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岳正
匡庐之山高几许?香炉峰入青云里。云里仙家传姓张,直向峰头开草堂。
堂前杏林接原野,尽是居人为栽者。东风吹春春不住,千树万树飞红雨。
红雨飞残碧玉枝,黄金子结何离离。仙翁富此知何用,年来半与贫穷共。
贫者不困病者痊,感恩欲报良无缘。但愿花开复结实,仙翁一住三千年。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四
龟儿求食缘阶楹,料是惊人止复行。半饷不知何处去,依然又在落花坑。
送何中书归省
外史兰台早策勋,帝令家庆拜封君。斑衣不是人间服,五色新裁玉殿云。
晚过德州再呈许阁老
蓼花映水夹堤红,萧飒平原古郡东。谐谑苦无方朔智,江湖徒有魏牟忠。
傍人见笑歌渔父,吊客相逢说塞翁。此意虽同吾更远,天涯尽处置微躬。
杨氏忠孝堂
故人尺素来朔方,邀我为赋忠孝堂。忠孝将军身姓杨,虎头猿臂八尺长。
父兄子弟镇边疆,门阀上拟郭汾阳。尔来分阃才三霜,解使声名如许香。
平生最笑马与臧,鸣剑抵掌无乃狂。骁捷不数王彦章,方略仅许赵破羌。
前年耀兵青海傍,犬戎恃强来陆梁。铁骑十万请自当,目眦磔裂须髯张。
弯弧射杀左贤王,马前系颈单于降。战酣但见日色黄,一身那顾七十创。
捷书星飞达未央,诏许赤组绾金章。吾闻功成名亦扬,丈夫忠孝莫此良。
华堂杰构摩空苍,巍然千载鲁灵光。
丁亥(1)南山登高 其七
南来作牧近三秋,碌碌何曾展一筹。不是满篓禾稻熟,敢因佳节出城游。
春日杂兴和陈宣之韵 其四
煮革能成胶,刳树乃成漆。以胶投漆中,不见有痕迹。
古人不可作,古道不可述。忍为纤纤徒,熟路生荆棘。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十
杖藜徐步小园春,一日千回不厌频。野雉伏雏随处有,公然都不解惊人。
莆阳(1)迎春
万里飘风一逐臣,帝教再起牧吾民。非才窃愧天边宠,病体难胜海上春。
箫鼓暂同田舍乐,庖厨不减布衣贫。故园松菊应无恙,总辨芳心待主人。
瑞竹诗
花容妩媚竹幽独,道人爱花不爱竹。斫竹障花倒插地,逆施巳分无生意。
谁料天公为斡旋,花容不久竹反妍。道人一见称为瑞,昔者贱之今日贵。
世间此事纷如麻,岂独区区竹与花。为君短歌不成调,落日掀髯空自嗟。
寄袁永州
山不疑人人自疑,苍梧被枉已多时。零陵召父经游地,莫向愚溪强赋诗。
题冬日聚禽图
丁亥(1)九日 其一
海角天涯西复东,十年心事若飘蓬。故园松菊荒芜尽,却向莆阳号醉翁。
毛素轩挽诗
丹诏曾沾锡虎符,一官如隐卧三吴。闲寻春色来黄岭,细咏周诗到白驹。
何必蛟龙终得雨,须知鸾凤已能雏。不堪玉树埋秋草,欲吊无因致束刍。
四皓图 其二
惠统安危覆手间,都将鹤发动龙颜。元功空佩通侯印,不及芒鞋一下山。
九日三绝 其三
雨中篱菊破轻黄,风外金橙试远香。欲上龙山高处望,不胜秋色逼重阳。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一
尘坱无端竟日侵,招提快与故人临。龙山事往成陈迹,莲社僧高识秽心。
岭海此身千里外,故园回首五云深。何当棹却扁舟去,不问人间绂与簪。
过东昌东徐太守同年 其二
万里边沙恰放还,玉堂不许著疏顽。道途未了东南债,又向闽天去看山。
送定西蒋侯出镇甘肃 其二
介老归朝众所闻,登坛又见读书人。先公向此开茅土,五郡于今待抚循。
黄发有谋终可信,苍头无赖不须亲。莫嫌潦倒多言语,身是三危旧逐臣。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十三 初献
神兮至止御法宫,缟衣元裳蟠两龙。元精耿兮贯白虹,休惩应兮来清风。
骏奔走兮严百工,爵一奠兮诚始通。
游崆峒山(1) 其四
古殿金容锁闲寥,断碑多是记前朝。桃源已觉茫无路,蓬鬓谁能老不凋。
元鹤几年巢石窦,翠华何日度仙桥。鼎湖龙去仙踪远,留与山僧避俗嚣。
岳正
(1418—1472)顺天府漷县人,字季方,号蒙泉。工书画,尤擅画葡萄。正统十便年进士。授编修,天顺初改修撰,以原官入内阁,预机务。在阁二十八日,忤石亨、曹吉祥,被构陷,谪钦州同知,旋系狱,戍肃州。宪宗初复修撰,出为兴化知府,旋辞归。谥文肃。有《深衣注疏》、《类博杂言》、《类博稿》。► 110篇诗文
四皓图(1)
便面小景
过东昌东徐太守同年 其一
送齐经历还嘉兴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二
丁亥(1)南山登高 其四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一
漫吟三绝 其二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三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四
丁亥(1)南山登高 其三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十八 送神
题邢克宽太守梅花
九日三绝 其一
致仕后戏作 其一
游崆峒山(1) 其五
丁亥(1)南山登高 其二
答李甥士常
花鸟图 其二
游崆峒山(1) 其一
游崆峒山(1) 其三
至邢台二十里铺题壁
题陈图南小像
四皓图 其一
营建纪成诗
闻刘东周黄门(1)归自海外乞私印石
送王邦饬(1)尹兰山 其一
哭堂儿
送李行素携子东阳编修茶陵访祖
致仕后戏作
四皓图 其三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九
题宋刻丝唐诗
读史 其四 赵普
漫吟三绝 其三
致仕后戏作 其二
读史 其一 宋太祖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一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三
丁亥(1)南山登高 其八
花鸟图 其四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二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六
读史 其二 宋太宗
送金汝潜使甘肃
拟献幸太学颂
丁亥(1)南山登高 其六
读史 其三 杜后
丁亥南山登高 其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