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曼倩偷桃图二首 其二

题曼倩偷桃图二首 其二

清代 郑用锡

岁星等是地行仙,偷得蟠桃阆苑前。三度去来真一瞥,人间已是九千年。

诗人郑用锡的古诗

盂兰盆词十首 其十

清代 郑用锡

元都狮吼斗狰狞,

咏闽儒三则 其一 李延平先生

清代 郑用锡

遁世终无悔,平居四十年。科名惭末第,河洛悟先天。

一室箪瓢乐,千秋衣钵传。机倪阐神鬼,奥窔洞山川。

斯道存文字,吾身可圣贤。冰壶真了彻,圭角独磨研。

况抱邱林志,能操笔削权。忧时长默默,恋国复拳拳。

大节完忠孝,名言记简编。风云当路幻,日月此心圆。

危坐能终日,豪情属少年。至今过剑浦,水竹荐羞笾。

送述安司马入郡

清代 郑用锡

长亭祖帐正归期,父老殷勤颂口碑。奈此多情争卧辙,那堪相送怅临歧!

来曾何暮歌襦裤,去有馀思托赋诗。可是阳春留不得,万家壶酒拜旌旗。

孔雀生卵不自伏,以雌鸡代之 其一

清代 郑用锡

螟蛉果裸负来奇,松柏曾相附兔丝。谁料朱公同饮啄,家禽从此是同支。

闰五月七日儿辈续祝生辰

清代 郑用锡

七旬逢七年,诞辰值七日;既三复以四,遇闰数更溢。

七旬逢五月,五月正重午;更欣夏日长,天中节再午。

嗟我岂蹉跎,汝欲将寿补。大笑语群儿,更番为起舞。

二首与六身,测亥义亦古。假年傥学易,河洛可参数。

冬至前二日大雨

清代 郑用锡

南檐曝背一冬晴,忽听芭蕉叶有声。记否雪花如掌大,围炉旧梦在春明。

孔雀生卵不自伏,以雌鸡代之 其二

清代 郑用锡

世俗多忘位置卑,攀鸾附凤漫相欺。却怜五色圆文辈,转与微禽共

五雅吟 其一 吏

清代 郑用锡

五柳头衔岘首碑,六衙昼永且弹棋。几清案牍书堆满,堂有琴声月上迟。

薄俸无多堪豢鹤,小胥镇日只钞诗。春风桃李河阳暮,又向湖西看水嬉。

叠前韵曾籋云

清代 郑用锡

紫电青霜武库兵,如君库库复英英。直原在己身难枉,热不因人心自清。

岂过屠门思大嚼,为分壁火借馀明。相期此笔凌云去,升斗沾恩亦足荣。

龙王嫁女

清代 郑用锡

一派笙歌出禹门,波臣水伯送鱼轩。他时九子传奇种,赑屃真堪作外孙。

咏疟,为壮昆山上舍

清代 郑用锡

我闻古人言,壮士不病疟。壮君虽孱儒,秉姿亦谔谔;

如何遘斯疾,驰骤苦束缚?一寒更一热,间日息复作。

当其寒生时,如坠冰山壑;遍体皆严威,战兢及手脚;

衣以狐貉裘,犹等绤絺薄。倏焉执热来,炎炎气蒸烁;

如火方燎原,眼星忽错落;请公自入瓮,汗浃始退却。

嗟哉此冰炭,变幻难捉摸。医者各进言,一一诊脉络。

或云非人致,中有鬼作恶。请诵杜陵句,援引何确凿!

我欲调荣卫,阴阳无乖错。由来正胜邪,斯言可一噱。

先慈遗服题示诸儿

清代 郑用锡

年年寸草留春晖,登堂犹见慈母衣。此衣何为出玉窆,涕泣说是当时殓。

自从失恃经十年,无端换劫红羊天。岂知金石原不坏,竟体浑坚争下拜。

吁嗟此服已泥涂,鲜明颜色不少殊。金棺未灰重泉下,不似银杯能羽化。

身兮服兮两无亏,箧中摺叠心为悲。相传蜕解多奇事,此语恐属齐谐志。

我惟传衣什袭藏,子孙世守毋相忘!

如兰、如金二侄入泮,书以勖之

清代 郑用锡

两两阿咸素志伸,摩挲喜作石麒麟。藻芹一水游今日,棠棣双开趁早春。

如此成名真拾艾,须知吾道在传薪。家风幸守青毡旧,努力清芬望后人。

盂兰盆词十首 其七

清代 郑用锡

寸魂尺魄亦登场,玉碎兰摧事可伤。五载孱躯非寿者,一家泥首礼空王。

今宵佩䚢应来受,再世衔环总渺茫。愿祝莲花生净土,莫教容易化衣裳。

补悼亡作十首 其五

清代 郑用锡

食性能谙赖有君,南陔馐膳相夫勤。秋风一棹三山梦,戒旦鸡声尚汝闻。

和迂谷题赠北郭园原韵三首 其三

清代 郑用锡

閒来又自种花忙,为借春阴奏绿章。他日亲朋重访处,好教认作郑公乡。

五雅吟 其二 将

清代 郑用锡

不觅封侯觅爱卿,春深柳爱亚夫营。扇巾潇洒真无敌,裘带宽閒旧有名。

驴背老存垂钓叟,虎头前是叶繻生。沙场听惯投壶唱,十万貔貅亦解声。

閒健二首 其一

清代 郑用锡

古稀只隔一年期,矍铄全凭口福贻。傲骨本难腰委折,衰躯未藉杖扶持。

名归画饼终何用,梦破炊粱敢自痴。造物予閒兼予健,老翁尚忆放翁诗。

谐言 其三

清代 郑用锡

薰莸原异器,彼此各分途。奈何沽名者,昂然七尺躯;

青蝇附骥尾,一旦同驰驱。有谁能鸣鼓,诧曰非吾徒!

七十自寿八首 其一

清代 郑用锡

微躯七尺宰官身,弹指春华去日陈。家世巾箱多茹苦,生涯饘粥讳言贫。

千章乔荫承先泽,一领寒毡作替人。缓带敢同羊太傅,金环了了忆前因。

郑用锡

郑用锡

郑用锡(1788~1858)字在中,号祉亭,清代台湾淡水人,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 14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