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感忆吴振声姻丈

感忆吴振声姻丈

清代 张洵佳

垂老还乡感逝波,西州门外怕经过。红羊劫我无锥立,青眼逢公有砚磨。

鸠杖风清徵福厚,鱼池火及讶殃多。千金一饭虚图报,未得封侯奈我何。

诗人张洵佳的古诗

寄同年华子才内翰

清代 张洵佳

昔日鹅湖我旧游,杜陵广厦最清幽。一从听鼓长安道,不断思君明月秋。

卧病相如仍健饭,依人王粲尚登楼。他年鸿爪重重印,访戴还乘雪夜舟。

有人询少年用功之苦,拈五绝句示之五首 其一

清代 张洵佳

劳心焦思十年多,一第无名唤奈何。想到黄金曾卖赋,此身原不算蹉跎。

予历年避暑祠中,每邀荪湄小住,披襟岸帻相对怡情。今夏移榻来祠 ...

清代 张洵佳

爱我新诗癖嗜痂,微吟宛转总无差。今宵寄尔伤心句,好向秋坟唱鲍家。

游某氏园二首 其一

清代 张洵佳

林泉揽胜擅琴东,结构天然夺化工。闻道经营逾廿载,主人辛苦客从容。

庚辰岁暮杂感示谢小渔孝廉四首 其四

清代 张洵佳

骨爱梅花品爱莲,旧家小玉是神仙。相随宦海三千里,算买芳邻百万钱。

风雅尽能传韵事,悲欢容易感中年。东山福分难希冀,聊把閒情付管弦。

金溎生同转寄示诗章并以冰泉唱和闰集及陶庐杂忆两卷见赠赋此报之 ...

清代 张洵佳

万派江声腕底鸣,新诗读底有馀情。风骚独倡千秋业,几席亲联四海英。

上接敦槃袁蒋赵,远搜文献宋元明。名山不藉松云护,依傍名山便得名。

再续伤春词四首 其二

清代 张洵佳

银河高迥片云收,有客凄凉怕倚楼。天上月圆能几夜,人间花落到中秋。

渡江何苦迎双楫,铸铁谁教聚六州。无限悲欢无限恨,一齐收拾在心头。

甲午岁暮感事诗 其九

清代 张洵佳

军逢大敌故迁延,棋局输人下手先。四路鼓声惊动地,一封奏草尚瞒天。

贺兰拥甲身先遁,仓葛呼庚釜尽悬。太息蛟螭光怪起,燃犀谁与照江边。

有人询少年用功之苦,拈五绝句示之五首 其三

清代 张洵佳

窗下无人月下跳,睡魔嬲我到中宵。夏楚借来同棒喝,自家头上不曾饶。

题王雨时亲家遗照二首 其二

清代 张洵佳

临歧握手泪如丝,犹记河如送别时。名士散场君太早,劳人返辙我偏迟。

墓门宿草成千古,野店黄垆酹一卮。不尽死生离别感,故人情重为题诗。

吊浙江三忠诗 其二

清代 张洵佳

当道豺狼据上游,埋轮无地合归休。庸知精卫能衔石,竟有将军肯断头。

力抗神奸争大局,魂归沧海泣同舟。于忠肃是乡先辈,共指西湖作首邱。

历劫吟 其九

清代 张洵佳

大劫才离大疫临,寒灯彻夜听呻吟。庭前赖有婆娑树,风雨黄昏又暗侵。

历劫吟 其六

清代 张洵佳

头蓬足跣泪滂沱,虮虱攒身疾病多。似此红羊罹浩劫,九原父母痛如何。

题郑州吴峻卿刺史扬州纪游诗集二首 其一

清代 张洵佳

居然三月下扬州,一曲清平纪胜游。修到当年狂杜牧,此生端不羡封侯。

五十书怀五首 其二

清代 张洵佳

频年骨肉感沧桑,姐妹花雕伯仲亡。清比梅花怀大阮,香无桂子落偏房。

黄粱春梦惊心早,白发秋娘压线忙。生女如儿聊自慰,教他揖客效男妆。

祠中莲花红白二种,鲜艳可爱,诗以赏之 其一

清代 张洵佳

出水亭亭逗碧纱,临波仙子净无瑕。绛云凉雪交相映,开出几枝如意花。

历劫吟 其十二

清代 张洵佳

斜阳暗淡下秋林,霜雪旋将绿叶侵。杜老还乡思弟妹,清词宛转付哀吟。

阻风怀远县,遇鲍东甫同年之弟振元赴山西万全县任,作诗附寄

清代 张洵佳

尘海惊心岁月迁,青衫小别又三年。太行云气连天际,梁苑霜华刮耳边。

宦辙分驰同是客,风帆无定总由天。吴中秋后莼鲈美,一笑归舟让我先。

七十自寿八首 其八

清代 张洵佳

梁园宾客散如云,幸有徐陵起殿军。跌宕京华如昨日,沈沦沧海感离群。

风霜刻骨寒能耐,松柏凌冬日未曛。拟乞寿言仍自寿,白头忍再累夫君。

箧中检得败纸一束,启视则游梁时留存之要牍也。感而赋此二首 其 ...

清代 张洵佳

黄粱一枕幻耶真,梦去无踪枕尚存。历历雪泥曾印我,萧萧霜鬓已侵人。

铁椎力重心犹怯,铜狄亲摩迹已陈。莫向开元提旧事,白头宫女易伤神。

张洵佳

张洵佳

字少泉,又字瑞生。同治癸酉优贡,历署河南上蔡,宁陵陈留县知事,升用直隶州知州。著有《爱吾庐诗钞》。先生诗宗香山,为人朴讷谨愿,胸无城府。严取与,辨义利,交久益敬。乡里后进有一才一艺者,必为之揄扬不置。需次汴垣,兼藉课徒自给,春秋榜发售者踵接。徐东海相国、朱古薇侍郎其尤著者也。宰上蔡日,终日堂皇,清理狱讼,不三月,囹圄一空。宁陵亦然。调署陈留二年,学道爱人,宽猛相济,政绩尤著。先生五十书怀诗有“两载民情水乳融”之句。年五十一,即自劾旋里。春秋佳日,惟与二三知已饮酒赋诗,不问门以外事,时论高之。► 270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