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项精膳迁抚州太守

赠项精膳迁抚州太守

明代 湛若水

吾爱项平父,居然受道姿。自惭立达者,欲人人得知。

之子有至性,谦虚吾不疑。畏利人称怯,避权时或嗤。

昔在四司僚,今乘千里车。朱轮入抚境,为拜两贤祠。

两贤问为谁,崇仁与金溪。其人死不亡,履地当思齐。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严州诗三首 其二 大阳

明代 湛若水

弭棹大阳头,大有藏春坞。深林隔尘寰,苍石辨太古。

岩岫千千重,重重起烟雨。疑有蛟龙居,全身应九五。

代简寄薛竹居

明代 湛若水

八十六年怀竹居,一真会后定何如。若知真处元无事,连此真名亦破除。

送王南渠奉诏终养

明代 湛若水

王母垂百龄,王子瞻云起。自兹一日养,岂以三公比。

孝子是忠臣,圣明重孝理。疏入赐俞允,金紫归闾里。

孝弟人人同,尧舜一而已。天子崇百年,村落走童稚。

招呼天姥精,寿酒从头起。

题金芝呈瑞卷

明代 湛若水

煌煌金芝,维山之辉。云谁之瑞,玉厓维祺。玉厓谁谁,金芝离离。

金玉交映,君子以之。我有灵根,先天地春。美斯毓斯,维天维人。

光于宇宙,瑞于无垠。思遗怀人,道远奚因。

孝思诗

明代 湛若水

卢生笃孝思,终身念母慈。绵绵衣上线,见母不见衣。

笑语与居处,优乎见容止。行道以立身,大孝在吾子。

送谢考功显之任福建少参

明代 湛若水

昔行长千里,欣然得贞幽。斋分金屋色,门带玉河流。

中有天曹星,光照闽海陬。丈夫抱经济,及时展才猷。

手挹上林春,去播薇垣秋。

殿元石鹿子李子来诗举六字心诀深契道妙予病青能诗为十三字长句代 ...

明代 湛若水

嗟状元及第气干青云身依日月,犹青忘随处体认天理六字微诀,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一囊括。

经筵进讲启心沃心可以从头说,嗟石鹿子为天下得人知人之哲,为邦家之光为斯文如笺之青绝。

新春写怀三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阳气回管律,百虫已惊蛰。彼虫尚有情,草木皆萌蘖。

君心亮匪石,坠井不复发。三年事远游,一去无书札。

天道苟好还,君当终言旋。

题三石

明代 湛若水

仰观有三光,俯察有三石。谁能参两间,许尔齐三极。

三极本同原,是名为一体。世惟精一者,可以与于此。

在天则成象,在地则成形。无违大父母,子道自完成。

初宿甘泉山

明代 湛若水

甘泉合是吾家山,吾都吾号姓亦然。夜气凭空滴沆瀣,天鸡一叫非人寰。

自从山上流涓滴,直至南海浩连天。始知天下地脉,不能以寸而相连。

宇宙不远,人心自悬。吾欲移家于其巅,举手高谢乎人间。

床敷白云,展开愁眉来打眠。

重游牛首山宵行呈同游冼司空罗江

明代 湛若水

宵征林路黑,七圣亦迷踪。仆夫随老马,即与吾知同。

大智沛闻见,可以达天聪。以兹登名山,步步超无穷。

旧游与新游,十载如梦中。自得新景好,安知旧迹空。

时有冯甥仕卿同游白云因为首尾吟以足其胜

明代 湛若水

悄翁一笑破群忧,况有冯甥与共游。三生一派增江水,一幅青天无限秋。

谩题赠冼碧山

明代 湛若水

吾甚爱此山,山石如我心。石纵可以转,中坚谁能侵。

山面碧如壁,壁立万仞浔。不有羚羊角,谁能履高深?

烟霞乐歌

明代 湛若水

烟霞之虚广,与子广居广。烟霞之极广,与子安宅广。

归来归来广,乐以栖迟。樵之云广,可以兴雨。优哉游哉,乐与子处。

十六日宿句容土桥南庵

明代 湛若水

蜗室亦自安,华堂亦自安。同来寄四大,睡醒在南庵。

阳峰

明代 湛若水

吾爱阳峰子,因之询阳峰。阳峰何面目,无乃阳峰同。

壁立几万仞,路盘几百重。秀色入天青,峭削金芙蓉。

匪但爱秀色,阳德当正中。中山时出云,沛雨瀰西东。

风云一相遇,变化不可穷。神速在呼吸,调变希神功。

从郭总戎三水之会夜归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稍稍将船去,倏尔度三辰。朝去暮知还,多愧山中云。

为王舆浦司徒悼何氏夫人

明代 湛若水

夫人女德冠女伦,馀事亦善弹鸣琴。素手翻成亦凤曲,曲终弦断不见人。

世间谁解觅亦胶,为公肠断续朱弦。

市桥道中四首 其四

明代 湛若水

断桥两涯流水,孤村一带平芜。乡梦初惊唤渡,每怀想见乘桴。

有客过西樵烟霞洞有作答之

明代 湛若水

我庐在烟霞,逍遥出云端。天空鸟道绝,江迥柴门閒。

翩翩者谁子,放歌来叩关。昔为青衿彦,今为入幕贤。

手持纲成策,爽气淩高寒。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