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黑云行

黑云行

宋代 张侃

山头墨云未肯归,闸边积水正涟漪。去年苦旱望甘雨,今年久阴藏晴曦。

天心人意默相契,雨多不止尺入地。讼风拟学韩退之,深恨绿笺无好辞。

诗人张侃的古诗

纪程十绝 其四

宋代 张侃

百漏船东竹似椽,一杯茗粥说痴禅。恰如二月乌㩜角,村北村南童稚颠。

春日览古四绝 其三

宋代 张侃

结庐恰恰对西亭,万物昭回自赋形。秋晚不妨寻好处,何须送客话飘零。

秋日閒居十首 其二

宋代 张侃

名花逢深春,各自逞娇怪。蔷薇绕篱根,园丁采去卖。

琐细不知名,结束担头挂。细细随轻风,时时与破坏。

诗人浪自吟,放言竟成躗。红紫一夕空,又见韶华迈。

亭亭珊瑚枝,懒入名花派。每见天秋凉,依竹堪入画。

戊寅自赞

宋代 张侃

有伯夷之清,而无万世之准。有孟郊之古,而无一代之名。

能操守而冰洁,视富贵如云轻。前乎直夫是一臞叟,后乎直夫是一书生。

既不能润乎诗书,又不能事乎纵横。客有过者曰:嘻,视彼拙貌,徒污丹青。

岁时书事 其一

宋代 张侃

官居尽日閒,随意自消遣。出门河水清,风定回长练。

烟林入画图,脱叶霜新绚。景色为人妍,一岁知几变。

因思天地间,是处堪留恋。指随襟袖寒,地气近淮甸。

归来吹青灯,峨冠看经传。今人聊复尔,古人不可见。

嘉定壬午春晚园官送杞菊因取陆天随苏东坡张南轩三赋诵之感事赋诗

宋代 张侃

我志甘澹薄,不为物所迁。园官送杞菊,秀色满目前。

生育秉至性,阴阳顺中权。可怜黄口儿,匕箸照腥膻。

纵得一饷戏,旁观成胁肩。杞菊付中厨,试著姜盐煎。

至哉天下味,妙处秘不传。三贤留隽语,首当师之焉。

感皇恩 元夕后二日,同彦敬郎中饮洪宣慰山园红梅下,得感皇恩二 ...

宋代 张侃

佳处记曾游,十年重到。罨画湖山最春早。红梅几树,一夜东风开了。

矮松修竹外、依然好。

玉色醺酣,香团娇小。消得金尊共倾倒。满怀风味,前度何郎今老。

徘徊疏影里、花应笑。

秋日閒居十首 其六

宋代 张侃

江南多泽国,别派亦成湖。渺渺明佳景,纷纷展画图。

层穹邈无际,浮翠前峰孤。欲唤扁舟去,笔床茶灶俱。

东边屿深幽,稚芦不记株。花轻相上下,随风掠酒盂。

湖中开一镜,中有双野凫。可怜知者少,此趣未尝无。

发奔牛

宋代 张侃

红添花满溪,绿带草穿石。佳致在目前,远近记经历。

云疏雨渐收,篙长水倒激。平生一诗卷,未免写胸臆。

记得坡翁言,在郡六百日。出处虽不同,我性聊自适。

王梅溪题玉枕峰二绝 其一

宋代 张侃

静处翻千偈,忙中认一身。忽看枕峰句,便作是非人。

十年前拜四圣观林和靖像曾有诗为士友讽诵庚辰中秋后十日重游适梅 ...

宋代 张侃

孤山山下旧祠堂,诗与梅花一样香。方欲向君求剩语,忽逢摘索破天荒。

用秦少游韵二首 其二

宋代 张侃

未工射雉怯如皋,欲挂衣冠慕老陶。莫为功名多戚戚,须知身世两劳劳。

求鱼切戒空缘木,买犊不妨先卖刀。未有田园作归计,年来留滞感潘毛。

宿等慈僧房

宋代 张侃

小小禅房若个宽,氎巾楮个护幽閒。贪看天外云千变,忘数檐前竹几竿。

老衲咒经祈雨切,臞翁煮粥当晨餐。早知一念能持静,不学槐安蚁走盘。

题萧照渔渔对语图

宋代 张侃

世人大半爱渔渔,不道渔渔心志凋。漫钓溪鱼临月夕,每沽村酒怕霜朝。

檀栾男女衣蓝缕,澹泊生涯舟荡摇。偷得片时相对语,从头至尾尽无聊。

岁时书事 其二

宋代 张侃

墙东古杨树,秋来已憔悴。非无岁寒心,政以枝条脆。

阳春敷新荣,生育不择地。依依杨柳枝,风前舞娇翠。

娇翠虽至柔,中有生生意。

秋后积雨起水曾舜卿朱秀文有诗用韵作俳谐体田家苦三叠 其三

宋代 张侃

积雨因风骤作寒,又吹浊水浸牛栏。须知此去盘中饭,一似鲇鱼上竹难。

岁时书事 其十

宋代 张侃

岁晚星回天,雪晴雨收脚。畦丁昨夜来,老竹如新斮。

我本一书生,纸上守糟粕。治圃非素长,方欲求其略。

吁嗟天下人,方以邻为壑。人心自尔殊,化工无厚薄。

梅时往来郊外十绝 其三

宋代 张侃

一冬多雪更多阴,问讯溪梅春未深。等得春来花已漫,孤高不改岁寒心。

延桂堂

宋代 张侃

静看桂影上帘栊,几度吟诗句未工。从此相忘天地外,主人袖手小阑东。

苏成之

宋代 张侃

忆与成之别,于今廿五年。今朝复相见,话旧竹窗前。

张侃

张侃

  张侃(约公元1206年前后在世),字直夫,本居扬州,后徙吴兴。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开禧中前后在世。尝监常州奔牛镇酒税,迁为上虞丞。父岩以诌媚权奸,为世诟病。侃独志趣萧散,浮沈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恬静不争之士。侃工诗,闲澹有致,有拙轩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1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