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陈择之

送陈择之

宋代 张栻

君能千里来,乃作触热去。
凉秋幸非遥,归计无已遽。
向来文字间,讲论有平素。
及兹共王事,益得君佳处。
几微独深窥,圭角本不露。
岂期寂寞滨,获此友朋助。
吾邦虽云僻,山水足奇趣。
更期休沐晨,相与穷杖屦。
匆匆何少悰,咄咄出别语。
君怀负丞恩,行矣当及戍。
我亦念归欤,霜天收栗芋。
后会未可期,往事屡回顾。
赠言复何有,独以此道故。
寥寥千载前,达者同一路。
所趋固绝尘,所履无虚步。
临深觉居高,仰止有余慕。
要须学沧溟,汇此百川注。
他年傥相忆,访我城南圃。
无使岁月深,永思编简蠹。

诗人张栻的古诗

次韵刘枢密

宋代 张栻

燕寝凝香意自长,不须乘月据胡床。
新正更喜身强健,和气都归柏子觞。

城南杂咏二十首 石濑

宋代 张栻

流泉自清写,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

憩清风峡

宋代 张栻

扶疎古木矗危梯,开始知经几摄提。
还有石桥容客坐,仰看兰若与云齐。
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
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十六

宋代 张栻

花柳芳妍十日晴,五更风雨送馀春。莫嫌红紫都吹尽,新绿满园还可人。

道中景物甚胜吟赏不暇因复作此

宋代 张栻

支筇石壁听溪声,却看云山万叠新。
总是诗情吟不彻,一时分付与吾人。

题益阳清修寺

宋代 张栻

峰势香炉直,溪流峡水潺。
居然一兰若,唤作小庐山。
老木千崖表,孤亭万竹间。
明朝问征路,回首白云闲。

叶夷中屡以书求予记敬斋予往年尝为亲旧为记

宋代 张栻

向来屡着敬斋语,天恐多言意未明。
今日报君惟一句,工夫端的贵躬行。

崖边积雪取食清甚赋此

宋代 张栻

阴崖积雪射寒光,入齿清甘得味尝。
应是山神知客意,故将琼液沃诗肠。

送甘可大

宋代 张栻

子陵溪水千年绿,犹忆登临日暮时。
子去定能寻胜概,书来当复慰相思。
简编有味宁论晚,得失从渠莫自疑。
也学迂疎教似舅,不应空赋渭阳诗。

寿定叟弟 其一

宋代 张栻

今年黄菊开花早,手撷芳新寿一杯。不用南阳三十斛,家山根蒂好栽培。

谒陶唐帝庙词

宋代 张栻

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层丘。
木偃蹇兮枝相谬,皇胡为兮于此留。
蔼冠佩兮充庭,洁芳馨兮载陈。
纯衣兮在御,东风吹兮物为春。
皇之仁兮其天,四时叙兮何言。
出门兮四顾,渺宇宙兮茫然。

笋脯一平驰寄因和去岁诗为一笑春笋未盛尚续致也

宋代 张栻

权门极珍羞,未办食龙肉。我家湘楚山,箨龙饫奴仆。

淮南户户有黄齑,公今径归亦不痴。更包笋脯赠行李,定应笑杀长安儿。

腊月二日携家城东观梅夜归

宋代 张栻

元自阳春无间断,何人能识化工心。
梅边把酒日近午,鸟语风微花气深。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十二

宋代 张栻

秋后冬前一月晴,小园佳处日经行。半山木落楼台露,几树霜馀橘柚明。

游章华台

宋代 张栻

楚国旧雄胜,荒台今是非。
平川留宿潦,萧寺掩斜晖。
木落秋声急,天高雁影微。
凄凉无处问,骑马踏堤归。

寄曾节夫

宋代 张栻

曾子别经月,想思如几秋。
不应和役叹,却为贾胡留。
雨后湖光满,梅边春意浮。
须君细商略,晴日共茶瓯。

隔墙闻正父乡饮甚乐偶畏风不预用前韵敬简

宋代 张栻

元日忻晴色,新年只旧心。
故人同客里,乡话自情深。
尽说成都酒,休为楚泽吟。
相逢须痛饮,岁月易侵寻。

送然侄四归二首

宋代 张栻

堂堂希白翁,共惟同出自。
百年诗礼传,名教有乐地。
嗟予力未胜,永抱蓼莪意。
积累盖百叹,承家岂云易。
赐然履渊冰,中夜耿不寐。
协心望尔曹,勉力绍前志。
岁晚期有成,庶或保无坠。

城南杂咏二十首·石濑

宋代 张栻

流泉自清写,触石短长鸣。
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

送刘枢密留守建康

宋代 张栻

整驾欲南鹜,乃复送乃舟。
乃行民所瞻,原言勿淹留。
向来秉事枢,正色有忠谋。
坐觉国势尊,已验权网收。
如何霖雨泽,偏使及南州。
新春紫诏下,闻者宽百忧。
谁长今重镇,百万宿貔貅。
控江抚长淮,声势接上流。
吾皇志经略,此地合绸缪。
不应万全策,岁月空悠悠。
先当植本根,次第施良筹。
未闻欲外攘,而乃忽内修。
幕府方宏开,人才要旁搜。
可不念葑菲,惟当别薰莸。
留钥岂淹久,即归侍前旒。
尽舒医国手,调瘵会有瘳。
还忆遐荒守,时能寄音不。
张栻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30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