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初度日次人韵

初度日次人韵

明代 张以宁

垂弧夙志负生朝,滥点鹓行从百僚。风雪十年双鬓短,山川万里一身遥。

君如黄鹄方高举,我匪苍松愧后彫。已矣劬劳嗟莫报,愿持贞白奉清朝。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雨发常山

明代 张以宁

仆夫趣予起,初日出林间。
既雨纵横水,无云远近山。
马嘶芳草去,燕语落花闲。
且喜边陲定,长逢戍卒还。

平圃驿中秋玩月用牛士良韵

明代 张以宁

平圃驿前端正月,金鳞万叠水光开。婵娟几见他乡共,老大宁期此地来。

星汉夜摇旗影动,江山秋入笛声哀。病夫懒坐那禁酒,喜看频倾举玉杯。

同徐元徵钱德元酒边即席题壁间山水

明代 张以宁

白云垂柳露毵毵,听彻金鸡月满潭。千里汴堤尘拍面,梦从淮左过江南。

次韵廉公亮承旨夏日即事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葵花向日献红芳,不见随风柳絮狂。睡起竹窗清似水,胡床独坐午阴凉。

至建阳文公宅里

明代 张以宁

河南夫子骑箕去,建水重生盖世翁。昔日中原知侍讲,清朝四海学文公。

山藏剑履人如玉,壁出诗书气若虹。卜筑何时邻此地,咏归溪上舞雩风。

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十日书云后,窗中影渐长。好将五色锦,为补舜衣裳。

铜柱南边石作关海门镇外碧成湾喜君心似朝宗水直过千重万叠山 其 ...

明代 张以宁

来时西蜀三韩使,奉表遥同马若飞。归到安南应说与,皇恩天覆万方归。

横阳草堂次谢叠山韵

明代 张以宁

迤逦中州二水回,参差杰阁五云开。
银钩透壁诗人去,铁笛裂岩仙客来。
竹度蝉风凉白帢,松翻鹤露泻清杯。
何时夜半梅花月,溪上吟篷带雪推。

衢州咏烂柯山效宋体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洞里仙人笑客痴,斧柯烂却忘归时。人间宇宙无穷事,只似山中一局棋。

送不叔成游茅山

明代 张以宁

山头丹光涌日红,不尽幡幢来碧空。
不白独骑一赤鲩,茅君导汝双青童。
纤云上衣檞叶雨,坠雪扑帽松花风。
仙人笑指海水落,相约蓬莱之上宫。

题石生仲濂所藏李克孝竹木

明代 张以宁

息斋之孙李公子,尽将幽意入经营。
修篁石上生云气,古木山中作雨声。
年来好画不忍见,岁晏故园空复情。
乌巾挂在长松树,吾欲巢居逃姓名。

次李左司明举看田朱家垈韵

明代 张以宁

愿丰亭前春事深,清时休日此幽寻。长思相觅饮君酒,亦欲即归投我簪。

三月风光开罨画,百年交好契磁针。明晨拟看功成去,臈蚁开尊满共斟。

题江仲暹听鹤亭

明代 张以宁

仙鹤在人世,长鸣思远空。
有人秋水上,倚杖月明中。
玉树三更露,银河万里风。
徘徊意无极,迟尔出樊笼。

题李文则画四首 其二 苏公赤壁

明代 张以宁

赤壁江寒叶渐稀,黄泥坂静露斜飞。洞箫声里当时月,应照十年化鹤归。

泊沽头

明代 张以宁

楚客归心河水流,三更月晕长年愁。沙河雨涨催开闸,半夜橹声无数舟。

南雄即事次牛士良韵

明代 张以宁

行尽梅关不见梅,凌江南起画屏开。山连桂广迢遥去,水合浈昌浩荡来。

秋冷岭云收薄瘴,时清溪雨应馀哀。吾家相国祠堂在,明日临风酹一杯。

鉴清轩

明代 张以宁

幽居鉴湖上,湖水直到门。爱彼湖水清,作此湖上轩。

水清可以鉴,皎若玻璃盆。轻风蘋末来,万波生微痕。

散乱眉与须,感兹默忘言。端坐鉴此心,澄之在其源。

微风既不动,止水何由浑。湛然鲵桓渊,照见天地根。

群物芸芸动,中有不动存。寄谢轩中人,细与静者论。

题曹子益可竹亭

明代 张以宁

竹西清绝处,三径万琅玕。昼枕翠涛响,春衣青雨寒。

登君好亭子,回首忆江干。嗜酒那无此,吾今欲挂冠。

雪石

明代 张以宁

峨眉之西古时雪,削玉娟娟嵌太空。山川只今留夜月,草木为尔回春风。

闭门洛下谢过客,授简梁园米老翁。梅花满树百壶酒,我欲枕石于其中。

题赵子昂书杜少陵魏将军歌赠钱雪界万户

明代 张以宁

独不见唐时将军魏氏雄,铁马气无青海戎。
杜陵老子歌都护,临江节士趋下风。
我朝钱侯岱岳秀,英略与古将军同。
投壶白日刺桐静,传箭清霜篁竹空。
谁书此歌为侯赠,文章阁老吴兴公。
侯昔受诏出阊阖,黄金虎符白雪骢。
苕溪之上见舅氏,三珠耀日光瞳瞳。
公时挥洒神与力,此诗此笔绝代工。
廿年风云万变化,贯月夜夜横长虹。
公骑骐驎箕尾上,侯射猛虎南山中。
我为侯歌愧才薄,展卷况有杜陵翁。
楼船去冬下濑水,白气宵缠牛斗宫。
丈八蛇矛石二弓,曾血鲸鲵涨海红。
钱侯钱侯莫袖手,侯家带砺今元功。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