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吉
江妃捧出脱胎龙,鳞甲参差动朔风。天根一脉窦严冬,已闯红炉金铁融。
晋楚非富颜非穷,敢将腆菲论拙工。依稀一觉罗浮梦,万紫千红处处同。
暮发吉水
流水涓涓月一规,月中人在水心时。乾坤好景元无数,吃用今宵些子儿。
喜天初徙寓三茅观三绝 其二
孤踪落寞捲残云,诗瘦扪腰减几分。我是梦中闻静啸,恍疑身世在苏门。
洪江驿
亭外深阴惨欲昏,荒茅芾芾乱流浑。寨门一剑遮勍寇,犹见居人话伯昆。
送蔡元鼎佥宪之官河南少参
作器心知渐几分,三年埏埴每劳君。准人自信堪常伯,新旭旋看散冻云。
世事纷纷咸定命,吾心浩浩本无垠。中原老稚歌乔梓,瞻拜嵩灵祝早闻。
吕梁口号
缊袍立断石梁阴,一水滔滔亘古今。澒洞大声轰地籁,悠扬流沫荡人心。
诗听伯子声声乐,路觅宣尼寸寸金。岂是腐儒崖堑少,孤琴随处得知音。
九日同孙少参姜佥宪王参戎衡州石鼓山登高 其二
佳节扬麾尚紫烟,一峰孤紫切规圆。奔流赴壑双江水,正气侵天旷代贤。
薄宦胶融期脱洒,故人簪盍笑忘年。东郊细雨偏萧瑟,百折乡心巽雁边。
朱冈道中三绝与陈子文同作 其二
小桥欲度更沈吟,笑对酸儒野水浔。溪女蕉衫黄胜锦,看人閒倚竹门阴。
王世赏大参以途间诗六首索和次韵如左 其二 雷家铺
邮亭烧烛健飞蝠,贾竖归缗喧小汀。踏破月华仍有伴,湘云如练楚山青。
吕仙亭饯邹宗道赴京二绝 其二
朗吟亭下莓苔绿,对酒那知春句足。为君拈起紫鸾笙,强把燕歌吹一曲。
吕仙亭饯邹宗道赴京二绝 其一
故人别家游河朔,莫厌山高尊酒薄。明朝一艇下长川,亭际空馀松子落。
章丘道中
渠柳梳风麦涨陂,鸟乌含哺疗雏饥。劝农使者驱车急,正恐回回眼下迟。
王世赏大参以途间诗六首索和次韵如左 其三 衡阳
十年前事偶心忆,棹拂衡湘醉始醒。不到先生唫望日,芙蓉秋后为谁青。
德庆感怀
长流下苍梧,此地当关节。驻兵遏西贼,首尾困横决。
纵有桀骜资,难逃死鈇钺。昔人多远谋,戍甲岂虚设。
承平日既久,什伍坐分裂。时见村落间,残猺犹草窃。
杀人无宁岁,焚黥蚕犁缺。不俟猖獗馀,生灵已摧折。
驰书恳当道,抚捕牵多说。痛念心欲寒,经过指频啮。
从来事姑息,寇乱无休歇。爝火堪燎原,其机当早灭。
次韵桑民怿和晦庵先生读道书六首 其四
曾闻稚川翁,辛劳了玄道。远游熯飞龙,端居歇芳草。
允矣周三光,后天长不老。我欲问至诀,孤琴候秋杪。
水坑山家与何文甫廖敷锡限韵同赋三绝 其一
一犁烟雨荻村田,细雨浮花入近川。二麦计收多十斛,瓦盘盛酒拜皇天。
乌符观读吕仙诗刻忽报蓝祁阳改知嘉善喜赋二绝为别 其二
嘉禾风景异浯皋,百货都平米价高。闰月林庐多好梦,家家馈饎欲流膏。
松洲庄四景题赠刘景用 其一
松洲风景近如何,鸟哢桃花水涨莎。咫尺相思不相见,长须空自走江波。
乌符观读吕仙诗刻忽报蓝祁阳改知嘉善喜赋二绝为别 其一
执茗仙宫认旧题,冥冥山雨鹧鸪啼。路人开口尤真宰,捲送阳和到浙西。
答毛云窗见寄
十年飘泊西南日,是处乾坤宅一区。愚戆仅堪逃鬼责,疏狂敢道觊天扶。
强兵训练劳公力,逋寇嗷嘈避战图。本恨长亭相见晚,孤云争奈隔浔浯。
归田十咏和韵送刘教授归庐陵 其六
枯楠病橘三千年,迟尔归来一粲然。就里风花并雪月,招呼不用一文钱。
张吉
(1451—1518)江西馀干人,字克修,号翼斋,别号古城。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贵州布政使。精研诸经及宋儒著作。尝曰“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有《陆学订疑》、《古城集》。► 251篇诗文
登梧州玉皇阁
湖水涨入龙头山无复畔岸舟人迷惑误入兴真观会道士茶话戏题一绝
和邓方伯喜雨诗
茅林八景为姜太守题 其三 林溪渔钓
湘江渔父词四绝 其一
江北纪行十六绝 其九 含山拜游定夫祠
和王司谏见寄游飞来寺用东坡韵
九日谩兴
答徐方伯时中和世赏前韵见寄二首 其二
归田十咏和韵送刘教授归庐陵 其一
水坑山家与何文甫廖敷锡限韵同赋三绝 其三
王母太夫人七十寿诗
送医者王十七还乡 其一
重泛府江三绝 其一
次韵留别白沙先生 其三
和李子长三洲岩韵三首 其二
三洲岩寻濂溪先生题刻不获
金利水口
拜少保于公遗像 其六
题故太保毗陵白公遗阯感物兴怀卷
王世赏大参以途间诗六首索和次韵如左 其五 全州
韶州
次韵白沙先生见寄葵山之作三绝 其一
茅林八景为姜太守题 其二 曲港拖蓝
促何文甫廖敷锡限韵之作
全州会衡玉大参泛舟半月至渌口相别戏赠一绝
送彭宪副令弟归关中
风泉阁
报国寺吊古二绝 其一
游宝莲寺
松洲庄四景题赠刘景用 其三
茅林八景为姜太守题 其七 竹轩诗兴
题刘世熙爱茶卷
丙午除夕
江北纪行十六绝 其三
章丘洪都宪天章话旧
和吴茂贞大理见寄舟中感兴三绝 其二
惶恐滩忆文丞相诗句
葵庵诗
游风洞寺
再和罗少参前韵
金茎仙人辞汉歌
答李子长雨中遣怀 其三
松洲庄四景题赠刘景用 其四
重泛府江三绝 其三
送李文明员外出守岳州
娄原善竹庄小酌二绝 其二
茅林八景为姜太守题 其六 牛陇春云
次韵白沙白龙池四绝 其一
戏赠刘少卿
和黄太守韵
追寿武源洁尊翁七十诗
题石鼓书院因寄衡州邓少府
归田十咏和韵送刘教授归庐陵 其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