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谢赵弘济进士携酒至兼简丁编修

谢赵弘济进士携酒至兼简丁编修

明代 张弼

潘安原是种桃徒,冷淡寒香不足娱。独有柴桑陶靖节,西风时复一提壶。

诗人张弼的古诗

舟中晏起

明代 张弼

南纪行应遍,溪山眼独明。晓峰强半失,祗为忌晨兴。

和广东按察使闵朝英韵 其一

明代 张弼

到处清风瘴疠分,有人传是紫阳君。心澄沧海一轮月,思入罗浮万项云。

宪府旧推名御史,诗坛今得大将军。野人欲献行厨味,雨过山溪鳖长裙。

胡马

明代 张弼

汉家有道华夷福,贰师将军坐丰屋。漠南漠北草如烟,一度春风一回绿。

绿草深没黄羊肥,胡儿骑马多驰逐。南风吹帽槐阴凉,卸下雕鞍一停足。

望望燕然兴未阑,弯弓加弦矢在箙。胡儿膂力方骄矜,应谓北马房星精。

□起四蹄白雪莹,牵来八尺紫云横。谁知天闲十有二,追风蹑景不可名。

纵令此马早入贡,可博斗酒一束缯。不如射生饮马湩,穹庐高卧胡天迥。

碧桃翠竹图为陈克勤赋

明代 张弼

我本东海餐霞仙,掷弄日月旋坤乾。为溺篇章日翰墨,谪来下土三千年。

而今年才过五十,也随尘世变华颠。瓮盎醯鸡时起灭,轣辘过眼真堪怜。

夜来梦到清都府,碧桃翠竹斗清妍。便欲据此混沌窟,小结一间天趣轩。

元规尘坌飞不到,洪厓风月浩无边。白面青童吹紫玉,花虬稳跨参轩辕。

乃知旧怀作旧梦,可奈茫茫未了缘。题诗驰寄玉堂子,鲜飙凉洒郁蓝天。

约毕尹游淮上西湖

明代 张弼

欲驾东吴万里船,西湖来赏绿杨烟。我

寄钟狂客

明代 张弼

狂客别来音信无,定应骑马入皇都。岭南尽有佳山水,莫向君王乞鉴湖。

道士郭初旸寓王参议廷玉家

明代 张弼

翩翩鹤背郭初旸,子晋相携入醉乡。东海老仙三日笑,醯鸡瓮里为谁忙。

过湖口晨起有怀南安

明代 张弼

矫首南安感旧游,茫茫葭菼隔重洲。六年自愧无恩及,百姓何须有泪流。

庾岭生涯通昼夜,周台风月自春秋。故人若问张东海,依旧纶竿伴白鸥。

寄王清夫

明代 张弼

南浦亲知别五年,作书无暇托君传。五杯酒量浑如旧,八斗诗才不及前。

晓日叨陪枫陛仗,春风最忆竹溪船。二三襟佩从游者,肯向云衢著祖鞭。

杨子江送焦廷用还京

明代 张弼

一脉岷山水,瀰漫入杳冥。东奔吴楚境,上直斗牛星。

杨子殊称号,江都表委灵。禹功遗旧迹,璞赋播馀馨。

极险誇天堑,重渊绝地经。风涛弥岁月,潮汐接沧溟。

彷佛平铺练,须臾忽震霆。蛟鼍横怒气,罔象幻奇形。

毒雾乾坤瞑,狂飙草木腥。嗟予常作客,曾此几扬舲。

人市修香币,临流荐鼎硎。阳侯波贴息,川后镜泓渟。

台殿玻璃国,金焦翡翠屏。棹歌喧蜃窟,帆影拂鸥汀。

览胜颜遐眺,探幽每暂停。登崖挥客袂,攀磴叩禅扃。

盘薄呼龙洞,摩挲瘗鹤铭。连沧无旧观,吞海有新亭。

吊古英雄老,谈玄尘梦醒。三英浑一壤,六代巳千龄。

寥落馀随柳,荒唐笑楚萍。春来应浩荡,君去正平宁。

斜日蒜山紫,澹烟瓜步青。倚蓬吟北固,裹茗煮中泠。

不击祖生楫,远寻韩相厅。翩肰过江乐,如蹑凤凰翎。

失题十二首 其十二

明代 张弼

庭槐风静午阴多,睡起西窗日影过。自笑老来无复梦,漫看庭蚁上南柯。

送弘宜会试

明代 张弼

出守南安便道归,治装送尔赴春闱。舟车到处须防险,爵禄随天每慎微。

直道巽辞真要诀,权门利路是危机。传家数出惟清俭,富贵休忘著布衣。

送雩都尹周廷侃之任

明代 张弼

雩都山头金鸡啼,雩都县里使君来。君来袖得仁风扇,坐令民物春熙熙。

三年政成报天子,鼓琴时和南薰诗。

太平府

明代 张弼

南极无霜雪,深冬不似冬。冲冲意如醉,宁是酒为容。

题辽海

明代 张弼

郁蓝波接郁蓝天,主圣臣贤又宴肰。欲问吾家在何许,鹘飞尽处白云边。

寄内翰东昌张廷瑞

明代 张弼

望穷东北思迢迢,老鹤孤云不可招。二十年前醉泉石,九重天上自箫韶。

扶持元气文章笔,扫荡尘寰花月妖。有个老生东海上,高横青眼看扶摇。

谢郭总戎惠海味

明代 张弼

东海先生久住人,品尝识得味偏真。爬沙跋浪横行者,都作将军瓮盎珍。

用韵简全聪二上人

明代 张弼

同著缁衣遁绿萝,晋书唐律共磋磨。僧中今见大小朗,世上争传长短歌。

适意岂无千里骏,听经应有一双鹅。偷閒欲结东林社,须得蔬盘贮水梭。

花朝游慈恩寺

明代 张弼

花朝寻花不见花,行行直到梵王家。周遭玄海直光合,远近翠楼烟景赊。

綵衲胡僧通汉语,香酥鲜乳荐巴茶。凭高纵览乾坤胜,万岁山前五色霞。

张弼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57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