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悼志

悼志

明代 郑善夫

豺狼立道周,行旅限东西。我生理酸楚,岁暮犹麻衣。

尽室出故里,生涯多差池。莱妻对我啼,稚子日受饥。

形容饱风雪,摧折非平时。世事就浇凉,吾道将安之。

三韩在何处,黄金不可为。焉能有羽翰,飘去从安期。

诗人郑善夫的古诗

答近夫九日见寄

明代 郑善夫

殷郎怀抱向谁开,我亦迢迢江上台。塞雁未逢还步月,篱花纵好懒持杯。

龙山落日惟黄土,虎阜西风漫绿苔。一览黑貂惊岁晚,暝传霜下夜砧哀。

郡斋燕集答华玉二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赤城天欲雪,岁暮客边心。君子风骚远,良宵尊俎深。

旅怀新浩荡,时事向萧森。作意依刘表,移家近汉阴。

木兰陂谒李长者祠

明代 郑善夫

木兰山下谁作陂,将军滩头功已亏。沧海未销钱女恨,路人惟诵李侯碑。

秋深极浦生寒水,神至灵风满素旗。江汉汤汤吾力薄,祠前立马意应迟。

人日得诸友书六首 其三

明代 郑善夫

吾爱方山老,岩崖湛世情。成都卖卜久,不道是君平。

文陋齐梁体,音收正始名。赤霄天骥步,他日与横行。

送何仲默游关中六首 其三

明代 郑善夫

弱齿逃篇翰,中逵谢华藻。深文用情性,鞶帨日已扫。

箫韶奏虞庭,凤凰出琼岛。至音动天地,和者一何寡。

永言承德辉,别尔乃草草。

莆口之败福宁兵最无纪律大纵掠金以致肝脑涂地赋诗伤之

明代 郑善夫

闽粤何多难,兴漳师未休。虎豺行白日,天地泣清秋。

欲捣群凶穴,须枭败将头。兵贪法半至,遗恨福宁州。

送李川父赴沔阳

明代 郑善夫

一杯燕市酒,别尔意难平。嵩岳冥栖客,沅湘游宦情。

南风吹锦旆,遥度竟陵城。吴楚兵初解,邹枚道自行。

如何歌郢曲,秪以触猿声。宣室思才子,能无召贾生。

寄刘希尹吏部兼怀薛君采二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薛郎成小隐,旧宅定荒芜。万事将双泪,经年无尺书。

身随梅福去,病与马卿殊。白日调龙虎,飞腾意有馀。

初离京邑留别诸同志四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陈车遵城闉,振策导广路。振盻孤云征,俯见流波溯。

感念平生欢,岂以杯酒故。群居不自觉,相失增怨慕。

川河引舟楫,陵陆旷烟雾。重觏难可寻,努力敷襟素。

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十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沙棠为楫桂为船,紫嶂丹厓锦映川。我是开元李居士,铁龙吹散万峰烟。

题白云泉亭子

明代 郑善夫

白云在亭上,清泉在亭下。我本山中人,来结亭前树。

云泉甘且冽,予心永终慕。尘机久未息,禅机当早晤。

芬华随高秋,淹留岁云暮。

题黄隐君水居二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水居意自得,海鸥来不妨。老怀惟杖履,秋事在林塘。

桂桨依渔父,菱歌出女郎。逃名非故尔,但恐失沧浪。

悼志

明代 郑善夫

豺狼立道周,行旅限东西。我生理酸楚,岁暮犹麻衣。

尽室出故里,生涯多差池。莱妻对我啼,稚子日受饥。

形容饱风雪,摧折非平时。世事就浇凉,吾道将安之。

三韩在何处,黄金不可为。焉能有羽翰,飘去从安期。

放舟荆溪寻张公洞不果归至滆湖起步长桥望烟景放歌

明代 郑善夫

日晷于东驰,羁人复北征。羁舠下荆溪,言访张道陵。

缘薄扼事艰,意短回修程。稠年戒襟素,履兹荒志诚。

坐令紫霞居,远隔于青冥。所赖滆湖好,烟景疏天声。

躞蹀骋瞻眺,稍慰沧洲情。青镜不肯私,金精几时营。

寓形若流电,空怀紫金经。

冬日饮陶园

明代 郑善夫

细雾濛濛千竹林,名园锦树岁将阴。主人爱客车马过,竟日闻歌尊俎深。

几朵菊花犹掩映,一群鸂鶒故浮沉。登台忽听鸣皋鹤,九万云天识女心。

送人之郁林二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郁林东下对扶桑,黑雾沉山日晕黄。鹧鸪啼上桄榔树,一寸乡心万里长。

上毗卢阁二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阁迥临虚旷,秋高入渺茫。燕歌动易水,骏骨望昭王。

日落城笳起,天寒塞草黄。扬雄辍扈从,空自赋长杨。

游建州陶园和渊明拟古八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南服翔燠风,杪秋犹春和。水乾坐濡滞,木舟载悲歌。

名园占原隰,节物逝已多。峥嵘甘菊丛,绰约芙蓉花。

流景瞻应接,腼尔怀阴何。

赠武夷道士二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幔亭道士住紫宫,年过八十气吐虹。揖余解下双龙剑,指点云涯三百峰。

新营青野堂未就简高传二子

明代 郑善夫

青野经春营白扉,竟须录事草堂赀。萧萧桂树鹪鹩急,淼淼茭湖鸂鶒飞。

绝塞闭门时欲暮,小山招隐意应迟。遗荣秪好修奇服,蕙带云冠上素衣。

郑善夫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53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