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张乔下第归宣州

送张乔下第归宣州

唐代 李洞

诗道世难通,归宁楚浪中。早程残岳月,夜泊隔淮钟。
一镜随双鬓,全家老半峰。无成来往过,折尽谢亭松。

诗人李洞的古诗

出山睹春榜

唐代 李洞

未老鬓毛焦,心归向石桥。指霞辞二纪,吟雪遇三朝。
连席频登相,分廊尚祝尧。回眸旧行侣,免使负嵩樵。

迁村居二首

唐代 李洞

移居入村宇,树阙见城隍。云水虽堪画,恩私不可忘。
猿涎滴鹤氅,麈尾拂僧床。弃逐随樵牧,何由报稻粱。
歌乐听常稀,茅亭静掩扉。槎来垂钓次,月落问安归。
远客传烧研,幽禽看衲衣。眼前无俗事,松雨蜀山辉。

秋宿青龙禅阁

唐代 李洞

前山不可望,暮色渐沉规。日转须弥北,蟾来渤海西。
风铃乱僧语,霜枿欠猿啼。阁外千家月,分明见里迷。

寄东蜀幕中友

唐代 李洞

官亭池碧海榴殷,遥想清才倚画栏。柳絮涨天笼地暖,
角声经雨透云寒。晓侵台座香烟湿,夜草军书蜡炬干。
为话门人吟太苦,风摧兰秀一枝残。

龙州韦郎中先梦六赤,后因打叶子以诗上

唐代 李洞

红蜡香烟扑画楹,梅花落尽庾楼清。光辉圆魄衔山冷,
彩镂方牙着腕轻。宝帖牵来狮子镇,金盆引出凤凰倾。
微黄喜兆庄周梦,六赤重新掷印成。

吊侯圭常侍

唐代 李洞

我重君能赋,君褒我解诗。三堂一拜遇,四海两心知。
影挂僧挑烛,名传鹤拂碑。涪江吊孤冢,片月下峨嵋。

秋宿长安韦主簿厅

唐代 李洞

水木清凉夜直厅,愁人楼上唱寒更。
坐劳同步帘前月,鼠动床头印锁声。

维摩畅林居(一作题维摩畅上人房)

唐代 李洞

诸方游几腊,五夏五峰销。越讲迎骑象,蕃斋忏射雕。
冷筇和雪倚,朽栎带云烧。从此西林老,瞥然三万朝。

对棋

唐代 李洞

小槛明高雪,幽人斗智棋。日斜抛作劫,月午蹙成迟。
倚杖湘僧算,翘松野鹤窥。侧楸敲醒睡,片石夹吟诗。
雨点奁中渍,灯花局上吹。秋涛寒竹寺,此兴谢公知。

冬日题觉公牛头兰若

唐代 李洞

天寒高木静,一磬隔川闻。鼎水看山汲,台香扫雪焚。
鹤归惟认刹,僧步不离云。石室开禅后,轮珠谢圣君。

送知己

唐代 李洞

郡清官舍冷,枕席溅山泉。药气来人外,灯光到鹤边。
梦秦书印斗,思越画渔船。掷笏南归去,波涛路几千。

送从叔书记山阴隐居

唐代 李洞

山顶绝茅居,云泉绕枕虚。烧移僧影瘦,风展鹭行疏。
卷箔清江月,敲松紫阁书。由来簪组贵,不信教猿锄。

喜鸾公自蜀归

唐代 李洞

禁院对生台,寻师到绿槐。寺高猿看讲,钟动鸟知斋。
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归来逢圣节,吟步上尧阶。

题晰上人贾岛诗卷

唐代 李洞

贾生诗卷惠休装,百叶莲花万里香。
供得半年吟不足,长须字字顶司仓。

中秋月(一作廖凝诗)

唐代 李洞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终南山二十韵

唐代 李洞

关内平田窄,东西截杳冥。雨侵诸县黑,云破九门青。
暂看犹无暇,长栖信有灵。古苔秋渍斗,积雾夜昏萤。
怒恐撞天漏,深疑隐地形。盘根连北岳,转影落南溟。
穷穴何山出,遮蛮上国宁。残阳高照蜀,败叶远浮泾。
劚竹烟岚冻,偷湫雨雹腥。闲房僧灌顶,浴涧鹤遗翎。
梯滑危缘索,云深静唱经。放泉惊鹿睡,闻磬得人醒。
踏著神仙宅,敲开洞府扃。棋残秦士局,字缺晋公铭。
一谷势当午,孤峰耸起丁。远平丹凤阙,冷射五侯厅。
万丈冰声折,千寻树影停。望中仙岛动,行处月轮馨。
叠石移临砌,研胶泼上屏。明时献君寿,不假老人星。

将之蜀别友人

唐代 李洞

嘉陵雨色青,澹别酌参苓。到蜀高诸岳,窥天合四溟。
书来应隔雪,梦觉已无星。若遇多吟友,何妨勘竺经。

和寿中丞伤猿

唐代 李洞

遗挂朱栏锁半寻,清声难买恨黄金。悬崖接果今何在,
浅井窥星影已沉。归宅叶铺曾睡石,入朝灯照旧啼林。
小山罢绕随湘客,高树休升对岳禽。天竺省怜伤倍切,
亲知宽和思难任。相门恩重无由报,竟托仙郎日夜吟。

寄贺郑常侍

唐代 李洞

山亦怀恩地,高禽尽下飞。吏穿霞片望,僧扫月棱归。
省拜墀烟近,林居玉漏微。曾令驻锡话,聊用慰攀依。

宿长安苏雍主簿厅

唐代 李洞

县对数峰云,官清主簿贫。听更池上鹤,伴值岳阳人。
井锁煎茶水,厅关捣药尘。往来多屣步,同舍即诸邻。
李洞

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13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