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弼
晴光西坠榜声迟,暝色迢迢赴水湄。宿鸟惊飞迢自定,行人欲去不知疲。
湖涵星斗瞻天近,榻拥江山入梦奇。同载故交何处所,纪程诗句独支颐。
□花词
杨花衮衮随风飘,悠悠扬扬低复高。海天空阔任尔云,莫来沾我木棉袍。
送祁大参左迁石阡守和韵
随天行止乐天真,岭有舟航海有津。薇省衣冠殊念旧,石阡雨露顿更新。
清诗自写陶岑兴,直道难趋卫霍亲。闻说郡斋幽绝好,青松绿竹四为邻。
宿草萍驿次林都宪见素题璧韵
四塞山岚一面当,肩舆虽稳不如航。潦侵松径虽桥滑,日转霜林野店忙。
楚岫雁回秋漠漠,吴峰云净晚苍苍。壮游万里皇恩布,归及春衫旧草堂。
送梧州陈太守
麟图初剖守苍梧,文武兼才大丈夫。宪府春风瞻鸑鷟,辕门夜月扰于菟。
致身谩取封侯印,报国先摅服远图。百粤两籓关隔地,几多顽矿待洪炉。
题屈原图
香消兰蕙暮云深,宿莽萧萧遍水浔。歌罢离骚见渔父,坐来聊话独醒心。
送雪航东归七首 其二
醉插东篱菊满头,绝胜飘泊五湖游。一蓬客梦青山月,千里乡心白雁秋。
天下缙绅诗赠别,云间故旧酒浇愁。悬知桑梓非当计,又买春风白下舟。
游金山寺僧官出纸索书遂以四句破俗并写唐宋诗数首云
游遍金山寺,都无一句诗。诗中写不尽,只许此心知。
入交南
万峰青锁路疑撍,间道重关辟瘴岚。自是天恩期早布,夜深和雨入交南。
棠溪景 其五
沧海明月来,古戍行人静。惊见颠张书,满地藤萝影。
送嘉定李吉夫进士
青帘绣柱练川船,忽过衡茅话昔年。客邸壶觞乡语共,禁城钟鼓宦情悬。
慈恩寺里花迎马,郭隗台前剑倚天。此去苍生应满望,春风进和卿云篇。
送戴良佐还太仓兼简陆内翰
一年一度客金台,帆势常随雁往来。此夜红楼听雁语,明朝白苧为君栽。
故人意气诗千首,远道风烟酒一杯。为报娄东陆夫子,停云瞻望正裴回。
画景 其二
浪起舟且发,风来水自开。不须过桥去,凉思在高台。
忆白鹇寄鲁内翰
野人乞字笼鹇送,我为求诗转赠君。相忆前来云水阔,对鹇佳句久无闻。
挽湖广副使溺没洞庭湖
昨夜俄闻精卫号,思君双泪湿青袍。两间正气归鱼腹,一线孤忠托凤毛。
端什有人投角黍,清明无土奠香醪。扁舟重过湖南道,忍对湘流读楚骚。
题画赠张宪副廷芳 其二
云山蒙董石陂陀,閒坐船头看绿波。怅望佳人渺何许,竹枝声断夕阳多。
咏盆梅
盆里移来庾岭春,柔枝不称雪精神。莫将桃李轻相比,要识留侯似妇人。
哀文江张御史辞
粤岁巳巳兮天狼耀芒。爰有卫霍兮固我圉疆。胡皇舆枉御兮六飞劝勷。孰执其咎兮曰惟巨珰。
珰不足诛兮实痛群良。有豸斯冠兮文江之英。
焱惊尘集兮溘焉云亡。孰不南奔兮胡独甘乎镝铓。
曰君辱臣死兮惟义之常。死虽可逃兮吾志弗降。
锟铻赤堇之产兮百鍊益刚。猗嗟豸冠兮生者为殇。
归气作厉兮犹剿乎犬羊。缅思是时兮天地苍黄。
天心不渝兮日月其光。华夷骇闻兮孰不尽伤。惊沙飘梗兮四顾茫茫。断云没鹘兮彼天一方。
精英烨煌兮逐雁以南翔。有孤茕茕兮抱麟经而独伤。
我哀豸冠兮重珰谋之不臧。冠发上指兮夜何时明。
过境山忆中书天骏弟
昔年同上境山颠,日色微茫入暝烟。今欲登山谁是伴,蓬窗独坐一凄肰。
南还昆山顾殿元过小亭次韵
观生亭上望,漠漠水村遥。日转树阴合,风轻草色夭。
宦情从此薄,诗兴坐来饶。舞罢阶前鹤,长鸣向碧霄。
渡泸江见梅
晴风兰棹拍江开,野渡经潮自拟回。云意独馀天使馆,春声不上越王台。
茸茸宿霭千畦稻,点点寒枝一树梅。山色无烦障重叠,紫宸翘首碧云隈。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579篇诗文
寓吴山驿
次刘都宪送归田韵
读乌符观碑刻无上宫访蒋晖诗四首 其四 祁阳见李一元同年
廖孝子歌
次韵答赵应文
赠礼部王希曾
送钱以庄武肃王后也
南坛斋宿有怀李同府廷芳
饮蒋仲学既醉轩
舟中看瀛奎律髓
哀杨伯仲词
临江陆行十绝 其三
铜牛水滴联句
发迁江道中
题辽海
题凌霄
山行喜晴 其二
至界首关闻后使沈许何三公至
和江源一韵二首 其二
杜鹃行二首 其一
题计里先生墨菊
章江歌
魏受禅碑
题黄菊
南海遇陈时雨绣衣
怀蕲州仲兄后乐二首 其一
失题十七首 其二
失题十七首 其八
约游凤凰山
临江陆行十绝 其六
失题十七首 其十七
观泉 其一
得姚世昌之报
洙泾为沈士登题盛子昭画时在五湖一苇舟
送陈士贤御史督学南畿
用韵简全聪二上人
送翰林三同年调官
题桃红拒霜花
送潘廷俊任广东德庆州州同知二首 其二
挽邹允章母
挽许参政父母
挽吴都司乃翁卷
过沛县歌风台
怀养素王用宾 其二
题舒溪渔隐卷二首 其二
送别驾陶质夫之京
张丞相祠 其一
送户部尚书郎建宁彭万里还京
从吾亭为彭凤仪都宪作
病愈示弘宜
谢史掌教送金盘露一壶
史教授
咏龙泉剑赠张龙泉大尹
饯东山寺
予游上海将归而乔钟秀治具于龙华寺以舟往来昼夜忙甚别后舟中写此 ...
罗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