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安南使令上头翰林校书阮法献诗四绝次韵答之 其二

安南使令上头翰林校书阮法献诗四绝次韵答之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穷发雕题已一家,日南使者觐京华。君王亲校燕山籍,驾出金根白象车。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过兰溪

明代 张以宁

昔过兰溪上,秋风把酒杯。重来人事异,独立客心哀。

沙合滩声转,帆移塔影来。赤松山色近,伫望意徘徊。

题广陵李使君园

明代 张以宁

最爱燕山李使君,名园草木有清芬。竹光夕度淮南月,松色秋连海上云。

九日登临来此地,百年忠厚见斯文。酒阑怀我幽栖处,松树苍苍猿夜闻。

环翠楼为危子绎作

明代 张以宁

新搆清溪溪上山,天开罨画翠回环。天横星汉高寒外,坐入烟岚晻霭间。

衣桁暖生云淰淰,琴床清滴雨斑斑。癯儒夙有楼居好,归欲从之结大还。

次李左司明举看田朱家垈韵

明代 张以宁

愿丰亭前春事深,清时休日此幽寻。长思相觅饮君酒,亦欲即归投我簪。

三月风光开罨画,百年交好契磁针。明晨拟看功成去,臈蚁开尊满共斟。

子烜买红酒

明代 张以宁

吴江红酒红如霞,忆着故园桃正花。
羊角山前几回醉,女须嗔汝未还家。

桃源春晓图

明代 张以宁

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春水绿于苔。不因渔艇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

翠雨流云连玉洞,丹霞抱日护瑶台。幔亭亦有虹桥约,问我京华几日回。

为舟人万氏题象图

明代 张以宁

雪白双牙云满身,日南万里贡来驯。远方奇物真堪画,却是中州有凤麟。

过采石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重过峨眉访旧游,三山无恙水东流。若为唤起青莲客,共醉西风亭上秋。

鉴清轩

明代 张以宁

幽居鉴湖上,湖水直到门。爱彼湖水清,作此湖上轩。

水清可以鉴,皎若玻璃盆。轻风蘋末来,万波生微痕。

散乱眉与须,感兹默忘言。端坐鉴此心,澄之在其源。

微风既不动,止水何由浑。湛然鲵桓渊,照见天地根。

群物芸芸动,中有不动存。寄谢轩中人,细与静者论。

江干江干望不极,楼阁影缤纷。

明代 张以宁

水气多为雨,人烟远是云。
予生何濩落,客路转辛勤。
杨柳牵愁思,和春上翠裙。

过临江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江右流芳墨作庄,气雄文古压欧王。平生却为多稽古,忧杀平南狄武襄。

题刘志云手植松卷

明代 张以宁

刘翁前代之故家,种松不种桃李花。苍髯独立风霜表,几度人间春日斜。

翁家有孙俱白皙,读书松根看松色。准备长镵斸茯苓,同上青云生羽翼。

题山水图次张蜕翁韵

明代 张以宁

粤王山前云出门,叠嶂层峰万马屯。龙过怒涛翻石壁,雁回飞雨暗江村。

泉头洗药流花片,松上题诗湿藓痕。长记钓船归得晚,潮平沙白月黄昏。

初度日次人韵

明代 张以宁

垂弧夙志负生朝,滥点鹓行从百僚。风雪十年双鬓短,山川万里一身遥。

君如黄鹄方高举,我匪苍松愧后彫。已矣劬劳嗟莫报,愿持贞白奉清朝。

铜柱南边石作关海门镇外碧成湾喜君心似朝宗水直过千重万叠山 其 ...

明代 张以宁

十月南方暑气微,洱河驿外叶初飞。遥知夹岸人争看,入贡中朝使者归。

题玄妙观主程南溟所藏冯太守莲花图

明代 张以宁

往时毗陵二千石,能作冯荷世无匹。扬州真馆惊见之,江水江云动高壁。

紫台日出群仙朝,露洗榑桑太霞赤。翠蕤绛节光陆离,汉女湘妃失颜色。

就中一个异姿格,彤霞酒销雪色白。道人一笑三千龄,太华秋风语畴昔。

忆予濯足江上游,浩歌小海无人识。荷叶荷花梦里香,倦游见画三太息。

君当取此叶为舟,凌厉南溟观八极。暮年贺老乞身归,分取鉴湖千顷碧。

梅所歌为朱奂彰作

明代 张以宁

梅之所,梅之所,不在罗浮之村、西湖之屿,乃在淮左竹西最佳处。

主人治地斸云根,纯种寒芳托幽趣。翠禽呖呖月沈山,玉笛愔愔霜绕树。

嗟梅之所兮,谁争子所。昔时金谷桃李园,倏忽春荣安足数。

何时天雪新霁道少人,邛竹扶持老夫去。百壶清酒十首诗,造君梅所谁宾主,醉倒参横楚天曙。

泊湖头水长

明代 张以宁

客路春将晚,征帆日又曛。
深山昨夜雨,流水满溪云。
渡黑渔舟集,村空戍鼓闻。
故园频梦去,植杖已堪耘。

晚泊石头城下明旦发龙江

明代 张以宁

江口帆开五两飞,海门遥望树依微。若为得似千年鹤,东向三神岛上归。

送思齐贤调浙东掾

明代 张以宁

浙水东边幕府开,扶桑朝景拖高台。熊旗虎节层霄下,龙户缇人绝岛来。

碧海清时稀警报,金天爽气盛文材。君行长笑金鳌顶,须有声名彻上台。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