛比。
飞蓬偶颭滟,稚子且忧喜。
众曰无彼惧,天借此风只。
鸣钲十数还,瞬目三百里。
嗟我出修门,江浙半经履。
轻舟纵壑便,未见捷如此。
颇闻顺逆势,殆似倚伏理。
逆境当反视,顺亦无自侈。
今朝进固锐,明日去还弛。
迟速本何常,付之造物耳。

用左康叔知府韵题龟溪左顾亭

宋代 袁说友

风下疏棂月下溪,愁边拓尽剖藩篱。
平生漫说江湖客,未解人间手不龟。

阅兵给赉

宋代 袁说友

小臣衔命入云屯,圣主如天诏语温。
万甲冲风隆士气,一言挟纩荷君恩。
颇惊霹雳烧残垒,更想蒙冲上海门。
欲挽长江问豪杰,岂无击楫叹中原。

上元次日至黄州遇雨

宋代 袁说友

谁说黄州斗样微,满城灯火亦相辉。
痴儿方有揶揄意,却得连江雨解围。

送薛公叔秋试

宋代 袁说友

流落相逢霅水滨,与君倾盖即平生。
湖山十里双溪畔,宾主三年一日情。
学海波澜夸健笔,夜窗灯火几长檠。
不堪送客杭州路,更听惊人快一鸣。

解机政得请题归舟

宋代 袁说友

浮沉宦海笑童颠,好上鸱夷老子船。
今日君恩赐骸骨,半篙秋水送归田。

怀借舟主人

宋代 袁说友

自怜五十鬓如丝,更把閒身与物驰。
惟有高人收倦翼,世间万事一弹棋。

观渔舟得巨鱼

宋代 袁说友

猛作修鳞想,观渔忆故濠。
横舟排雪浪,敏手夺银刀。
过熟偏宜酒,余鲜更带糟。
忍穷须忍口,老矣为渠饕。

孟子开宰余杭二首

宋代 袁说友

畿邑三年令,先声百里春。
公朝勤恤隐,吾道足亲民。
不作劳人想,犹堪发刃新。
从渠清俗论,峨豸已知津。

故人爽贷粟之约

宋代 袁说友

小泊渔舟晚,春风燕子回。
从渠三月约,误我一舟来。
风雨故相厄,溪山犹可陪。
人生竟何有,此抱向谁开。

肃客借重金紫绶

宋代 袁说友

平生青紫滥于身,更冒金章肃使宾。
何以假为诚岂敢,乌知非有笑无因。
猨狙自是羞华服,鹓鹭姑容接后尘。
回首纷纷天下事,有时宜假不宜真。

宴许成子魏华文二魁吴文伯节判陈表之教授卢

宋代 袁说友

昼绣归来自帝京,魁星双照锦官城。
持衡称职真以事,劝驾何功亦与荣。
细与论文重款接,要看落笔更纵横。
我归便作江湖计,试目需君辅太平。

盆池荷花

宋代 袁说友

根向盆池束,华敷菡萏丛。
细擎深院宇,低袅半窗风。
蘸水凝绡翠,当轩试脸红。
化工虽力浅,犹折小莲蓬。

过池阳旧治和吕子西韵

宋代 袁说友

浮沈宦海几春秋,岁晚重来旧典州。
昔日青山虽在眼,故侯白发已盈头。
吟边感慨关情久,忙里工夫著意偷。
闻说峡江春涨晚,掷帆聊为此邦留。

过扬州平山堂邂逅许深父主漕

宋代 袁说友

平生踪迹半江湖,岁晚淮乡识旧都。
小却车尘行复止,要看山色有还无。
关山回首嗟何限,风景于人岂不殊。
犹得故人谈世事,金城方略政堪图。

书魏元益便面

宋代 袁说友

闭门终老幽人事,负笈担簦学者宜。
过我幕虚黄卷日,还乡须念锦衣时。
袁说友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34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