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吕仙亭饯邹宗道赴京二绝 其二

吕仙亭饯邹宗道赴京二绝 其二

明代 张吉

朗吟亭下莓苔绿,对酒那知春句足。为君拈起紫鸾笙,强把燕歌吹一曲。

诗人张吉的古诗

送刑部主事陈德英赴任南都

明代 张吉

忆曾首事陈耻庵,玄霜绀雪咀寒甘。继事蒙庵在南国,歜根九节席微酣。

我非二老几乾没,业使凡躯有仙骨。用师绝利枉劳形,却笑阴符为长物。

每依海月望三山,宛在虚无缥缈间。或骑黄鹤去不返,或拥衾枕相幽潺。

得朋偶在钱塘浒,耻庵伯也蒙庵父。吴歈楚舞避清欢,笑煮龙团擘麟脯。

醒心知味怜绝少,枕籍糟床纷莫数。手握灵龟入省初,刺天羽翮看轩舞。

桂林杂题十一绝 其九

明代 张吉

水心亭子隔浮埃,石趾团团类劈开。醉来不记昭潭路,道是严陵旧钓台。

拜少保于公遗像 其三

明代 张吉

国事当初若缀旒,南迁邪议已先投。背城馀烬非坚土,坐见江山半壁休。

送胡崇正往掾湖北

明代 张吉

敬斋谋道不谋身,身后孤儿彻髓贫。造化无私天有眼,桃花应笑武陵春。

莫投上叶村二绝 其一

明代 张吉

白妥红殷翠欲匀,小园犹见未残春。盘中细蕨兼新笋,更喜山家味最真。

沉香岩

明代 张吉

岩广垂空万木斜,仰窥如对镜中花。吏人报道三年外,尚有沉香积数车。

送医者王十七还乡 其一

明代 张吉

东郊格斗已三年,虎啸狼嘷尚满川。素女遗编何处了,钱塘江月净娟娟。

和韵游东冈寺

明代 张吉

倦借鸠藤力,跻攀俛复兴。太虚扪斗问,黄道趿云登。

禅定灯犹续,诗成手自誊。戒心操己切,行者恐卢能。

归田十咏和韵送刘教授归庐陵 其四

明代 张吉

折竹沉舟罢钓年,沧波万顷任茫然。村中社饭餐须饱,敢爱囊中折二钱。

江北纪行十六绝 其八

明代 张吉

铁骑长驱出塞门,高皇功业配乾坤。白旄黄钺济江处,盈盈水木含清芬。

永慕堂诗 其一

明代 张吉

有堂不忍登,有口不忍说。说著登堂时,酸嘶暗流血。

赠温推府乡兄

明代 张吉

江心微雨棹讴声,倚棹閒讴春水生。美人遥忆武陵郡,戏挽桃梢绾醉缨。

白纻成衣羽成扇,此日江亭卜相见。玉髯一别即三霜,叹息流年若惊电。

君怀洒落与众殊,俯见寒潭秋月孤。故人骨瘦舌犹在,莫笑今吾非故吾。

吕梁口号

明代 张吉

缊袍立断石梁阴,一水滔滔亘古今。澒洞大声轰地籁,悠扬流沫荡人心。

诗听伯子声声乐,路觅宣尼寸寸金。岂是腐儒崖堑少,孤琴随处得知音。

答李子长雨中遣怀 其二

明代 张吉

汲涧冷分山月,唫川影弄溪云。著处风光如此,分明物外乾坤。

行台种竹诗答林见素子

明代 张吉

此君美多仪,苍玉何错落。竦立天地间,盘据有根脚。

轩皇俾厥祖,听凤鸣阿阁。后贡三邦来,神禹亲采度。

亦惟睿圣公,文彩相照灼。国士歌长风,繁星动寥廓。

公徂日已远,道降日已薄。典午三四儿,醟昏媚狂药。

贞姿久污蔑,荡涤待公作。溔溔湖水东,清阴散葵藿。

邦人困利涉,恃此为大笮。蜿蜒蟠中皋,舒卷恁宽绰。

感叹二仪中,融风载销铄。盍作吹参差,广庭谐舜乐。

游风洞寺

明代 张吉

驱车破苍烟,飞壑见此洞。绝顶入清寒,凡躯断登羾。

谺然敞今古,青壁色飞动。一径彻丹崖,残碑得扪弄。

凌虚有高阁,远目聊一送。秋色淡江天,跳出几云梦。

错落解金鱼,铿铮鸣铁凤。惨澹一老僧,无言守虚瓮。

捧觞随地主,偶尔逐啽哢。岭南虽高秋,残暑敌夏仲。

名区更幽赏,絺绤堪一讽。志适形乃忘,真能变炎冻。

安得登吾民,于于免哀痛。

与周梁石同访镇远道士不遇因观梁石所注悟真篇有怀而作赠梁石

明代 张吉

束带拜先生,郡斋芳树底。渴心慰畴昔,婉娈增色喜。

玉貌泽且温,霜髯奋而理。高词轧金石,劲气参碣砥。

为指烟水东,微茫脩竹里。炼形有仙客,颇遂虚玄旨。

挟我往访之,凌晨涉中沚。客从清浪去,云窦扃不启。

时见岩洞阴,芳华耀桃李。桃李亦何言,忘言相对倚。

开樽不停手,作书动盈纸。试问还丹客,长生古今几。

君材匪庸流,声望满遐迩。愿为吾道计,兹事宜力抵。

和邓方伯喜雨诗

明代 张吉

岳伯露香虔夜拜,魂招天毕返严更。未炊万口胜嚵嚼,不赏诸军挟宠荣。

云汉罢歌枭魃首,巫尪合笑蔑雷声。即看蜡腊通三广,野老黄冠业已成。

松洲庄四景题赠刘景用 其三

明代 张吉

松洲风景近如何,茆屋秋阴长薜萝。䆉稏如云三百顷,老农谈笑剧悬河。

江北纪行十六绝 其十 居巢吊范增

明代 张吉

秦项真如弟与兄,灭秦兴项子心情。刚柔迭胜本天道,奇计原来学未精。

张吉

张吉

(1451—1518)江西馀干人,字克修,号翼斋,别号古城。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贵州布政使。精研诸经及宋儒著作。尝曰“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有《陆学订疑》、《古城集》。► 25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