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吕与叔观耤田三绝 其二

和吕与叔观耤田三绝 其二

宋代 张舜民

奉常别后青衫窄,刺部归来白发多。眼看汤孙宜黍稌,愧无才力继猗那。

诗人张舜民的古诗

书陈副省卷

宋代 张舜民

乃翁能继辋川吟,零落传家得至今。
贫贱莫量陈孺子,与人千古作知音。

下滩二绝句 其二

宋代 张舜民

江风淅淅似相催,绿竹丹枫去又来。任使云帆能破浪,不知归客已心灰。

送鲍经句赴辟洮东幕府

宋代 张舜民

平昔通家子,今为幕府宾。
宦游知几日,器业已成人。
陇右从戎客,燕南老病身。
军中想多暇,莫惜寄书频。

组以时果供馈予以酒为报

宋代 张舜民

馑岁无时果,秦人餍草茶。
开奁惊见李,对客喜浮瓜。
为乏琼瑶报,聊称旨酒嘉。
中郎不忧老,有女可传家。

邻居张民师友孝斋

宋代 张舜民

岁晚何人念孔怀,北斋风景似南斋。
夜寒几借阳城被,归兴徒穿杜子鞋。
乌鸟争巢时坠屋,丛萱得雨乱侵阶。
闭门朗讽閒居赋,一任红尘涨六街。

南衙寺会宿王鲍二同年

宋代 张舜民

遍走长城塞,归由舜阪头。
榜中千里骏,天外二星流。
花月仍寒雨,关河逼寺楼。
宁知十年后,此地并衾裯。

八月十四日清豀堂望月

宋代 张舜民

客路三湘远,天风八月清。
云间虽掩映,水底已分明。
且对当年影,休吟万古情。
喜君方向满,照我过江城。

别房州

宋代 张舜民

有客尝谈解散川,偶因晴景到山前。
溪流似景清无底,石壁如门翠插天。
夜气结成三洞雨,春渠饮尽一州田。
临行始觉房陵好,更欲迟留住一年。

和赵大监雪一首

宋代 张舜民

腊雪称为瑞,初春又不同。月藏灯市底,云泛綵山中。

洒面犹堪数,连宵势莫穷。催花萦小槛,引絮舞低空。

三径从谁扫,千门倏自通。䙰褷消酒力,料峭却东风。

阔壅平戎幕,孤撑访戴篷。岂期麟趾客,并舍虎门东。

郢国歌难和,梁园赋易工。何人知帝力,鼓腹颂清衷。

送李傑出帅湖南乞由邵阳拜松楸上可其请

宋代 张舜民

春来汴水带冰流,先送湖南第一州。
旧置义庄赒族党,新持使节拜松楸。
清湘楼晚晖金上,明月池开衣锦游。

均州南川春日三首 其一

宋代 张舜民

水墨屏风远近开,人烟隐映水环回。何人学得愚公术,故意移将灞浐来。

体之推官侍亲出使聊书短篇以浼行色

宋代 张舜民

游梁并困洛,谁是故人情。
未尽环中说,俄成剑外行。
路遥诗箧重,雪映彩衣明。
预想东归日,相逢指渭城。

打麦

宋代 张舜民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
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
转到天心麦已熟。
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
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济川堂

宋代 张舜民

河流便当城,峻岭借为屏。
疑在金山寺,凭栏看北泠。

邓正字宅见刘明复所画麓山秋景

宋代 张舜民

洛阳才子见长沙,自识中丹鬓未华。
文武才全皆不试,丹青笔妙更谁加。
老杉列在堂皇上,小景将归学士家。
我有故山常自写,免教魂梦落天涯。

再过黄州苏子瞻东边雪堂因书即事题于武昌王叟斋扉

宋代 张舜民

欹帆侧柂岭边归,重过东边叩竹扉。床坐凝尘风自扫,江山无主燕空飞。

门前桃李添新径,井畔梧桐长旧围。好在江南王钓叟,为君时复晒渔衣。

哀虢县令犹子箅起二

宋代 张舜民

送别言犹在,来书墨尚温。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
魂兮今有托,将袝伯兄坟。

九日和检法登高之作

宋代 张舜民

重阳何处可登临,独有条山可共寻。
世上几人能到此,樽前万事莫相侵。
溪风猎猎时吹帽,菊蕊纷纷易满襟。
莫为嘉辰频索醉,也须随分惜光阴。

题豆馆

宋代 张舜民

关头日落薄衣襟,又对丛芦拥鼻吟。
尘土十年缠马足,只凭双鬓照归心。

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

宋代 张舜民

清溪水底月团团,因见中秋忆去年。
旱海五更霜透甲,郴江万里桂随船。
昔看故国光常满,今望天涯势似偏。
只恐姮娥应笑我,还将只影对婵娟。
张舜民

张舜民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15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