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记草木杂诗七首 其六 芭蕉

记草木杂诗七首 其六 芭蕉

宋代 朱松

地卤不敏树,珍植何由畅。斸根移芭蕉,美荫跂可望。

芳心日卷舒,翠叶忽张王。偏工鸣秋雨,疏密眇难状。

霜风一以厉,狼籍坐惆怅。谁言褴缕中,秋子得佳饷。

缃囊贮瑞露,厚味天所贶。怀哉腊毒言,节口畏生瘴。

诗人朱松的古诗

次韵团练君侯新居二诗 其二

宋代 朱松

一钱未办买云山,突兀何时屋万间。岁晚投簪来卜筑,柴门分占碧孱颜。

和几叟秋日南浦十绝句简子庄寄几叟 其六

宋代 朱松

凛凛臞仙千载人,当年许卜一枝邻。天高鬼恶堂堂去,谁识渠侬不坏身。

灯夕时在泗上五首 其五

宋代 朱松

我观世界只儿嬉,一戏相从更莫辞。绮语未忘馀习在,明朝与和紫姑诗。

题廓见亭

宋代 朱松

危栏缥缈跨鸿濛,城郭溪山一览空。何处更容君著眼,大千浑在六窗中。

送辉云际二首 其二

宋代 朱松

认取芝峰钵中影,要君归去首重回。相思手折寄千里,想有南枝迎腊开。

示谢彦翔 其二

宋代 朱松

后身梅福与谁论,正有幽人夙契敦。更欲上书陈世事,却来微服守吴门。

书护国上方

宋代 朱松

久知喧寂两空华,分别应缘一念邪。为问脱靴吟芍药,何如煮茗对梅花。

太康道中二首 其二

宋代 朱松

一色春匀万树红,坐愁吹作雪漫空。谁知榆荚杨花意,只拟春残卷地风。

送五二郎读书

宋代 朱松

尔去事斋居,操持好在初。故乡无厚业,旧箧有残书。

夜寝灯迟灭,晨兴发蚤梳。诗囊应令满,酒盏固宜疏。

貘羁宁似犬,龙化本由鱼。鼎荐缘中实,钟鸣应体虚。

洞洞春天发,悠悠白日除。成家全赖汝,逝此莫踌躇。

卧疾初起示逢年兼简绰中德粲五首 其四

宋代 朱松

蚤岁功名不自量,近从颜禹识行藏。万钱本是忧时饵,除却箪瓢莫谩尝。

招民表

宋代 朱松

清眠有味日方永,褦襶妨人推不省。疾草尺书招故人,一水未济岂非命。

此身何啻千金直,天下未可两臂等。垂堂之戒其敢忘,晚识风波失前猛。

天怜我辈少如意,晓起屋梁飞倒景。侧身鸟行溪上路,遥知倚筇唤烟艇。

信眉相对真梦寐,岂不惜此一笑倾。莫谈世事令舌强,快读新诗频首肯。

与君好恶真磁铁,失足尘途若为骋。北窗风月夜吞吐,持此邀君共幽屏。

净洗多生内热尘,更有僧庐千尺井。

游妙峰庵二首 其一

宋代 朱松

朝暖南冈一杖藜,忽投深壑得禅栖。共言伐翳通樵径,后日重来路恐迷。

答人留别之什

宋代 朱松

家在大江东复东,去君一复碧流通。那知临水登山处,同寄飞蓬断梗中。

愁绝杯中千里月,梦萦江上一帆风。只今且作须臾意,更典云裘醉小丛。

将宿松溪罗汉舟小不果渡乃宿资寿二首 其一

宋代 朱松

霜馀野水尚能深,隔见僧檐出短林。一苇欲航心未稳,故穿危径取墙阴。

记草木杂诗七首 其六 芭蕉

宋代 朱松

地卤不敏树,珍植何由畅。斸根移芭蕉,美荫跂可望。

芳心日卷舒,翠叶忽张王。偏工鸣秋雨,疏密眇难状。

霜风一以厉,狼籍坐惆怅。谁言褴缕中,秋子得佳饷。

缃囊贮瑞露,厚味天所贶。怀哉腊毒言,节口畏生瘴。

送仲猷北归二首 其一

宋代 朱松

一丘胸次有馀师,空此淹留岁月迟。黄墨工夫怜我倦,箪瓢风味要君知。

新诗落笔惊翻水,俗学回头笑画脂。伊洛参同得力句,还家欲举定从谁。

和求道人 其一

宋代 朱松

海角西风撼客床,熟衣已试九秋凉。同根兄弟久南北,他日灯前话更长。

确然雪中见过

宋代 朱松

雨断雪将堕,天低云可攀。谁穿东郭履,来款山阴关。

故人金公子,身窭心甚闲。道机久纯熟,世味饱险艰。

一杯不可缓,软此双脚顽。未忘膜外境,忽涌胸中山。

白眼槩六合,谁云书生孱。万类宅天壤,细观真市阛。

攫金掩醉眼,倚门眩朱颜。哀哉儿女态,今古可笑讪。

坐令一世豪,偃蹇栖茅菅。先生谈天舌,久挂屋壁间。

置之且默坐,观我无所还。纷纷造物机,颠倒转愚奸。

于我何所歉,莫叹箪瓢悭。

九日送僧归龙山

宋代 朱松

九日相携积翠中,胜游兼有道林同。枯颅一任君披拂,寄语龙山落帽风。

送辉云际二首 其一

宋代 朱松

三日雨行来款关,篝灯相语雪霾山。低回俗里未能免,只有对君非强颜。

朱松

朱松

  朱松(1097一1143)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祖籍徐州府萧县人,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议和,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

► 18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