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宋代 苏辙

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
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
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
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
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

诗人苏辙的古诗

送李诚之知瀛州

宋代 苏辙

少年学诗书,晚岁探至道。
岂伊封疆臣,乃是廊庙宝。
苦恨富贵迟,声名得空早。
忆惟西羌桀,始建元戎纛。
恩威炳朝日,号令靡秋草。
功勋不容究,孤高易摧倒。
归来易三邦,但养胸中颢。
宁知北边将,还须用耆老。
春风吹旌旂,先声遍城堡。
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中秋见月寄子瞻

宋代 苏辙

西风吹暑天益高,明月耿耿分秋毫。
彭城闭门青嶂合,卧听百步鸣飞涛。
使君携客登燕子,月色着人冷如水。
筵前不设鼓与钟,处处笛声相应起。
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杯中渌酒一时尽,衣上白露三更寒。
扁舟明日浮古汴,回首逡巡陵谷变。
河吞巨野入长淮,城没黄流只三版。
明年筑城城似山,伐木为堤堤更坚。
黄楼未成河已退,空有遗迹令人看。
城头见月应更好,河流深处今生草。
子孙幸免鱼鳖食,歌舞聊宽使君老。
南都従事老更贫,羞见青天月照人。
飞鹤投笼不能出,曾是彭城坐中客。

土牛

宋代 苏辙

天地非不仁,万物自刍狗。
土牛适成象,逡巡见屠剖。
田家牛双角,归理缫丝釜。
生无负重力,死作初耕候。
碎身本不辞,及物稍无负。
君看刘表牛,岂脱曹公手。

西湖二咏 观捕鱼

宋代 苏辙

西湖不放长竿入,群鱼空作淘河食。
渔人攘臂下前汀,荡漾清波浮两腋。
藕梢菱蔓不容网,箔作长围徒手得。
逡巡小舟十斛重,踊跃长鱼一夫力。
柳条穿颊洗黄金,?会缕堆盘雪花积。
烧薤香橙巧相与,白饭青蔬甘莫逆。
食罢相携堤上步,将散重煎叶家白。
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宋代 苏辙

麦生置不视,麦熟为一来。
我懒客亦惰,田荒谁使开。
勤事知有获,直驾独未回。
交游悉吾病,门巷多苍苔

试院唱酬十一首 戏呈试官

宋代 苏辙

只隔墙东便是家,悁悁还似在天涯。
客心悁耐听松雨,归信犹堪饮菊花。
翦烛看书良寂寞,披沙见玉忽喧哗。
自惭空馆难留客,试问姮娥稍驻车。

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待制求酒二首

宋代 苏辙

世上升沉都梦里,春来强健斗樽前。
公田种秫全抛却,坐客无毡谁与钱。
春深风雨半相和,节物令人意绪多。
中酒何须问贤圣,和诗今尚许羊何。

外孙文骥与可学士之孙也予亲教之学作诗俊发

宋代 苏辙

已矣石室老,奄然三十年。
遗孙生不识,妙理定谁传。
孔汲仍闻道,贾嘉终象贤。
文章犹细事,风节记高坚。

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

宋代 苏辙

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
仓庚鸣树思前岁,春水生波满旧痕。
泉落空岩虚谷应,佩敲清殿百官寒。
终宵窃听不能学,庭树无风月满轩。

送饶州周沃秀才免解

宋代 苏辙

少年工作赋,中岁复穷经。
骥老终知道,剑埋新发硎。
束装邻里助,答策友朋听。
还似临淄贡,随风起北溟。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词二首

宋代 苏辙

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
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
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
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初得南园

宋代 苏辙

倒囊仅得千竿竹,扫地初开一亩宫。
千里故园魂梦里,百年生事寂寥中。
晏家不愿诸侯赐,颜氏终成陋巷风。
洗竹移花吾事了,子孙他日记衰翁。

集贤殿考试罢二首 其一

宋代 苏辙

振鹭纷纷未著行,初从江海觇清光。卷声风雨中庭起,笔势云烟累幅长。

病眼尚能分白黑,众毛空复数骊黄。禁中已许公孙第,得失何私物自忙。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宿迁项羽庙

宋代 苏辙

尺箠西来垄亩中,驱驰力尽众兵冲。旧封独守君臣义,故国长修俎豆容。

平日军声同破竹,少年心事喜摧锋。锦衣眷恋多乡思,肯顾田家社酒醲。

五郡

宋代 苏辙

蜀人不信秦川好,食蔗従梢未及甘。
当道沙尘类河北,依山水竹似江南。
观形随阜饮溪鹿,云气侵山食叶蚕。
犹有道人迎客笑,白须黄袖岂非聃。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览辉亭

宋代 苏辙

城里最高处,坡陁见一城。
山多来有绪,江远静无声。
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后明。
风光同楚蜀,聊此慰平生。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过溪亭

宋代 苏辙

溪浅复通桥,过者犹恨懒。
赖有沙上鸥,常为独游伴。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皇太后阁六首 其一

宋代 苏辙

寿康朝谒蚤,长信燕閒多。不有图书乐,其如昼漏何。

许州留别顿主簿

宋代 苏辙

洛寺相従不出门,绕城空复记名园。
程文堆案晨兴早,竹箪连床夜雨喧。
归路逢僧暂容与,登山无力强扳援。
遥知别后都如梦,赖有君诗一一存。

腊雪五首 其五

宋代 苏辙

雪霜何与我,忧思自伤神。忠信亦何罪,才名空误身。

归来聊且止,老去莫逢嗔。樽酒它年事,相看醉此晨。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98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