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完者佥宪赴江东

送完者佥宪赴江东

明代 张以宁

公家世践台阶上,江国新瞻使节来。一雨洗冤行列郡,诸星执法近崇台。

山川尚似玄晖赋,父老皆怜李白才。宛水敬亭如历遍,矞云高处是蓬莱。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至建阳文公宅里

明代 张以宁

河南夫子骑箕去,建水重生盖世翁。昔日中原知侍讲,清朝四海学文公。

山藏剑履人如玉,壁出诗书气若虹。卜筑何时邻此地,咏归溪上舞雩风。

夜泊雩浦

明代 张以宁

雩浦四更潮已平,荡舟月落唱歌声。山中应是夜来雨,流出落花春水生。

次韵春日见寄

明代 张以宁

金水河边一遇君,眼中天马欲空群。姓名未接心先熟,笑语才浓手遽分。

调古今难和白雪,才高昔有附青云。薰炉茗捥何时共,细与论文到夕曛。

题刘商观奕图

明代 张以宁

松风冉冉羽衣轻,石上谈棋笑语清。樵客岂知人世换,山童遥指海尘生。

碧桃落尽又春去,白鹤归来空月明。一着山中犹未了,人间流落不胜情。

题钱唐春游卷

明代 张以宁

银鞍白马少年游,十里朱帘上玉钩。为问别来新柳色,春风得似旧杭州。

晚到韶州

明代 张以宁

云断苍梧隔九嶷,九成台畔草离离。山中不是无韶石,千载何由起后夔。

寄广西参政刘允中

明代 张以宁

重臣授钺殿南邦,五月旌旗过上江。青带碧簪环画省,绿沉金锁护油幢。

峒丁万笠春耕野,海估千船晓渡泷。铜柱南边相忆处,尺书难寄鲤鱼双。

题刘士行石林茅屋

明代 张以宁

潇洒刘郎意绝奇,林西更好小堂基。石间青竹尽秋色,屋上白茅犹古姿。

野雀巢檐群就食,山精倚树惯听诗。东屯行处苍苔满,有客天涯独梦思。

次李宗烈韵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倒着乌纱醉几回,白鸥门外莫相猜。浮生万古有万古,浊酒一杯复一杯。

棕叶响交风色异,豆花飞满雨声来。青灯独似儿时好,一卷遗书自阖开。

次张仲举祭酒咏花槐花

明代 张以宁

黄露结青枝,风吹散秋雪。忆昨马蹄忙,壮年心未彻。

过临江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二贤江右起联翩,洙泗支流迥有传。闻说九京英爽在,台章深悔到伊川。

别胡长之

明代 张以宁

我家玉溪溪上头,流萍南北四十秋。闽中故人稀会面,乃见二妙岭外之炎洲。

吾宗泫略佳公子,翠竹鸾停世其美。长之材名与之匹,三胡诸孙固应尔。

我持使节安南行,忽逢联璧双眼明。建武驿中饮我酒,一笑万里蛮烟清。

桂花榕叶天涯雨,把臂谈诗喜欲舞。虚名误我走俗尘,满意看君听乡语。

敝庐荒垄狐兔盈,每一念至几无生。君乘长风破巨浪,功成即为吾乡荣。

邕江东流日千里,明年不归如此水。锦衣行昼倘先予,为报音书万山里。

代简广西参政刘允中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蜑雨蛮烟岭外州,乘槎何事此淹留。龙江风土差高爽,衰老天教一壮游。

题画山水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云渺渺,水依依。人家春树暗,僧舍夕阳微。扁舟一叶来何处,定有诗人放鹤归。

送孔伯逊延平录事

明代 张以宁

阙里诸孙圣代英,作官去拜四先生。雷霆入地溪声合,星斗罗空剑气明。

千载有传文献盛,三年无事纪纲行。薰风荔子丹时后,重待扶摇觐帝京。

和周子英进讲诗韵

明代 张以宁

宣文阁下仗初移,讲彻鸡人报午时。风细芸香飘紫殿,日高花影覆彤墀。

儒臣有戒陈忠荩,圣主无为宝俭慈。薇幕上宾工补衮,垂绅早入凤凰池。

挽朱彦实母韩氏

明代 张以宁

昼锦韩家百载馀,清风犹及渡江初。曾从夫贵膺金诰,不待儿归奉绣舆。

墨晕帐昏秋阁冷,锦文机断夜窗虚。储山好并泷冈秀,彤管他年更大书。

次张祭酒虚游轩雨后即事韵并忆扬州旧游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墙角红葵一丈开,鹁鸠声断雨声来。雨鸣竹屋诗新就,日度花砖梦恰回。

露蔓蜗行经午湿,风枝蝉语近秋哀。虚游轩里凉如水,自玩春秋著玉杯。

七夕吟同张士行赋

明代 张以宁

银河迢迢向东注,玉女盈盈隔秋渚。金梭飞飞掷烟雾,织作青鸾寄幽素。

青鸾织成不飞去,仙郎脉脉愁无语。无语相望朝复暮,白榆摇落成秋树。

藕花香冷鸳鸯浦,天上银桥宝车度。风清蕊殿开瑶户,云屏雾褥芙蓉吐。

经年香梦遥相许,一夕离肠为郎诉。羿姬妒人留不住,天鸡角角扶桑曙。

龙巾荏苒啼红露,乱点云开逗飞雨。伯劳西飞燕东翥,河乾石烂愁终古。

翠楼乞巧娉婷女,镜里青螺扫眉妩。博山沈烟袅双缕,不识人间离别苦。

嘉兴有感陆宣公事

明代 张以宁

官家忘却奉天时,岁晚忠州两鬓丝。
今日北来车马客,夕阳祠下读残碑。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