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王梅溪题玉枕峰二绝 其二

王梅溪题玉枕峰二绝 其二

宋代 张侃

向来云影卧,今日复如何。不是相知少,人间险处多。

诗人张侃的古诗

题萧照渔渔对语图

宋代 张侃

世人大半爱渔渔,不道渔渔心志凋。漫钓溪鱼临月夕,每沽村酒怕霜朝。

檀栾男女衣蓝缕,澹泊生涯舟荡摇。偷得片时相对语,从头至尾尽无聊。

理发有白者

宋代 张侃

今年三十六,吾发白双茎。不耐秋霖滴,愁浓遣未平。

秋日閒居十首 其六

宋代 张侃

江南多泽国,别派亦成湖。渺渺明佳景,纷纷展画图。

层穹邈无际,浮翠前峰孤。欲唤扁舟去,笔床茶灶俱。

东边屿深幽,稚芦不记株。花轻相上下,随风掠酒盂。

湖中开一镜,中有双野凫。可怜知者少,此趣未尝无。

今岁朱樱红熟樽俎间日有此品口占二绝 其二

宋代 张侃

樱桃颗颗滋春雨,橙雾霏霏溯晓风。出处不齐休比并,一尊今夕与谁同。

题等慈寺后经略潘德鄜旧居三绝 其三

宋代 张侃

古来名士都如此,后世虚浮类鄙之。赖有晦翁高著眼,青青钜竹荫檐楣。

感秋扇五首 其五

宋代 张侃

潜藏酷暑又明年,月缺秋孤快目前。团扇此时还用事,知机元要占人先。

古涧閒适

宋代 张侃

雨来涧水碧,涧远山势斜。涧边随意坐,琐细觅开花。

野蝶深有情,翾翾依沙晚。以渠流水心,醒我观花眼。

示韦中实六首 其四

宋代 张侃

向来未服役,君室日清閒。君晓披衣见,中宵曳杖还。

溪梅粲玉萼,几度开笑颜。迩来君累重,旬月旅长安。

葛屦蹋尘沙,春在湖山间。忙里买小艇,何妨卧看山。

对梅效杨诚斋体

宋代 张侃

前年看梅清溪边,万花依枝占芳妍。去年看梅金台下,一枝傍竹秀而野。

今年梅花胜旧年,急呼曲生来座前。折花饮酒到夜半,羌管休吹且频看。

旁人笑我心太痴,花开花落由天时。如何苦作十日计,悭风妒雨谁得知。

我虽不言见已惯,倚著茅帘听过雁。明年梅开在清溪,不妨访梅西山西。

纪程十绝 其三

宋代 张侃

宿雾漫山寒未开,老僧笑我四番来。功名迁转都如此,颇羡幽人隐涧隈。

秋日閒居十首 其四

宋代 张侃

秋崖一段清,秋水暗生池。眼力所尽处,不特宋玉悲。

化工尔许巧,閒花糁枯枝。凉生细细吐,月缓重重垂。

但恨古之人,未能铸好辞。从叟悲秋语,如石不可移。

独爱白乐天,酌酒细吟诗。渐喜无人听,格外只自知。

梅时往来郊外十绝 其四

宋代 张侃

半生见梅唤作兄,我诗政见梅边清。前回待欲唤曾子,惜许疏蟾未弄明。

冬夜对月

宋代 张侃

秋来月渐清,老火犹未退。好风送新凉,云深复昏晦。

徐思此夜满,岂不令人爱。暑气薄前荣,蒸溽肯少贷。

月色到芳池,缘此亦拘碍。今宵坐中庭,挥麈成独对。

霜华杂月色,顿然清病肺。何必泥中秋,此语吾永佩。

秋鱼眼

宋代 张侃

江湖毓群鱼,水大随所拣。奈何世上人,寻到秋鱼眼。

岁时书事 其十

宋代 张侃

岁晚星回天,雪晴雨收脚。畦丁昨夜来,老竹如新斮。

我本一书生,纸上守糟粕。治圃非素长,方欲求其略。

吁嗟天下人,方以邻为壑。人心自尔殊,化工无厚薄。

凤鸣洞祈雨三绝 其一

宋代 张侃

山蹊屈曲费跻攀,来谒仙姑气貌閒。曾与人间祈得雨,姓名从此彻天颜。

代吴儿作小至后九九诗八解 其一

宋代 张侃

一九才过二九来,见人相唤袖难开。外头天色时时转,雪急因风缓缓回。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三

宋代 张侃

我志甘锄园,汲水敢言倦。汲种百尺松,终宵风雨战。

土脉分瘠肥,秉性有后先。蔚然三寸长,荆棘从旁罥。

待得成清阴,方为世人羡。画手知姓谁,拂拭好东绢。

写此岁寒姿,爽气满庭院。不记少小时,插株泥样贱。

打鱼网叹

宋代 张侃

山川信美何处无,只许渔处把茅居。四时风月俱占断,诗人琢句空长吁。

渔处平生家累重,得鱼入市日曈眬。裹盐籴米了晨炊,依旧寻鱼波汹涌。

山川虽好侬不知,只知取利他何为。群居出巧结新网,名以拦江纵所施。

鲤鲂未免仅出入,切勿因香恋微湿。破坏好景是渔处,不用健羡琢句工。

圣人设险今重险,取与不取戒以渐。

戊寅自赞

宋代 张侃

有伯夷之清,而无万世之准。有孟郊之古,而无一代之名。

能操守而冰洁,视富贵如云轻。前乎直夫是一臞叟,后乎直夫是一书生。

既不能润乎诗书,又不能事乎纵横。客有过者曰:嘻,视彼拙貌,徒污丹青。

张侃

张侃

  张侃(约公元1206年前后在世),字直夫,本居扬州,后徙吴兴。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开禧中前后在世。尝监常州奔牛镇酒税,迁为上虞丞。父岩以诌媚权奸,为世诟病。侃独志趣萧散,浮沈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恬静不争之士。侃工诗,闲澹有致,有拙轩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1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