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书带草

书带草

清代 郑用锡

在昔称康成,著述传吾道;两序列生徒,高密儒名噪。

不期城外山,山下生瑞草;称之曰书带,形肖名亦好。

我闻周濂溪,窗前生意绕;又闻杜荀鹤,科名有吉兆。

屈轶长明廷,紫芝来四皓。同是托灵根,一一成大造。

未若此葳甤,左萦复右抱。为语儿辈知,此乃吾家宝。

一室拜经神,青青长摛藻。

诗人郑用锡的古诗

独坐无聊,为景孙评文

清代 郑用锡

故交零落已无多,风雨漫天自啸歌。幸有小同亲侍立,一庭书带影婆娑。

白桃花和籋云作

清代 郑用锡

莫嗟鬓影几成霜,篱菊当成老更香。谁赠绨袍怜范叔,曾烧丹鼎学淮王。

枯桐爨下终知遇,宝剑匣中宁久藏?且暂笼樊依野鹜,冲霄看汝好飞扬!

陈迂谷中翰维英移居狮子岩斋额曰栖野巢赋此赠之 其二

清代 郑用锡

设铎归来未二毛,竟从退迹托蓬蒿。堂开马帐生徒集,门对龟山道脉高。

某壑某邱真福地,一觞一咏即名豪。何时得订登临约,健步尚欣免杖操。

百声

清代 郑用锡

折戟沉沙二百年,重闻严百抱关前。白裘狗盗应难遁,绛帻鸡人不再眠。

百堞孤城环守地,万家残月薄寒天。声声莫怨西风急,管钥微臣隐亦贤。

赠蓝田姻丈二首 其一

清代 郑用锡

海疆借汝作干城,极北磺溪一柱擎。堪叹河山成浩劫,能令草木亦疑兵。

貔貅在昔称威武,蛮触于今息战争。独向鸡笼山上望,摩崖大笔合书名。

论青鸟法

清代 郑用锡

吾岂异人情,尊生而贱死?尊分地吉凶,但论人臧否。

嗟彼堪舆家,群逞谋生技。愚者坠术中,指挥任所使。

区区土一坏,千金弃敝屣。福利以惑人,罪魁此为始。

在昔范公坟,万弩石齿齿;山灵倏变幻,朝天千笏倚。

郭璞著葬经,天乃斩其祀。可凭尊可凭,兴衰难尽恃。

岂知相阴阳,冈原随所止;处处有佳城,何必誇奇诡。

枯骨可荫人,生者胡为耳?一卷青鸟经,归根在天理。

闻丁述安司马

清代 郑用锡

劳薪暂息閒无事,新修廨舍三弓地。隔断红尘境自清,先忧后乐心心寄。

山房双桂苦栽培,小山招隐非公志。榴花艳照眼中明,五月开轩应献媚。

松生书屋匝地阴,此是公家梦所致。埽径吾亦爱吾庐,广厦谁作万间庇?

惟公丘壑足胸中,不拘于吏为仙吏。故山猿鹤不须愁,数笏石存归岫意。

三月菊花 其二

清代 郑用锡

处士家非富贵家,偏教冷艳作春华。莫嫌老圃无颜色,又向东君殿百花。

五雅吟 其一 吏

清代 郑用锡

五柳头衔岘首碑,六衙昼永且弹棋。几清案牍书堆满,堂有琴声月上迟。

薄俸无多堪豢鹤,小胥镇日只钞诗。春风桃李河阳暮,又向湖西看水嬉。

孔雀生卵不自伏,以雌鸡代之 其二

清代 郑用锡

世俗多忘位置卑,攀鸾附凤漫相欺。却怜五色圆文辈,转与微禽共

盂兰盆词十首 其七

清代 郑用锡

寸魂尺魄亦登场,玉碎兰摧事可伤。五载孱躯非寿者,一家泥首礼空王。

今宵佩䚢应来受,再世衔环总渺茫。愿祝莲花生净土,莫教容易化衣裳。

补悼亡作十首 其六

清代 郑用锡

秋闱三度两春明,计日看登万里程。差喜泥金相慰藉,看侬甲乙榜题名。

闰五月七日儿辈续祝生辰

清代 郑用锡

七旬逢七年,诞辰值七日;既三复以四,遇闰数更溢。

七旬逢五月,五月正重午;更欣夏日长,天中节再午。

嗟我岂蹉跎,汝欲将寿补。大笑语群儿,更番为起舞。

二首与六身,测亥义亦古。假年傥学易,河洛可参数。

补悼亡作十首 其四

清代 郑用锡

添香夜夜理残篇,但祝儿夫早著鞭。人愿天从同一笑,黉宫长忆听钟年。

新拟北郭园八景 其五 小山丛竹

清代 郑用锡

有山兼有竹,宜夏亦宜秋。绝似筼筜谷,新封千户侯。

补悼亡作十首 其十

清代 郑用锡

刹那五十一年身,营奠营斋更怆神。此去应无泉壤憾,鸾章新拜太夫人。

冬至后数日,斋中山茶红白一时齐开

清代 郑用锡

黍谷春回后,曼陀绽晓霜。门庭方有烂,花事正相当。

分朵红和白,连枝色并香。应无形尹妒,想是虢韩行。

玉茗先生宅,丹砂仙子裳。一丛深爱护,倩尔为催妆。

新拟北郭园八景 其八 陌田观稼

清代 郑用锡

好雨平畴足,门前似罫棋。绘来台笠好,一一聚东菑。

补悼亡作十首 其五

清代 郑用锡

食性能谙赖有君,南陔馐膳相夫勤。秋风一棹三山梦,戒旦鸡声尚汝闻。

慈茔为盗所发,遗体如生,恸纪其事

清代 郑用锡

我母殁十年,马鬣营高垒。何来意外遭,槥木痛伤毁!

衣服幸无亏,毛发亦条理。譬彼枯树春,精气尚存矣。

当其环观时,众论纷比拟。为考古遗书,一一道原委。

相传乃尸解,集仙传曾纪。冥冥造化间,孰为主宰是?

大哉圣人言,知生焉知死!

郑用锡

郑用锡

郑用锡(1788~1858)字在中,号祉亭,清代台湾淡水人,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 14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