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避地雁田陈楚白兄弟日邀饮湖中袁裕公至云里中大饥贼据茶山死者十有七作诗感志

避地雁田陈楚白兄弟日邀饮湖中袁裕公至云里中大饥贼据茶山死者十有七作诗感志

明代 张穆

愁得馀生愧饭蔬,感当尊酒念邻居。巢云尚累牵鸡犬,泛棹□无动鸟鱼。

五月烟迷桐岭渡,兼旬烽断莞城书。三都正自如珠粟,桑里贫交草满庐。

诗人张穆的古诗

新溪漫兴

明代 张穆

百年心力半消磨,日倚柴扉看逝波。野阁□溪来倒影,短墙垂柳入高歌。

儿童偃蹇随花积,宾客萧条听鸟过。家贮浊醪方有待,忍令春事笑蹉跎。

中秋后二日槎城同诸子登逍遥岩

明代 张穆

残暑未尽归,山气晓已肃。山岩虽数登,恨负长居宿。

去郊三里馀,山兴不至独。出门行咏歌,凉风发芳郁。

浅流落野花,疏籁动高木。山僧朴无营,榛莽争石菊。

十年题藓中,隐约尚可读。陟高睇群峰,青削森若竹。

河沿纳溪流,渔网映莎蓼。荒城烟火馀,不似当安隩。

兵甲犹未宁,安能肆林麓。暂为世外欢,共得阔心目。

兔影怜未亏,山头胜华屋。

将隐海上

明代 张穆

回看运会复何营,现在都归夙妄情。劫火几时灰并烬,颓波谁谓致澄清。

足知贫贱为生拙,且喜行藏著处轻。快睹巨涛朝浴日,风尘不向海门生。

过馀力轩梅花下吊仲师兄

明代 张穆

屋角寒烟冻懒飞,梅花零落点人衣。石床苔冷琴书寂,池草无言梦不归。

宿白云寺

明代 张穆

行行上翠微,石径野棠飞。采药逢仙侣,闻钟起道机。

天空双鹤度,山静一僧归。倚槛看云海,层城隔夕晖。

怀王园长先生

明代 张穆

先生抱至道,履险如不闻。一诚孚豚鱼,乃复格兽群。

当时失重渊,智者为纷纭。余观造物宰,冥漠断有分。

羑里厄圣贤,入火固不焚。目断西飞鸟,无由寄海云。

哭袁羽人山人 其一

明代 张穆

吴江佳句绝伦群,老去毫锋叱咤闻。自后骚坛建旗鼓,不知谁代子仪军。

舍斋居为精舍

明代 张穆

老去废尘事,从兹闲有由。池开净法界,地涌古仙丘。

幽路依桥折,春林抚槛流。永怀在白社,今得远公俦。

初冬汪汉冲先生招宴同诸子分韵

明代 张穆

朝承雅会蔼东南,五柳垂门满驻骖。送酒不须歌艳曲,开襟饶喜畅雄谈。

秋残金橘供冰椀,画尽虫书启玉函。醉里分题惭绮句,敢将竽瑟得同参。

秋杪李慧庵招游白云蒲涧同胡约庵吴锦文两司理沈甸华朱公是李方水 ...

明代 张穆

城皋秋路草烟寒,千仞青峰抚轼看。流水香分仙涧邈,幽林云散戒坛宽。

愧逢飞盖西园后,肯谓攒眉白社还。知有玄晖诗句好,重携高咏上孤峦。

吊韩孝廉大心

明代 张穆

乾坤落落更谁亲,无复还能见此人。好月每增长见缺,奇花易老不逢春。

愁随辞汉金人泪,魂绕南归石马尘。纵有离骚岂堪读,寒江何处吊波臣。

重阳后二日同张离隐何不偕陈元孝陶苦子高望公林叔吾集梁芝五斋中

明代 张穆

西园月向九秋逢,素影先分海色空。幽径菊留元亮趣,闲堂尊上孔融风。

霜侵宿鸟翻桐叶,香冷流萤掠桂丛。每感韶华侵短发,四愁歌罢对冥鸿。

鸣鸡赤

明代 张穆

短小雄如欲斗鸡,常随醉里夜冲泥。少年场上争驱罢,空剩金鸡忆晓嘶。

寄孙道人

明代 张穆

小苑低墙见远波,繁桃弱柳醉春和。雾含曲沼泉初动,花散闲窗蝶渐多。

方术静披添圃药,道经遥借自烟萝。偕君浪涉人间世,搔首苍旻发浩歌。

曾旅庵先生螺江寄诗见怀

明代 张穆

迢遥霜雁下寒轩,十载离情远见存。地隔岭云难阻梦,郊无戎马愿加餐。

感知谁更孙阳重,勿剪人犹召伯尊。敢负平生尘外意,终年行迹托空门。

咏瓶梅

明代 张穆

一枝遥自美人分,珍重清轩得狎君。细细注泉增气色,深深垂幕护氤氲。

疏镫渺见横波影,万树应凝匝户云。空笑冰壶异金屋,党家聊喻对幽芬。

花朝同高望公璩子弟赋

明代 张穆

江城一月犹寒色,雨暗苔寒春半过。小燕有情怜旧垒,轻红何意窅高萝。

独临野水怀人远,静对青山战鼓多。一往闲情重花节,故园芳草奈愁何。

哭故将军康之弟

明代 张穆

相期林壑结柴扉,咫尺溪山见面稀。赍志未酬当日泪,失时空作百年归。

敢言见鹿心生猎,谁共闻鸡恨已违。三问英灵浑不答,苍苍冥寞复何依。

石巢

明代 张穆

前身如有托,地复得岩西。老幸资筋力,天遗信杖藜。

青崖馀鸟迹,空劫待禅栖。远慕巢云者,无心与物齐。

留别西陵邹公鼎

明代 张穆

三尺龙泉两石弓,天涯气概获相同。春申去后留宾少,今日因君见楚风。

张穆

张穆

(1607—1688以后)明末清初广东东莞人,字穆之,号铁桥。工诗,善画马,能击剑。壮年往来吴中,结交知名之士。后归隐罗浮山。所画山水有生气。年八十余,尚步履如飞。有《铁桥山人稿》。► 1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