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贺徐都宪巡抚山西

贺徐都宪巡抚山西

明代 张诩

玉音初听九重宣,共贺台端此得贤。饮水已先清百粤,倒囊今急救三边。

广东俗异河东俗,此日天同昔日天。出处大臣终体国,烟霞名利总难牵。

诗人张诩的古诗

百可亭

明代 张诩

咬得菜根方百可,养心寡欲老偏宜。拔葵世想公仪子,鬻犬谁非吴隐之。

挽罗内翰一峰先生二首 其二

明代 张诩

十年仰止清风洞,一夜悲君广趣亭。涕泪纵横如雨注,笑谈那复听风生。

洛下有人忧汉室,江潭何事著骚经。夜阑独坐观乾象,东壁今来少一星。

送刘都宪子贤巡抚延绥

明代 张诩

东南财赋今竭矣,西北烽烟尚赫然。此日北门烦锁钥,几年南国借旬宣。

安边兵甲胸中有,活世参苓肘后全。自昔庐陵忠节薮,肯将勋业愧前贤。

至日怀吉夫侍御

明代 张诩

尽日蒙头岩户扃,停云何处最关情。坐忘自觉元和复,梦破谁知宠辱惊。

短榻风连南岳秀,长筇月漾粤江清。何时载酒偿前约,看竹亭修近落成。

南濠二首 其二

明代 张诩

卷帘罗绮艳仙桃,百粤风烟接巨鳌。莎径晚烟凝竹坞,雁迷寒雨下空濠。

菊坡亭

明代 张诩

菊湖之上菊坡亭,西望罗浮万仞青。到处事功唐李泌,暮年风节汉严陵。

赠罗蘖山方伯入觐

明代 张诩

海国秋风搅树声,粤山粤树送君行。八年四海维藩誉,万里长驱入觐情。

已见东南悲树火,还闻西北事经营。高材端合为时用,安得如前谷口耕。

次韵周侍御见梅三首 其三

明代 张诩

数点庖羲画,根枝体用周。未舒佳实在,忽放异香浮。

世界梨花梦,人心粉蝶谋。回头尔孤凤,百卉鸟啁啾。

闻当道上荐剡

明代 张诩

疏狂性本处时难,岂是平时不爱官。世际唐虞堪击壤,事逢贡禹耻弹冠。

空遣春云千岫白,莫酬豸史寸心丹。而今只好师康节,安乐窝中笑弄丸。

周节妇祠

明代 张诩

周家女儿古贞烈,平生自贞孤鸾洁。贞翼惟齐鸑鷟飞,同心兼得关睢别。

绿林虽豪敢犯之,佯作温柔向渠说。回头白璧已沈波,绿林睨之惊欲绝。

桃花脸上春风生,争料胸藏一寸铁。贞魂应不逐飘风,定作厉鬼将冤雪。

至今兰石海为清,中有秋波照寒月。

江城梅花引 答内

明代 张诩

小楼日日数征帆。忆江南。征江南。帘外垂杨,帘里曲阑干。

清晓起来帘下坐,揽明镜,拭红绵。梳绿鬟。

绿鬟绿鬟菩萨蛮。花懒簪。泪暗弹。画也画也画不就,曲曲青山。

换了罗衣,若个念春寒。传语而今归计稳,打双桨,到门前。

三月三。

次韵答江桂轩宪副见示四首 其三

明代 张诩

病枕焉知世上年,烟花钓艇是随缘。西风捲尽南窗雨,明月千峰中酒眠。

题江宪副所藏盛行之画梅竹石

明代 张诩

豸史江公好种树,疏梅瘦竹百般许。亦有怪石中离立,近观远观皆有趣。

江公仕宦挂金鱼,年来六十归悬车。风雪闭门刚此对,千红万紫都不须。

草堂一轴画高挂,怪石之怪见者诧。平泉醒酒未足珍,得恐初平精魄化。

红梅蜡梅参差开,点画殊自天然来。山谷见之当二绝,逋仙马首应迟回。

乱竹数茎尤自好,酒酣想像一笔扫。今人谁复更王猷,未必见君肯倾倒。

吾闻江东盛行之,画史之中此白眉。请观放笔为此画,若与造化争神奇。

虽然画亦竟何取,玩物丧志古人语。劝君见画莫便誇,且看江公真意处。

刘王冢

明代 张诩

锢泉欲奚为,铸金亦徒尔。人生陌上云,伯业东流水。

挽镇北杨侯 其二

明代 张诩

十月胡风浩浩吹,将营星殒北天低。玉鱼何处蒙恩葬,铁骑当年仰抹嘶。

万里长城关外设,三边戎马手中提。云仍孙子多枝叶,主上临轩又折圭。

赋归亭

明代 张诩

陆贾通南越,黄金满橐回。而今腰纵折,谁肯赋归来。

杯渡山

明代 张诩

海风高,海水怒,海水茫茫一杯渡。荆棘丛生虎豹丘,跏趺之处景遂幽。

我亦有杯异于是,先天而生后天死。十洲三岛生中生,五湖四海起处起。

君不见人言一苇曾渡江,莲舟之说俱荒唐。

董正墓

明代 张诩

重岗如抱岳如蹲,碧水春风野外昏。不睹琼林依玉树,闲看游骑猎平原。

东风近墓吹芳芷,夹道疏槐出老根。

无限别魂招不得,断云含雨入孤村。

峡山书堂

明代 张诩

僧寺依山麓,书堂面水隈。鼎湖龙驭远,禺竹凤声哀。

禹贡不及载,秦关尚未开。如何二帝子,万里却能来。

和沈进士秋兴

明代 张诩

东去云山几万寻,秋风使万未登临。路经铁柱看云久,梦入兰亭落叶深。

篱落萧骚餐菊意,乾坤浩荡济川心。别离未动情先动,一夜江城急万砧。

张诩

张诩

(1455—1514)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19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