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松
秋风来几日,我发白已多。千林了未觉,奈此一叶何。
宴坐阅流光,一盼寄庭柯。寒虫独何者,唧唧夜自歌。
徐侯寄示古风为别作三绝句往资一笑 其三
久忆琼糜荐一杯,玉延犹费著诗催。筠篮不送今年供,应待毗耶遣化来。
牡丹花二首 其一
馀芳卷地还春去,谁送洛花供眼青。沉香亭北真一梦,今见宗支亦典刑。
铅山僧斋假山
擘开华岳三峰秀,叠就层峰数石寒。等是世间儿戏事,道人莫作两般看。
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 其二
拄藤峰顶一长啸,赠子西行风半帆。想见月生潮上处,新诗历历在千岩。
游妙峰庵二首 其一
朝暖南冈一杖藜,忽投深壑得禅栖。共言伐翳通樵径,后日重来路恐迷。
春晚五言寄梦得
书永和寺壁 其一
胸中一壑本超然,投迹尘埃只可怜。斗粟累人腰自折,不缘身在督邮前。
太康道中二首 其二
一色春匀万树红,坐愁吹作雪漫空。谁知榆荚杨花意,只拟春残卷地风。
寄湛师
一月分身入万池,道人何处不相随。卧听绝壑传风籁,历历新诗世不知。
水精念珠颂
百八么珠水玉寒,客囊无复一钱看。只应袖里灵山在,无数如来转指端。
宿灵感院二首 其一
现身犹有宰官缘,且作吴门忍辱仙。欲以诗书为佛事,利生一念几生前。
杂小诗八首 其一
身将双影背闽山,伴我江南去又还。欲寄道人檐下宿,此身都未似云闲。
招卓民表来白云寺
剥啄浑无去客嗔,丁宁招唤只怀人。南风殿角凉如水,来洗眼前朱墨尘。
将宿松溪罗汉舟小不果渡乃宿资寿二首 其一
霜馀野水尚能深,隔见僧檐出短林。一苇欲航心未稳,故穿危径取墙阴。
灯夕时在泗上五首 其三
鸾驾翩翩驭晚风,积苏宫阙夜濛濛。明朝遣觅铁如意,应在凉州酒肆中。
答国镇见迓之什 其一
平津栏槛倚高秋,一掬寒波醉眼流。莫话风流云散事,九河翻泪若为收。
宿灵感院二首 其二
净扫云房借客眠,折铛煮粥劝加餐。道人更有超然处,柿落霜林擘鸟残。
灯夕时在泗上五首 其五
我观世界只儿嬉,一戏相从更莫辞。绮语未忘馀习在,明朝与和紫姑诗。
观张上达家惠崇芦雁图二首 其二
道人一锡攀飞鸟,颇悉南来北去情。画出江南遵渚态,尚馀风味叫群声。
松江三首 其三
晴江渺渺跨江干,春涨平湖万顷寒。欲挽银潢供砚滴,坐如震泽在毫端。
朱松
朱松(1097一1143)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祖籍徐州府萧县人,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议和,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
石门寺四首 其一
求道人自尤溪来还冷斋有诗次其韵
与吴昌国同游灵水院二首 其二
久雨短句呈梦得
种竹报恩院示僧二首 其一
宿石龙寺二绝句 其一
寄吴大卿二首 其一
睢阳谒双庙
和几叟秋日南浦十绝句简子庄寄几叟 其一
吴骏卿寄示和黄元广诗多及古人为己之学辄复次韵资一大笑兼简元广 ...
游报国院用壁间韵示同游二首 其二
十一月十九日与仲猷大年绰中美中饮于南台
示谢彦翔 其一
匀道人之玉山戏作两小诗送之 其二
秋怀十首 其一
九日送僧归龙山
次韵江谢送花倡酬三首 其三
杂小诗八首 其六
示金确然
灯夕时在泗上五首 其四
三峰康道人墨梅三首 其一
和几叟秋日南浦十绝句简子庄寄几叟 其三
五言小诗三首 其三
次韵邓天启游南国
答人留别之什
送周时用自别业还永嘉
送金确然归弋阳
吴山道中三首 其二
杂小诗八首 其五
记草木杂诗七首 其六 芭蕉
淮南道中微雪
西湖泛舟
卧疾初起示逢年兼简绰中德粲五首 其三
和几叟秋日南浦十绝句简子庄寄几叟 其五
牡丹花二首 其二
送仲猷北归二首 其一
与吴昌国同游灵水院二首 其一
书钊
寄江少明
以月团为十二郎生日之寿戏为数小诗 其二
书护国上方
宿鹅湖寺和同行匀道人
记草木杂诗七首 其四 茱菊
和求道人 其三
书永和寺壁 其二
杂小诗八首 其四
送辉云际二首 其二
题廓见亭
徐侯寄示古风为别作三绝句往资一笑 其二
秋怀六首 其五
赠吴昌国二首 其一
吴山道中三首 其三
雨二绝句 其二
和求道人 其二
赠范直夫
送山老住三峰寺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