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怀圣寺

怀圣寺

明代 张诩

夷夏天应共,羊城地独灵。端阳登塔顶,应起望乡情。

诗人张诩的古诗

怀林见素先生时巡抚江右

明代 张诩

八壶仙人携药囊,囊里多传救世方。盖顶有天开日月,车前无地著风霜。

曾闻洛下归司马,又见朝端用李纲。东海渔翁身日远,了无经济得商量。

次韵答江桂轩宪副见示四首 其二

明代 张诩

秋光荡漾此无涯,花既婆娑鸟亦嗟。茅屋松林映秋水,石门何谢鹿门家。

赠王司谏文哲奉使北还兼柬吴世美司谏

明代 张诩

李泌当年一献身,岂无高楫济长津。观风夷夏诗多采,补阙朝廷疏屡陈。

阿阁九苞回彩凤,急风千丈挺霜筠。因君却忆吴司谏,曾以龙光射钓纶。

题江宪副所藏盛行之画梅竹石

明代 张诩

豸史江公好种树,疏梅瘦竹百般许。亦有怪石中离立,近观远观皆有趣。

江公仕宦挂金鱼,年来六十归悬车。风雪闭门刚此对,千红万紫都不须。

草堂一轴画高挂,怪石之怪见者诧。平泉醒酒未足珍,得恐初平精魄化。

红梅蜡梅参差开,点画殊自天然来。山谷见之当二绝,逋仙马首应迟回。

乱竹数茎尤自好,酒酣想像一笔扫。今人谁复更王猷,未必见君肯倾倒。

吾闻江东盛行之,画史之中此白眉。请观放笔为此画,若与造化争神奇。

虽然画亦竟何取,玩物丧志古人语。劝君见画莫便誇,且看江公真意处。

桥梁文溪桥

明代 张诩

丝管纷纷日欲斜,隔溪烟火万人家。红桥绿水依然是,不见当年李探花。

罗浮别董东湖

明代 张诩

凭高一望出氛埃,多少江山眼底开。宇宙无穷双目短,不知何处是天台。

江门三首

明代 张诩

天接潮头来舫白,云横水口映蓑明。一条正路黄云里,千丈盘空紫气生。

马牙香

明代 张诩

南国香株老,天人巧制成。马牙形偶取,鸡舌价同评。

佳气连三岛,芳名动两京。清香浮几席,馀馥袭簪缨。

载去中华遍,传来外国惊。始同樗栎隐,晚滥庙堂荣。

九庙珍尤甚,诸天用不轻。沉檀推独步,膏火谢时情。

事业同调鼎,仙风陋泛瀛。此为知者道,难与俗人争。

慈应寺

明代 张诩

大川东下水茫茫,隔水松篁是上方。烟雨远连沧海外,龙光直射斗牛傍。

空中宴坐诸魔灭,天际浮杯一练长。谁把桃花源比并,落红津畔引渔郎。

百可亭

明代 张诩

咬得菜根方百可,养心寡欲老偏宜。拔葵世想公仪子,鬻犬谁非吴隐之。

赠董少参

明代 张诩

力解新藩佐,羞弹旧豸冠。十年淹岭表,归日逼冬残。

家傍天台秀,人寻洛社欢。子孙谁不念,遗以鹿门安。

黄塘道中遇高三峰侍御话旧兼赠复命之行 其二

明代 张诩

胶漆斯文此地逢,苍崖之后又三峰。百年洒泪河梁别,一旦知心管鲍同。

淅淅秋风双短鬓,悠悠江水一孤蓬。微茫后会知何日,尺牍频须托便鸿。

远华楼

明代 张诩

远华楼前百花开,金鞭紫花嘶将来。明眸皓齿绝世艳,玉箫金管振天哀。

远华楼前百花落,夜夜楼头吹画角。笙歌声断昼沈沈,烟草愁生春漠漠。

花开花落自年年,今日繁华非复前。尘世几人能得仙,古来无恙此山川。

草芥功名何足觅,浮云富贵终何益。君不见漳河铜雀起秋风,洛下铜驼在荆棘。

苍厓为侍御周襄虞先生题

明代 张诩

一厓高控浙东西,上柱苍苍下映溪。秋色迥连沧海阔,晚晴偏觉万山低。

擎天终古何由壤,拔地无阶岂易跻。我欲振衣酬仰止,钱塘烟水搒舟迷。

和陶饮酒十首 其九

明代 张诩

壮年出从事,携书逐群英。宇宙自本体,于世谁无情。

但愧天机浅,逢人辄披倾。匪烦则伤诞,何异秋虫鸣。

长歌归鹿门,采药终吾生。

重经鄱阳湖

明代 张诩

众水之所汇,浩然成此湖。清流通楚蜀,高浪拍匡庐。

润泽功须有,朝宗意不无。烟云任遮障,日月共盈虚。

斗酒青莲醉,扁舟范蠡趋。奔波吾老矣,怀古慨何如。

一矢歼陈虏,多方定禹谟。康郎有遗庙,人极此中扶。

和陶饮酒十首 其八

明代 张诩

此道没人我,那知非与是。应物如悬鉴,妍丑自毁誉。

孳孳秉智炬,正坐多事尔。愿君取吾言,吾言良不绮。

云母井六首 其三

明代 张诩

弱水蓬莱几浅清,尚缘尘绊恼人情。撒手瑶池归去晚,一场春梦又分明。

赋归亭

明代 张诩

陆贾通南越,黄金满橐回。而今腰纵折,谁肯赋归来。

挽镇北杨侯 其二

明代 张诩

十月胡风浩浩吹,将营星殒北天低。玉鱼何处蒙恩葬,铁骑当年仰抹嘶。

万里长城关外设,三边戎马手中提。云仍孙子多枝叶,主上临轩又折圭。

张诩

张诩

(1455—1514)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19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