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建南九曲棹歌 其九

建南九曲棹歌 其九

明代 郑潜

古道通津近万安,石湖云绕福台山。游川何处堪招隐,春在沧浪九曲间。

诗人郑潜的古诗

题方壶为牛自牧画罗浮日观图

明代 郑潜

罗浮入海摇坤轴,荡漾深涵九渊绿。曈曈日观舒红光,起看夜半金乌浴。

金乌浴罢紫轮升,照见山人旧茅屋。闪闪千岩气欲丹,溶溶万顷云如玉。

是时山人牛自牧,曾向山头逢鬼谷。归来啸傲对乌君,千里罗浮在林麓。

方壶仙伯天机熟,元气淋漓秋一幅。弟子得之犹宝笈,求我品题期自勖。

我方卧病如孤鹤,斗室瓮大愁局促。洒然神气一飞扬,立向云间散心目。

安得与尔临扶桑,濯发沧浪睇晴旭。

送别燕叔义之广东

明代 郑潜

过了梅关到五羊,满怀秋思洒飞霜。罗浮山下梅华月,千里相思梦亦香。

分题万岁山送张伯晋员外

明代 郑潜

京城帝王家,中有万岁山。中临太液池,遥枕居庸关。

邃古始开辟,鸿蒙奠两间。日月揭苍石,风云标广寒。

金书照碧落,翠殿明朱阑。梯云蹑飞磴,举首天宇宽。

玉龙喷香泉,金乌耀阳丹。圣皇一登览,群仙鸣佩环。

旁通海波渌,远注金水湍。桥横螮蝀古,基压蛟鼍盘。

潜昔忝侍从,日问龙楼安。朝陪仙仗过,暮送青宫还。

南迁滞闽峤,北望怀金銮。张君天上人,青年佐冬官。

持节使万里,相逢值忧艰。思亲白云下,旅食同悲酸。

一朝别我去,振履登朝班。所怀臣子心,忠孝诚两难。

愿坚事君志,犯颜赞台端。一请苏颠危,再请锄群奸。

自高唐州至齐河夜题纪怀 其一

明代 郑潜

东行初喜见青山,山色偏宜马上看。明日济南公事简,玉泉飞雪漱清寒。

山行五首 其五

明代 郑潜

闭门高卧夜窗空,山酒微酣睡兴浓。月照纸衾浑是雪,道人身在白云中。

次韵周叔维竹枝歌 其一

明代 郑潜

东淮时味颇清嘉,莲实累累小胜瓜。雪藕松甜丝万缕,令人吃著便思家。

建南九曲棹歌 其六

明代 郑潜

六曲中流注碧潭,集贤斜对宝华岩。秋风诗客歌芝陇,落日归僧入翠岚。

山居杂兴五首 其一

明代 郑潜

雨馀见梨山,双峰更叠出。白云绕山飞,半空青突兀。

山行五首 其一

明代 郑潜

两山之间六七里,一岭上头千百盘。木杪见天披宿雾,云根坐石漱风湍。

江上遣兴五首 其一

明代 郑潜

江上亦炎热,何由息烦襟。索居虽爽垲,暑气仍相侵。

移榻小轩侧,薰风动高林。乃知广厦庇,不若芳树阴。

次韵周叔维竹枝歌 其二

明代 郑潜

月河守闸问船开,闸上新痕长绿苔。怪底篙人相唤急,西江又有使臣来。

题孙子起规川八景 其三 题元大亨宪副西轩

明代 郑潜

阶前绿竹添新笋,户外西轩对夕阳。公退有时延好客,昼长无事蔼清香。

疏棂月白秋如洗,四座风生暮更凉。记得清河同庶役,丰碑千载独传芳。

穷年守岁五首 其五

明代 郑潜

穷年坐未尽,新岁行相迎。曙光接海色,微雨兼飞霙。

振衣趋幕府,矫首瞻祌京。缥缈鹓鹭班,中有韦布行。

吾生胡独难,奔走事远征。五见海峤春,万邦怀圣明。

举酒寿天地,当饮不尽觥。

过方山近城田畴蔚然喜而有感

明代 郑潜

西峡渡舟潮水平,篮舆归路午风清。河流合处总入海,山势方时才近城。

绿野熙熙民乐土,红巾扰扰将偷生。观风问俗惭吾事,深谷何时遂耦耕。

题孙子起规川八景 其七 寄酬全以文参政

明代 郑潜

卧病经春鬓欲斑,远劳书札到空山。已拚樗散成沦隐,岂有筹谋济世艰。

万里云霄黄鹄举,一溪烟雨白鸥閒。明公忠孝恢前烈,拭目旌麾早渡关。

建南九曲棹歌 其九

明代 郑潜

古道通津近万安,石湖云绕福台山。游川何处堪招隐,春在沧浪九曲间。

中秋瑞龙寺玩月

明代 郑潜

年年今夕是中秋,今年今夕月几望。又向龙山玩月明,恨不此时登百丈。

百丈峰头天宇宽,桂树婆娑风雨寒。嫦娥冰奁未全启,神仙宝盖遥相看。

羽衣乐奏流霞宴,六六洞天光作殿。欲伴群仙捧寿觞,绝壁丹崖路如线。

山僧有酒浮金波,已

题淘金驿

明代 郑潜

至宝埋沙泥,良工日淘洗。大道在目前,求之亦如此。

存瓢诗

明代 郑潜

乱后惟存此一瓢,许由世一孰能招。思亲恨酌南溟水,忧国愁翻北海潮。

松下无声何用弃,壁间有影莫相邀。富沙春色浓如酒,与尔寻芳过野桥。

送辛惟一舜中

明代 郑潜

夜雨凉生夕,幽居独起迟。烦君移小艇,别我到阳岐。

碧障开莲萼,青林熟荔枝。同舟陪使节,须为道相思。

郑潜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13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