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闸柱

闸柱

宋代 袁说友

三丈围宽两木灵,千年闸骨状如城。
扬帆欲过心先动,击柱才闻念已惊。
东越梅梁犹逞异,南城老树也为精。
昔闻求福木居士,今向枯株免祸成。

诗人袁说友的古诗

和林子长韵

宋代 袁说友

横塘老居士,官意云蹉跎。
归田百顷溪,一目真恒河。
春来几栉沐,昧者时工呵。
惟公独未然,计拙乐且多。
秧针破水面,照景成婆娑。
黄梅雨朝昏,已压前溪荷。
连旬听盆倾,颓空竞嵯峨。
城头望弥漫,湖海环丘坡。
横堤荡如洗,灭没相陂陀。
却闻城南围,千丈一水过。
坚壁了不动,坐胜洪涛波。
佛力与愿力,精意驯蛟鼍。
独此夏日雨,慰公春时蓑。
我方岁事忧,一饱今无何。
乞我黄淤秋,同此天地和。
不然遂弹铗,稍续冯君歌。

送惠县丞之官

宋代 袁说友

立之何事屈蓝田,隐忍功名古已然。
预信鹓鸿功他日,莫嫌凫鹜尚频年。
征帆夜湿三更雨,去路人欣八月天。
话别匆匆毋重惜,一封丹诏下天边。

十三日饮俞园昌甫斯远彦章毕至

宋代 袁说友

忽尔严冬设脍,更于晴日观梅。
人道荒寻邂逅。我忻良集而来。

四月雨应祷

宋代 袁说友

夜半溶深四面遮,云峰推起阿香车。
只今陇上夸多麦,谁为丘中赋有麻。
喜见绿针初剌水,笑渠青笠趁烧畲。
偶然精祷诚非昧,应有欢娱田舍家。

入山呈孙使君

宋代 袁说友

平生懒慢岂能刚,身外微官似漫郎。
不怪閒居为消渴,何劳多酌本醒狂。
雪晴欲试穿云履,背冷仍寻曝日床。
为想骑牛破山碧,晚风吹笛野梅香。

过邻水县横碧川

宋代 袁说友

一水横空翠,群山送远阴。
临流新柳媚,隔岸小楼深。
五斗渊明米,朞年子贱琴。
可人山水县,莫倦读书音。

骆驼桥

宋代 袁说友

家住水云窟,路分苕霅溪。
天高横蝃蝀,水阔跨鲸鲵。
卷浪去还却,行人东望西。
帆樯惊岁月,桥柱几人题。

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

宋代 袁说友

诗工解穷人,词苦乃见意。
味公千岩篇,粗了瑟僩义。
平生师友念,正尔金兰契。
毋使我回还,执炙不知味。

和韩倅沧浪亭韵

宋代 袁说友

平生公赏最岩居,肯作痴儿失故吾。
正尔不堪尘满面,为君何惜酒随车。
十年夜隔青藜杖,一日身游碧玉壶。
莫道欲归归未得,买山作计定何如。

和同年春日韵五首

宋代 袁说友

寻花喜见去年人,点检枝头次第春。
踏遍云塘旧游处,漾波涨碧更粼粼。

祷祈喜以甲子日得晴

宋代 袁说友

去年闵雨忙,今年以晴祷。
年年水旱苦关心,忧国不知身暗老。
蜀田百里无陂池,山头陇亩如画棋。
平时忧旱不忧水,秋水十日忧雨垂。
天公忍使垂成阨,但把精诚期感格。
扶桑忽上东海来,一夜天清风露白。
今朝甲子逢晴秋,定应无耳生禾头。
少待余粮栖亩日,倩渠送我归田休。

植花于假山

宋代 袁说友

岩石棱棱巧,盆池浅浅开。
空山初幻花,方丈小飞来。
屈曲清泉溜,参差细草栽。
只今山在眼,着眼便徘徊。

馈虾腊弯鱼乾于端叔

宋代 袁说友

东西万里苦相望,海物时来自故乡。
两眼尚能驱水族,一弯犹解诧丁香。
莫孤念远勤将意,且欲均甘未敢尝。
有诏知君便归去,古人驿寄愿频将。

兴化吴宰商卿来书

宋代 袁说友

百里报消息,一缄劳寄驰。
但知怀旧切,犹恨得书迟。
儒者可言政,怀邦当易为。
问君安否外,别后几篇诗。

送资深知潼川府

宋代 袁说友

昔日班行忆旧游,天涯今已说离愁。
珠玑咳唾频倾倒,风月江山几倡酬。
三接自应还北阙,一麾犹欲惠东州。
与君久赋莼鲈约,更约同登竹笮舟。

题寄颜画士姜元恺

宋代 袁说友

丹青以意不以色,人不论形当论心。
我有平生方寸地,烦君更向笔端寻。

咏墨

宋代 袁说友

奚李名高三百秋,只今良法信源流。
裕陵独宝君家物,犹带祥光灿斗牛。

侃老舍天宁寺往游何道二山二首 其二

宋代 袁说友

飞锡真游戏,论诗解往还。一声狮子吼,十里道场山。

绿竹静无语,白云长自閒。赵州应路滑,无复叹间关。

舟中酒味酸许深父漕使以家酿来不欲受

宋代 袁说友

樽酒称台馈,牢辞以例陈。
独醒心已醉,不饮意如春。
凝望嗟陶令,夸醒笑伯伦。
兼金有前训,寄谢白衣人。

题徐氏手帖二首

宋代 袁说友

我昔曾窥玉海书,画图今见泽仙癯。
为君持似人间世,凛凛犹堪立懦夫。
袁说友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34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