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谯东魏武帝庙

题谯东魏武帝庙

宋代 张耒

草昧群龙斗,英雄接上游。吴卑青盖伏,蜀陋葆车留。

挟汉临诸夏,中原半九州。人惊吕布缚,谁信本初忧。

天作西南限,时方割据秋。力终回赤壁,功止霸诸侯。

历数知归禹,乾坤正造周。事商完夙志,传子岂人谋。

铜雀佳人恨,西陵拱木秋。千年故乡庙,歌舞荐牢羞。

诗人张耒的古诗

赠无咎

宋代 张耒

快哉亭下水连城,落日断霜相映明。
人在卷帘尊俎里,诗从挥麈笑谈生。
扬州何逊风流在,江夏黄香句法清。
□□□□□□□,□□□□□□□。

昼卧口占二首 其一

宋代 张耒

人事日益远,秋居何飒然。苔随墙半雨,叶放树中天。

晚春初夏八首 其七

宋代 张耒

春归草木漫青红,半委尘埃半逐风。谁似长楸百馀尺,高张锦绣照青空。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 其六

宋代 张耒

经时不饮酒,廪薄人口众。人閒多是非,不敢盗邻瓮。

二公洛阳日,想见饮屡痛。行求放湖海,种秫代官俸。

感遇二十五首 其九

宋代 张耒

唐皇欲丧乱,豺虎依山丘。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

古意效东野二首 其一

宋代 张耒

与君虽异坊,秋凉各平分。已遣月入牖,更教风扫门。

照君幌中寝,拂君堂上尘。绸缪似衣带,终日绕君身。

东海旅夜二首

宋代 张耒

兰釭背壁影微微,千里天涯客梦归。
一夜海风声不断,晓来寒叶满庭飞。

重到临淮寿圣院

宋代 张耒

陈迹不可访,旧游三十年。
相逢非故物,大半已沉泉。
世界扬尘海,浮生不系船。
老人无固必,醉即掩篷眠。

初夏谒告家居值风雨偶作二绝 其二

宋代 张耒

高堂终日雨潺潺,却著重裘尚薄寒。风雨似秋君莫怪,客愁天色两相关。

早起二首

宋代 张耒

沧江初夜雨翻盆,将晓风声战乱云。
篱下寒鸡鸣晓苦,老人先起自开门。

双槐晚秀三月一日初见新叶

宋代 张耒

东皇无处著繁华,亦复分张到我家。他日老苍悲败蘖,今晨嫩绿出新芽。

秃翁承弁纤纤发,村妇萦鬟草草花。桃李蹊中人绝迹,绿阴门巷正藏鸦。

和苏适春雪八首 其七

宋代 张耒

山中景物最幽奇,祇欠夫君为赋诗。长忆东风吹女几,琼瑶交贯碧琉璃。

西山寒溪

宋代 张耒

兹行颇閒暇,聊此山水间。幸有所携人,臭味同一源。

山溪并修涧,嘉木间蒲莲。杉松鸣古刹,始觉此溪寒。

孤亭出屋背,石磴相牵攀。迎客穷道人,俯偻须眉斑。

释子具粗粝,虽贫有馀欢。午登西山去,路作九曲弯。

山禽惯不惊,夏木秀且繁。缅怀紫髯公,奠玉祠天坛。

豪强有遗韵,兴废无留观。空岩一泓泉,引予掏清甘。

至人悲热恼,遗此消昏烦。我茶非世间,天上苍月团。

为尔惜不得,烹瀹浇晨餐。深谷晚易阴,快雨时斑斑。

但见夹道松,龙髯湿苍颜。念我亦閒人,屏居闭柴关。

不使倒珠玉,济我胸中悭。之官亦漫浪,遇胜却盘桓。

平生据顽钝,信命傲忧患。言归徒旅疲,就荫休征鞍。

却视来时舟,一叶系荒湾。

獐猿图

宋代 张耒

阴岩万古无纤尘,木石翠纤无冬春。时哉两猿挂复蹲,其一抱子为屈伸。

下有游貆意甚驯,雄雌嬉游循水滨。沐猴遇獐愕欲奔,据高自得俯而扪。

悬之门堂阅疑真,妙哉易生笔有神,以此成名以终身。

吴江道中怀陆鲁望

宋代 张耒

我亦扁舟一散人,江湖为洗十年尘。
笔床茶灶经过地,风月相望亦有神。

正月三日大雪雪晴有感

宋代 张耒

平生对雪须千首,何事今千无片词。
老大怯寒唯泥酒,穷愁须醉不吟诗。
润催庭柳将开眼,冷送江梅欲别枝。
何处高楼有残白,旧游无处寄相思。

厌雨四首 其三

宋代 张耒

朝雨没田夜崩屋,下民何罪罹此毒。天公行雨须命龙,那知人欲食龙肉。

玄云幕天不可决,日乌戢翼愁旸谷。区区昏垫未足忧,当念波涛翻地轴。

永宁遣兴三首 其一

宋代 张耒

国破空陵墓,时移改要冲。人随幽谷路,县隐乱山峰。

零落荒祠树,悠扬晚寺钟。犹传仙旧隐,跨鹿有遗踪。

雪中狂言五首 其四

宋代 张耒

请说吾乡人种麦,漫山亘野顷千百。北风寒严大泽乾,一腊何啻见三白。

春泥冰消土脉动,垄亩渐纵牛羊迹。街头作饼大如槃,一岁衣食事已毕。

夏日七首 其七

宋代 张耒

女几山前官舍清,绕堂鸣涧夜泠泠。尘埃别后何由见,檐雨三更起坐听。

张耒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52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